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人民网评:国际收购的“光明模式”

时间:2011-11-22 作者:马 捷 来源:人民网 点击次数:3816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经过四次收购的主动放弃,光明食品集团相继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收购成功。光明集团有望在澳洲获得资源平台、渠道平台,借助澳洲的资源与渠道平台,光明集团可能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升级,成为中国真正的国际化食品公司。

  回顾光明集团的国际收购,有几点值得记录:第一,进行国际收购既要有雄心,更要有耐心,能够承受压力。第二,不能为了收购而收购,要将收购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要能够使企业进行国际化升级,而不是简单的做大规模。第三,要依据自身企业文化特质,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收购路数。

  上述三点,可以视作光明集团国际收购的经验,也可以视作光明的收购模式。

  弥足珍贵的雄心与耐心

  六次收购,两次成功。从数量统计上看,光明食品集团的国际收购,成功率已经与世界500强相当。不过,细节中还有玄机。光明集团在两年内连续进行了六次收购,至少说明两点:第一,志在必得,不惧怕不成功;第二,战略清晰,大胆实践,欧美市场与澳洲市场同步进行。有了志在必得的雄心,才能在连续四次收购不成功之后还在义无反顾地进行收购。四次收购的主动放弃,业界、媒体、主管部门,有议论,有担心,更有怀疑,但光明集团还是坚持进行收购,没有雄心斗志的大无畏的勇气,是做不到的。

  光明国际收购的雄心与决心,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弥为珍贵的品质,应该获得掌声。当然,仅有雄心、决心还不够,还必须有清晰的战略,起码要有足够的收购对象。可以推断,如果第五家、第六家收购还是不成功,光明集团与王宗南一定还会继续进行收购。

  光明食品集团作为上海的一家国企,在2006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上海农工商集团、上海益民食品一厂集团和上海烟糖集团等三家公司组建而成的。集团组建后,进行了三年内部整合、规划,同时在2008年即开始酝酿国际收购,其接受国际洗礼的决心,可谓坚决。而在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四个国家的不同企业收购不成功后,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仍然矢志不移进行收购,说明光明集团的国际化是深思后的抉择。

  因此,在国际化过程中,不惧怕失败,不信邪,越挫越勇,在收购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是光明集团进行国际收购的前提与基础。

  通过收购实现国际化升级

  通过国际收购,进行光明集团的国际化升级,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是光明集团收购的最重要收获。

  光明集团是上海市属国有企业,2006年组建时,说不上有什么优势。论规模,光明远不如中粮集团;论机制,光明也远不如新希望集团等民营企业。当然,也并不是说,光明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实际上,盘锯上海,依托长三角地区,光明的日子可以过得很美好。但是,以王宗南为首的光明人,发誓要闯出一片光明新天地,打造中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食品集团。要打造中国一流食品集团,就得获得行业权重,做大做强。而做大做强,除了集团的自然增长外,一是国内收购,二是国际收购。于是,在三年夯实基础后,从2008年起,光明集团即开始了国际收购。

  不理解光明这个发展逻辑,就很难理解光明近乎“疯狂”的收购行动。光明的海外收购,最初的不成功,与目前最大的成功,均在澳大利亚。2010年年初对澳大利亚最大粗糖生产商CSR糖业公司的收购,在最后被新加坡的丰益国际拿走。随后,光明相继收购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维生素零售商健安喜公司、法国酸奶生产商优诺公司,均未能如愿。2010年10月,收购新西兰信联乳业,才结束了收购不成功的局面。至2011年9月,收购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公司成功,不仅标志光明国际收购的阶段性成功,而且对光明国际收购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完成新西兰、澳大利亚两家公司的收购后,光明集团在澳洲食品行业已经小有名气,从企业品牌到管理观念,从人才培养到市场培育,光明集团都有了初步基础。接下来,应该是依托澳洲的优势资源,进行产业整合,打造光明国际品牌。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乳品、葡萄酒等农产品资源,都是世界领先级别的。光明集团要做强做大,一是缺少精品食品品牌,二是缺乏国际通路。这两个方面问题,在澳洲都能够完成。打造国际领先食品品牌,依托澳大利亚、新西兰就足够了,澳大利亚有可以为光明打造国际中高端品牌提供资源。因此,短期内,光明集团聚焦澳洲,可以一举多得。此外,玛纳森食品公司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流通食品集团,在澳大利亚本土外也有流通渠道,这是光明集团可以借助的平台。

