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场·我的故事”六十九:火红岁月 ——一位军转干部和他建设农牧场的故事

时间:2023-08-09 作者:包福泉 金峰 来源: 点击次数:5238

有72年党龄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哈达图牧场离休干部包宝林,是军转干部。虽鲐背之年,但老先生依然身体硬朗,军人的气质犹存。他离休回到原籍居住生活了很长时间,今年,又回到了哈达图这片他奋斗过也热爱着的地方。

参军入伍 保家卫国显男儿本色

1930年,包宝林出生于江苏省一个小山村的贫苦家庭。1947年,17岁的他和全乡200多名农民兄弟一起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部队首长见他年纪太小,把他分配到苏北军区保卫班当兵。他小小年纪机灵得很,凭着英勇机智,多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1949年2月,包宝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月被提升为苏南军区常州军分区机关保卫班副班长。一次分区首长交给他一项任务,把一项作战命令送到100里外的某部队,他步行一天一宿,爬山越岭,找船渡河,按时将命令送到了目的地,保证战役顺利展开,取得了胜利。战斗结束后,他受到领导的表扬,分区首长还把他调到身边担任警卫员。后来又被提拔为宜县丁三区队指导员,并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49年,为了加强空中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包宝林调到空军第十航空学校担任区队长兼学员,学习飞机的维护保养知识。学校只有语文、数学和飞机维修三项课程,但这对于只上过两年私塾的包宝林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尽快掌握文化知识,他每天一有空就捧起书本认真地学,不懂就向同学和教师请教。校园里的路灯成了他最好的照明工具,每天不到夜间12点路灯熄灭,他绝不回宿舍休息。刻苦学习3个月后,包宝林的各项成绩均合格,获得了毕业证书。回到空军12师1支队3大队担任机械员,负责一架飞机的维护与保养。一次在保养飞机过程中,他发现飞机有异常情况,立即向场站首长报告。场站及时派来了专家对飞机进行维修,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包宝林也因此受到领导表扬,被提拔为机械师,带领4名机械员,负责4架飞机的维护与保养。此后,包宝林又被调任场站导航兼任指导员。他和战友们以满腔的热血,让一架架“战鹰”腾空而起,保卫着祖国的蓝天。

艰苦创业 将荒原变成“南泥湾”

1958年的早春来得特别早,包宝林所在的部队里到处都在讲,我们的部队要精简缩编,大批的部队官兵要转业,到黑龙江有个叫北大荒的地方,创建国营农牧场。没多久命令下来了,他被确定为转业,4月便带着妻子和儿子辗转到了北大荒,创建了八五二农场,先是当农工后又担任了二连的指导员。

有一次,一个南方的拖拉机助手面对着茫茫的荒野,日复一日地劳作,实在受不了苦,要当逃兵。作为指导员的包宝林多次找到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解决各种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小伙子被他感动,留了下来,十几年后成为基层的优秀干部。这位干部每当谈起他的成长经历,始终感谢包指导员的帮助和关心。那时的生活条件比较差,方圆百里的草原上只有开荒队两座孤零零的帐篷,空旷的原野上没有人烟,只能听到成群野狼的嚎叫。大量的蚊虫即使戴防蚊帽、住蚊帐,都防不住。交通条件更差,离场部最近的地方也有50里地。机车零件坏了,需要步行去场部领取。一次,一台拖拉机的支重轮片损坏不能做业,为了不影响生产,作为指导员的包宝林,半夜爬起来拿着手电筒跑着去场部。第二天中午,他背着15余公斤重的支重轮片回到开荒队,保证了机车按时出工。经过一春一夏的努力,开荒大队胜利地完成了开荒任务。农场有了大片种不完的土地。包宝林也受到八五二农场的表彰,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60年春,他突然接到通信员送来的命令到场部开会。会上政委高声地讲:“王震将军下了命令,让我们农场组成开荒大队到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帮助蒙古族牧民开垦那里的荒原,种植粮食和饲料,让呼伦贝尔变成塞北的南泥湾。”他被任命为开荒大队二中队指导员。1960年6月末,包宝林带着开荒队进驻了呼伦贝尔三河道农牧场。那时开荒大队有70余人和十几台“东方红-54”拖拉机。二中队有30余人,有干部和后勤人员4人,其他的都是拖拉机车长和驾驶员。开荒任务十分紧张,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他们不知道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

