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技术与标准

杧果秋梢期主要病害防控建议

时间:2014-09-18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128

    目前正造杧果基本采收完毕,进入整枝清园阶段,部分种植户常疏于病虫害的管理,导至果园翌年病虫源基数较大,造成翌年病虫害发生较早而重。特敬请种植户在本阶段注意提前防控以下两种病害,以减少翌年病原菌基数。

    一、炭疽病

    发生特点: 杧果炭疽病是嫩梢叶片、花穗和果实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2~30℃,在杧果清园整枝后的梢期阶段,均适宜此病原菌的生长发育。该病主要以病原菌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到新梢,相对湿度高于90%时,分生孢子即萌发并穿透寄主表皮而进入皮层细胞中侵染为害,继而不断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习性,如果温湿度不适宜,分生孢子就暂时休眠并潜伏下来,等到温湿度适宜时再萌发侵染,继续造成为害。在广西大部分杧果产区,病原菌没有越冬期,病害全年都可发生,在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

    防控建议:

    1.农业防治

    杧果炭疽病防控以预防为主,首先要保护嫩梢以减少田间病原基数。因此在采收后,要认真做好修剪清园工作。剪除树冠上的病虫枝、干腐枝、旧花梗和果柄,修剪浓密枝叶,使树冠内空旷通风透光。结合铲除果园内杂草,连同修剪下来的枝叶集中烧作肥料。特别注重低洼、背荫、枝叶浓密和病重地段的清园工作。

    2.化学防治

    整枝清园后,及时喷雾1~2次等量式波尔多液或45%石硫合剂固体(或结晶)150倍液,可以较大程度减少果园病原菌数量。新梢发病前喷1次“喷克”或大生(代森锰锌) 等保护性药剂,新梢发病初期,交替使用阿米西达--代森锰锌--凯润。每隔10~20天施药1次,连喷2~3次,雨后及时补喷1次。

    二、细菌性角斑病

    发生特点:杧果细菌性角斑病是梢期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在广西杧果种植区,全年日均温度在病原菌生长范围,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病原菌最初是潜伏在老叶上。病原细菌主要是随风和雨水飞溅传播,以田间造成重复侵染和为害。
    雨水与湿度是影响此病发生扩展为害的最主要因素,温度高于25℃,湿度大于90%时,有利于此病发生和流行。台风雨和大雨与此病的发生关系最密切,台风雨容易对正在生长发育的果实和嫩梢造成伤口,病菌从伤口侵入果实、嫩梢和嫩叶,从而导致病害严重发生。秋梢期台风雨次数和病叶率,与次年角斑病发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台风雨较多,发病较重;气候干燥,雨量少,发病相对较轻。

    防控建议:

    1.农业防治,杧果细菌性角斑病防控同样要以预防为主,保护嫩梢,降低病原菌初侵染基数是预防细菌性角斑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采收后,要认真做好修枝清园工作(与防炭疽病相同)。

    2.化学防治,首先秋、冬季整枝清园后,结合防治杧果炭疽病,喷施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以减少病原菌基数。其次,新梢发病前喷1次“喷克”或大生(代森锰锌) 等保护性药剂,新梢发病初期,在用药上与防治杧果炭疽病用药有差异,喷施药剂可选用可杀得或噻唑锌或科博+春雷霉素或农用链霉素组合配方1~2次,每10~15天喷1次,药剂交替使用,雨后及时补喷药一次。

    特别提示:药液使用浓度按生产厂家使用说明。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