    光明的收购心得

  光明集团不仅是英勇之师,更是学习能力强、消化能力强的公司。在大刀阔斧式地收购的同时,及时总结得失,不断完善、丰富国际收购经验,是光明集团值得称道之处。

  经过六次收购的经验教训,对于国际收购,光明集团总结出了三大基础,四大原则,并在集团内部达成基本共识,成为光明集团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三大基础:第一,收购的前提是坚持自己的并购原则;第二,收购的基础是知己知彼;第三,收购的关键是要掌握整个并购的技巧、方法。

  四项原则:一要看是否符合光明集团的战略,不符合战略的就要放弃;二要看能不能产生协同效应,即收购了项目以后,能不能对集团原有的项目产生1+1大于2的效应;三要看有没有一个合理的成本;四要看风险是否可控。

  应该说,光明集团收购的基础与原则,并没有什么高深之处。不过,作为一家勇于探索,以收购进行产业升级,品牌升级,做强做大的中国国有企业来说,这种勇于收购实践,善于总结规律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当然,对于光明集团来说,目前收购成功还是前期阶段,后期还有大量的融合、整合工作要做。此外,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光明集团至少还要进行若干收购。即使在澳洲,光明集团如果要做大做强,也要进行若干收购。正所谓国际化尚未完成,光明仍需努力。

  光明目前的收购,基本做到了将优化企业战略资源、企业使命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相结合。沿着这个路线走下去,光明集团一定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人民网专访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宗南:迎难克难 以国际收购壮大光明

  收购的三大基础与四项原则

  光明的海外收购主要还是围绕我们的核心主业,偏离我们核心主业的收购,一般我们不考虑。

  人民网:首先祝贺光明集团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的Manassen Foods,使光明在境外完成了两宗国际收购。光明集团境外收购的标准,或者出发点是什么?

  王宗南:光明的海外收购主要还是围绕我们的核心主业,偏离我们核心主业的收购,一般我们不考虑。目前已经收购的一个是新西兰Synlait Milk乳业,另一个是澳大利亚的Manassen Foods食品。下一步对乳业我们可能还会考虑收购,包括对葡萄酒等,这个是我们下一步可能考虑并购的重点。

  人民网:下一步的收购计划是什么?有比较明确的收购目标市场国家吗?

  王宗南:我们收购企业要看它好不好,好了还要看它愿不愿意卖,如果卖的话,上市公司可能比较困难,所以我们会考虑很多因素。因为并购目前来说我们首先考虑资源、网络型的企业,目前相对来说还是澳大利亚、新西兰比较成熟。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目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是我们的首选,因为这两个国家生态资源比较好。做食品我们都非常注重上流的资源,环境必须符合最优食品的原材料。当时我们选择奶源资源化的新西兰,也是出于我们考虑这个国家的生态资源。

  也许以后在这些国家还可能有其它的动作,目前在考虑,还不是很成熟。

  亚洲国家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意向。欧洲和美国我们也在分析,也有一些潜在的机会,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现在还很难讲。

  人民网:请您谈谈光明在国际收购中的心得体会?怎样实现有特色的可行性的国际收购?