当时毛主席号召要“大办民兵师”,先后担任过武装部副部长、部长的包宝林就积极响应编制了哈达图牧场民兵团的建设规划,以生产(连)队为单位成立民兵连,转业军人分别担任营、连、排干部,并掀起练兵热潮。要求民兵每天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军事训练。在平时的生产中也以班排为单位,发挥民兵的带头作用,做到以军事训练促进生产发展。为了发挥民兵在生产中的作用,他向呼伦贝尔军分区司令部提出了在全场开展“一带二”,即1名解放军战士带2名民兵战士的构想。得到批准后,1966年2月,4950部队25分队的指战员进驻哈达图民兵团,帮助民兵们开展训练活动。那年春天,哈达图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暴风雪,平地雪深一米多,参加“一带二”活动的解放军战士和7个民兵连700余名民兵投入了抗灾保畜的战斗中。一天傍晚,突然刮起了暴风雪,十队的羊群没来得及入圈,2000余只羊随时都有被暴风雪冲散的危险。十生产(连)队基干民兵和十几名解放军战士迅速从村屯中跑步冲向羊群。战士和民兵们手拉起手在风雪中筑起一道“人墙”,把羊群围了起来,战胜了风雪,保住了羊群。通过向焦裕禄、麦贤德等榜样人物学习,场部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八生产(连)队在暴风雪中羊群膘层下降,出现了大量的瘦弱羊,如不及时进行良好饲养,损失会很惨重。场部机关的民兵纷纷参加饲养瘦弱羊的工作,使羊群渡过了难关。四生产(连)队有100余头牛由于没有棚舍,需要调到十生产(连)队饲养,而十生产(连)队的牛舍又需要维修,民兵排在排长的带领下不计报酬地完成了维修任务。

从1963年至1968年的五年时间里, 包宝林和民兵团的指战员们克服困难,敢打硬仗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生产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实现了军垦人让荒原变良田、遍地牛羊壮的梦想,一个社会主义新型的农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不忘初心 军垦精神放光彩

上世纪70年代初,在哈达图牧场第四次党代会上,包宝林被推选担任新一届党委副书记。

职务变了,可军人的本色一点也没有变, 包宝林做事讲原则,守规矩,深受农场职工的爱戴。一次,有个生产(连)队正在作业的收割机坏了两口轴承,队里保管员着急到总库领件,总库保管员正在下象棋,让领件的人等他一会,下完棋再说。队里的保管员把问题直接反映给了正在场党委会议室开会的场领导。几名常委说开完了会再去解决问题, 包宝林说:“会议比生产还重要吗?队里正在生产耽误不得,解决完问题我们再开会,收割麦子可不等人。”他狠狠地批评了下象棋的总库保管员,并给出给这名总库保管员警告处分的建议。总库保管员是一名转业军官,包宝林掷地有声地说:“军转干部更应该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不给他点处分,以后再这样下去那可了不得。”这件事在农场引起很大反响,人们议论到:“包书记连转业干部犯错误都照给处分,咱们可千万不要破坏纪律啊。”

“要想搞好农场的经济建设,需要全场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求职工做到的,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基层干部做到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这是包宝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做党务工作的切身体会。

1976年,包宝林到生产连队蹲点。到生产(连)队后他组织工人进行了广泛的大讨论,让大家谈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职工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团支部、妇联也配合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做五好职工的活动。全连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场党委在连队召开了政治工作现场会,部分先进机车组和生产班组的先进人物在现场会介绍了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那一年农业大丰收,可是收割机械力量差,2万余亩麦地,只能靠5台“4.9型牵引式收割机”收割。一遇上大雨,割晒的麦子粘在地上,收割机弹齿弹不起来,致使捡拾器也无法工作。面对这种情况,他和连队领导商量,把全队的职工和家属都发动起来,连小学生都参加了翻麦趟的会战。起早贪黑两个月的秋收生产结束了,连队获得了农业大丰收,亩产500斤。

冬天到了,职工们想着总算可以稍作休整。包宝林却把冬闲变成了冬忙,他从场部找来技术人员,对靠着菜园子的2000亩土地进行改造,计划把旱地改成水浇地,这样可以逐步扭转靠天吃饭的僵局。听到这一消息,干部和职工议论纷纷,都不看好此事。包宝林多次找职工们谈心,跟干部们交流,逐渐解除了干部职工的顾虑。于是,一场轰轰烈烈地打井、建水渠的工程在寒冬腊月里展开。全连120余名男女职工全部上阵,打井工地一天24小时分成三班倒,包宝林亲自带一班人下井作业。一连两个冬春,在全连职工的不懈奋战下,4口大眼井被挖成了,为2000亩土地实现旱涝保收奠定了基础。

包宝林在十四生产(连)队蹲点3年。3年里,他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推动了各项工作向前发展,队里生产力也有了很大起色,连队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涌现出大批的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看到如今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农场人的幸福生活,包宝林感慨地说:“60年前农场人提出‘安电灯电话,住宽敞楼房,吃大米白面’的目标,如今早已实现,现在的好日子超越了当初的设想不知多少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已经走在了小康路上,我们一辈子为之奋斗的血汗没有白流。这些都要感谢党的领导,感谢国家的各种好政策,百姓们才有了如今富足安康的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农垦哈达图农牧场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