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经济学家张五常:农产品的供应大有弹性

时间:2005-03-18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5450

  经济学者确实胡涂。历久以来,经济学课本都说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供应弹性也小。所谓弹性者,是指价格有所变动,需求量或供应量跟着变动的弹性。同样幅度的价格变动,需求量或供应量的变动越大,其弹性就被视为越大了。相反,量变动越小,弹性越小。炎黄子孙认为民以食为天;老外也有类似的想法。经济学者于是认为,人不可以不食,以农产品整体而言,从需求那方面看,价的变动不会导致需求量的大变动。农产品的供应呢?土地就是那么多,要增产谈何容易,所以价格变动不会导致有大弹性的供应量转变。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我没有作过考查,但其供应则不需要作什么深入研究而可指出书本上所说的小弹性是胡说八道。中国十多年来的经验是明显不过的。

  考虑如下的现象吧: 1 、今天 13 亿人口,比解放前上升了 2-3 倍,但今天国内市场的农产品供应,无论是量,是品种,还是相对价格,都显示今天的供应远胜于解放前的。

  2 、这些年来国内的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降,而这下降速度越来越快,但农产品的相对价格并没有上升的迹象。

  3 、因为工商业发展,不少农地改作工、商、住的用途,但农产品的供应有增无减。

  4 、国民平均收入上升,每个人对农产品的需求随之而上,加上人口上升,农产品的总供应量是大幅度地上升了,但相对价格不见有上升的迹象。

  上述的现象是不容易解释的。农产品进口是有的,且越来越多。这解释不够,因为国内一般市场的农产品供应,大部分是本土出产的。这是说,农产品的进口不能推翻国内农产品有很大的供应弹性的假说。

  人口增加了,人民收入上升了,农民的比例下降了,农地也减少了,农产品的相对价格没有明显的上升 --- 这些显示?农产品的供应弹性非常高,而这高弹性是不能以进口解释,虽然进口有助。这是为什么呢?我对农业种植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知道农地可以增加种植的密度,因而增加供应弹性。然而,这几年到国内走,见不到农地有密植的现象,谈不上密度增加。是的,种植上看不到有密植的增加。这可能是因为稻粮进口比较多。余下来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饲养行业 ( 也是农业 ) 增加得非常快。如这几年大闸蟹的价格大幅下降,因为此蟹的饲养繁殖行业暴升。天然的大闸蟹据说在市场被淘汰了。河虾、海虾、塘鱼、海鱼等,其饲养繁殖很普遍。家禽与家畜的饲养也有密殖的发展。一个小现象是有趣的。中国人一般喜欢吃鸡多于吃鸭,而每斤算,鸡之价历来高于鸭之价。但今天国内是鸭价高于鸡价。这显然是因为先进饲养,鸡的密殖度远比鸭的为高。有了饲养繁殖的大幅上升,某程度代替了种植产品,因而增加了农产品整体的供应弹性。 Back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