  王宗南:中国的企业走向海外这条路很艰难,作为中国的国企走上这条路更难。为什么更难呢?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本身我们海外并购的经验不够,需要探索和摸索。第二个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海外企业眼里认为是完全受政府控制的,认为我们没有决策自主权,就和西方一些国家认为我们还是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一样,但其实我们已经变化了。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国企也正在用市场经济规律来发展、治理企业,这是他们不了解的。他们对中国企业了解很少,对中国的国有企业了解更少,所以他们会有一些错误判断。同样是中国的民企和国企,他们可能会优先考虑民企,同样的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他们可能会优先考虑外国企业。从光明这几年的切身体验来讲,有的项目我们谈成了,但有些项目我们主动放弃了,原因或者是融资成本太高,或者是收购成本太高,或者是风险不可控。也有些带有竞争性质的,可能对方没有看中我们,认为别的公司对其更有利。人民网:在这个过程中,您有什么特殊体会?王宗南:从我的角度来看,有这样几条。第一条就是我们还要坚持自己海外并购的原则。光明海外并购成功主要有四条原则:一要看是否符合我们的战略。因为随着澳大利亚、新西兰收购项目的成功,会有很多投资银行向我们推荐项目,所以我们也不能盲目的选择,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战略。二要看能不能产生协同效应,即收购了项目以后,能不能对我原有的业务产生1+1大于2的效应,如果能我们就可以考虑,如果不能我们就不能考虑。三要看有没有一个合理的成本,好的企业可能成本高一些,差的企业低一些,我们的考虑是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成本。你不能说用最低的成本去收购,因为收购回来的不一定是好企业。所以成本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很重要的。而这种成本设定是符合我们对投入-产出-回报预测的。四要看风险是否可控,就是项目是好的,但是最后有一些问题是不是能解决。比如英国的联合饼干公司的收购,有一个养老金的问题。英国的养老金问题和我国处理的方式不一样,这个收购下来以后我们感觉风险不可控,所以我们主动放弃了。所以如果讲心得体会,我首先坚持我们并购原则和我们的战略,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第二条我认为是知己知彼。在整个项目的接触和谈判过程中必须知己知彼,想并购是我们的主动愿望,但是我们要了解对方是不是愿意。他能不能接受我们希望的价格。还有就是看双方能否产生协同效应也需要知己知彼。有时候人们认为自己对自己肯定比较了解,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对自己往往没有那么了解。所以在协同效应上,我们要知己知彼,只有知己知彼我们在谈判过程中才能坦诚相见。如果你坚持一个价格,但这个价格被对方企业认为你没有发现它的价值,那最后对方很可能就不选择你。知己知彼增强双方的信任,这也是一个关键。第三条是我认为要掌握整个并购的技巧、方法,这也是我们取得项目成功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刚刚开始探索海外并购,所以方法也好、技巧也好,我们几乎是零。没有实践就更没有经验,比如我们在与澳大利亚CSR谈判的过程中,如果能有一个排他性的协议,在谈判过程中不能有第三方进来,否则就说拜拜。但是排他性协议需要我们自己承担一定经济责任,把钱投进去,承担排他性协议可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但是当时我们下不了这个决心。所以尽管当时看起来对方是接受了我们的价格,但是当有第三方以高于我们的价格进入的时候,对方就可以以合法的方式选择第三方,放弃我们。所以方法、技巧也是很重要。在其它市场没有谈成功,有些是有这个原因。现在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这家就是因为我们总结了多方面的教训。当然也用了这种排他的方法在里面。

    人民网:您第二条说的要知己知彼,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怎么才能达到知己知彼呢?

  王宗南:知己知彼我认为第一在商务谈判之前要对对方的情况了解得更全面,更仔细。我们雇佣中间机构,包括通过其它各种方式方法,了解这个企业的价值和企业的想法,这个还是很重要的。第二就是要坦诚相见,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我们和法国优诺,它声称是公开竞标,我们也通过了它的第一轮竞标,榜上有名;但是它这个竞标又有点半公开半不公开的性质,我们也不知道其它上榜的有几家,如果知道情况可能又好一些。它们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很多信息半公开半不公开。它和美国通用磨坊有长期合作,而且合作占的市场份额很大,他们很看重美国市场,这个信息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在这方面有缺失。如果我们早知道这个信息的话可能就主动放弃了,因为它肯定会找以前的老合作伙伴,价格也是一个因素,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有教训。

  国内一流 国际有影响

  国内方面有四个目标,第一个2012年财务口径规模争取达到900亿,第二个概念是品牌的概念,第三个概念是消费者的口碑、品牌知名度;第四个就是社会责任。国际方面,在未来三五年希望我们海外份额占总量要达到30%。人民网:近两年光明集团坚定不移走海外收购道路,这说明您对光明集团的未来有成熟的通盘考虑和战略计划,非常清楚光明未来的发展方向。您想把光明集团打造成什么样的集团公司?在国内应该如何看光明集团?在国际坐标系内如何给光明集团定位?王宗南:我们总的愿景是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食品集团。首先从国内,我们希望把光明建成一个产业链比较完整,或者说全产业链的食品公司,也就是我们可以控制从食品源头的农业,到食品制作和分销这整个的产业链,这是我们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我们还要拥有一批国内知名度高,品质好的老品牌,这是第二个。第三个是光明在国内主要的食品领域应该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比如说糖,现在我们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10%。我想过几年能不能达到20%-30%。乳业现在我们已经是全国领先,前三位,未来我想能不能把光明打造成全国技术含量最高,最营养、最安全的中国乳制品。第四个就是我们希望使光明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因为我们是国有控股企业,作为企业来讲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社会的贡献来讲一个体现在上交国家的税收,第二体现在安排员工的就业,员工收入能随企业的利润提高而提高,第三是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包括稳定市场、平抑价格,同时又能热衷参与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把我们收益的一部分能够用之于民,所以我想这是我们在国内的一个愿景。国内是四个方面,首先2012年争取要达到900亿,第二个概念是品牌的概念,第三个概念是消费者的口碑、品牌知名度;第四个就是社会责任。

  国际上现在我们还不是太清楚,但是有一个量的概念。前段时间我在澳大利亚的时候被彭博、金融时报采访的时候也说过,在未来三五年希望我们海外份额占总额的量要达到30%。比如我总量是1000亿,就要有300亿是从海外来的,这是我未来三五年的一个目标吧。第二个就是在海外建立我们主要核心业务的资源布局,比如糖、乳业、酒。第三个就是要在海外形成重点区域市场,建立相对完整的销售网络体系。最后一条就是形成国际化的经营管理队伍。这些大概就是国际和国内的大致战略愿景。品牌影响力方面,应该是在国际上有影响力,量上我还讲不清楚,但是未来三五年内国际食品行业应该认知中国有一个光明集团。

  人民网:光明的产业格局横跨一二三产业,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是哪一部分呢?

  王宗南:一个产业链有时很难讲哪个环节最具竞争力,因为它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你单拿某个环节出来说自己最有价值,但是你离开自己的前端和后端就没有后劲。但是从光明整个产业链我们的竞争优势来讲,我认为是我们的分销体系最有优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路为王、网络为王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只要有通路和网络,就可以控制自己的商品。如果你有通路,你就可以让工厂给你生产,让农场提供原料,通路最后就等于市场,你没有市场,让工厂给你生产有什么用?所以从光明的整个产业链来说,我们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有自己的农场,有自己的工厂可以控制加工环节,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有通路,我们可以控制庞大的分销体系。一进入光明以后,我们迅速可以在全国各终端看到我们的产品,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这也是我们在和外商谈判过程中相对比较优势。

  追求卓越 不断创新 包容和谐

  利润是最后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一个结果,但是一个企业不能只为这个,它应该追求价值。这个价值是企业存在于社会,品牌能给社会的一个交代。一个企业养了这么多员工,你要对员工有交代;这么多人买你的产品,你不生产好的产品,对消费者没有交代。你追求价值的这个过程,会让很多人收益。这就是企业追求价值成功的核心所在。
 人民网:我特别想了解光明的企业文化。光明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王宗南:光明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最有价值的部分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光明有追求卓越的激情。

  如果光明不走向海外,日子也很好过。我们有庞大的市场和通路,利润也很可观,但是我们不满足。因为一个企业只有追求卓越才能长青,才能可持续。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追求项目和卓越的激情,那就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必须想要发展、想要项目、想要运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进步。这是我认为我们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人民网:你们走出去,除了利润的考虑,是不是还有使光明国际化,追求梦想和卓越的考虑?

  王宗南:对!利润是最后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一个结果,但是一个企业不能只为这个,它应该追求价值。这个价值是企业存在于社会,品牌能给社会的一个交代。一个企业养了这么多员工,你要对员工有交代;这么多人买你的产品,你不生产好的产品,对消费者没有交代。所以说你不能仅仅追求利润这个结果,它只体现在报表上。你追求价值的这个过程,会让很多人收益。这就是企业追求价值成功的核心所在。

  追求卓越是我们发展的精神动力。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我们不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提出在新三年要实现“保八争九”的目标。我们有不少企业提出三年营收、利润要翻一番,甚至又有企业提出要三年目标两年实现,我认为都是这种激情在起作用。

  第二,光明企业文化价值在于不断创新,不断捕捉市场机会,以前瞻性的谋略来捕捉商机,然后用全新的商业模式运作。这也是我们企业文化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公司的文化不同阶段有时会有不同的要求,我们经过2007-2009年打基础,新三年(指2010-2012年)提出“狼性”文化。狼有三个特点:一,狼非常敏锐。狼对声音和味道很敏锐,我们要对市场变化要有很敏锐的嗅觉;二,狼有一种坚持不懈甚至是拼命的精神。在野生的环境中,狼的个头虽然很小,但是对虎豹、雄狮它也敢上。这种拼命的精神我们也非常强调;三,狼是一个团队,狼群狼群,它都是团队行动。第三,光明文化中强调包容、和谐,这个是团队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这个企业不是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企业,我们本身是2006年通过重组合并起来的一个企业,来自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文化,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包容。这个也和我们这几年强调狼性文化这个整体的观念有一致性。所以从文化来讲,我认为这几个方面是最有核心价值的。

  在环境与资源基础上构建竞争力

  不能仅仅考虑赚钱的问题,还要考虑整个社会的环境和资源。作为一个企业,如果你环境和资源把握的好,其实也是你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体现。

  人民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发展是走高耗能高污染的道路,同时也在抢夺国际资源。现在政府和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国务院在湖南正搞“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试点。两型社会和企业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光明是不是一个绿色的企业?光明在一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两型”有没有什么考虑?

  王宗南:这方面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做。首先,这是我们的一种社会责任,不能仅仅考虑赚钱的问题,还要考虑整个社会的环境和资源。其次,作为一个企业,如果你环境和资源把握的好,其实也是你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体现。所以我们在整个产业链的前端,也就是农业这一块,我们致力于所提供的原料是绿色生态的,而且这几年我们还致力于打造有机的农产品。比如我们在安徽的黄山脚下,在土地、水源、环境都符合国际认证的有机条件下放牧,产品是有机牛奶。这个不仅仅说我们的有机产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绿色资源,更重要的是对耕地的保护。因为耕地如果再像现在这样大量使用化肥,使用不该用的农药,对自己的损害也比较大。所以我们提倡绿色有机也是在保护耕地。其实是我们的循环农业,畜禽粪便排泄在土壤里可以进一步肥田,促进再生产。

  我们要对整个环境治理做出贡献。我们现在还大量养猪,猪每天有大量排泄物,我们第一用来沼气发电,然后电就可以被我们的农场再利用。第二这些猪牛排泄物我们拿来还田,这就是有机肥料,田地可以不用化肥。过去这些排泄物都很难处理,现在环境也保护了,我们的耕地也保护了,还能节约国家的能源,所以这件事我们做的比较好。另一个例子是秸秆还田。比如我们每年到了三夏要割麦子种水稻,三秋要收水稻,播种小麦大麦。过去收割之后秸秆都被焚烧,大量浓烟对环境造成污染。现在我们采取秸秆还田,把粮食脱下来以后,秸秆通过一定的机器处理还田,还田之后又使土地更肥沃。这个方法也很好,环境污染没有了,又能够保护耕地。这两个例子就体现光明在现代农业上对国际国内做出的贡献。

  人民网: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500强”的问题?

  王宗南:我不是很刻意去追求这个500强,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

  一方面我有追求和激情,另一方面我对名利还是比较低调。像你这样很系统的采访我很少去做。我一般来讲会让别人去接受采访,因为很多愿景自己讲出来有点像是自吹自擂。

  500强的问题我们在企业内部是不谈的,因为进入500强也是会出来的。我曾经专门研究过一份哈佛大学三位教授用了10多年研究出的一份财富500强,当然这个是很早的事情了。500强每年都公开,今年的很多可能到明年就没有了,又添了很多新的,这个就是一种淘汰机制,门槛也在不断提高。这三位教授最后研究下来,四大管理实践是这些常青企业所共同具备的。第一就是都有一个正确的战略,第二就是都有良好的运营,第三都有良好的组织架构,第四都有一个良好的文化。这篇报告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我开始不再去在乎是不是500强,更在乎的是四大管理实践我们做的怎么样。你今天问题问得很好,我不太在乎成为500强,我在乎500强企业背后的成功要素,就是四大管理实践。

激情 不信邪 雄心

  ------摘自王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宗南在光明集团成立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关于激情

  什么是激情?具体地说,激情就是一个人以高度的自觉性,把全身心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以顽强的斗志和毅力实现理想、目标的一种冲动、一种向往、一种精神状态。激情是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它使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兴奋的状态,激发你去成就事业、完成目标。激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是成就伟业的根本保障。集团提出的“保八争九”、“三个百万”、“五大突破”,这些充满坚定理想信念的字眼所蕴含的就是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永不满足现有一切成就的激情。

  集团过去五年的工作实践也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一旦人的激情融入工作中,就能发挥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如果没有激情,面对困难只能是唉声叹气、束手无策。看看那些如今在商界中呼风唤雨的企业巨头,正是那股冲天的激情,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比如沃尔玛已经是多次蝉联全球500强冠军,比如微软、苹果公司,比如国内的联想、海尔等等都是如此。因此,要想获得集团事业的成功,实现新三年“保八争九”目标,全体干部职工必须要保持永不满足、更上一层楼的无限激情。

  关于“不信邪”

  从我们整个宏观形势和集团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我们碰到了成本不断地持续上升、竞争不断加剧、经营模式不断受到挑战等许多困难。但从辩证的角度看,也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因此,面对“保八争九”的战略目标,面对存在的困难、挑战,我们还应该确立“不信邪”精神。

  “不信邪”,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毛泽东同志经常讲的一句话。我们刚刚重温了我党90年的历史,讴歌了党的丰功伟绩,对新形势下如何继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什么是“不信邪”?就是一种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创新精神和敢于突破的精神,中国革命的胜利无不阐明着这样一个道理。红军在长征途中,每当遇到生死抉择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常常能够顶住各种巨大压力,力挽狂澜,正确决策,转危为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几乎每一次战争从正常的情况去分析,都是敌人的胜算要大得多,但最后都是红军、解放军、志愿军取得了胜利,这种胜利,就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就是“不信邪”精神。

  为什么我们的党能够在血雨腥风中战胜强大的敌人,建立新中国?为什么我们的党能够在改革开放中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向新时代?就是因为我们党的心中有伟大的理想,有必胜的信念!就是因为我们党有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突破的伟大气魄。

  因此,对“保八争九”战略目标,必须有坚定地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它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动力,会使我们的行动更加果敢、有力,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

  对“保八争九”战略的坚定,就是要在环境的变化中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敢于创新,沉着应对。要有一种敢于顶住困难和压力、敢于实践新思想、新谋略、新方法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马克思主义讲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古人经常说“精神超越物质”的道理。 “不信邪”正是需要我们具备超越物质的这种精神。

  关于雄心

  什么是雄心?“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拿破仑的名言,是对雄心的最好诠释。追求光明事业的成功同样还需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纵观古今中外,我们不难发现,所有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因为胸怀大志、满怀雄心。

  中国有一句古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可见,要想成就大事,就一定要制定高远的目标,要有远大的雄心。因为,如果你没有成大事的雄心,你就不会用成大事的思维去思考,也不会用成大事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更不会用成大事的姿态去做事。

责任编辑:姚远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