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全国草原工作会议于4月16—18日在京召开

时间:2003-04-21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814

  为深入贯彻草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尽快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总体不断恶化的被动局面,全国草原工作会议于4月16—18日在京召开。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韩长赋副部长主持。   杜部长指出,草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体。草原保护与建设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牧区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以新草原法颁布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为标志,我国草原保护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草原工作的战略重点已由经济目标为主,转到“生态、经济目标并重,生态优先”上来,草原工作正处于最有利的发展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杜部长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草原工作要突出一个中心环节,重点推进两大还草工程,认真落实三项主要制度,切实采取四项关键措施,大力推进草原保护与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开创草原工作新局面。   突出以贯彻落实《草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中心环节。《草原法》是草原保护与建设的根本大法,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草原法》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依法保护草原、依法治理草原、依法振兴草原的能力和水平。以贯彻落实《草原法》为契机,加大草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加强草原监理队伍建设。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核心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保护优先、加强建设、可持续利用”的总体要求,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草原退化趋势。   重点推进退牧还草工程和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工程两大工程。实施这两大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突破口。目前,退牧还草工程已经启动。国务院已经决定,要紧紧抓住目前粮食供给充足的有利时机,今年实施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工程,尽快恢复草原植被。   认真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制度。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基本草原的划定工作。对划定的基本草原,要加强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不断增强生态功能,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依法强化对基本草原的监督管理,对擅自征用、占用或改变基本草原用途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实行草畜平衡制度,要在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加快草原载畜量和牲畜饲养量的核定工作。通过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改良等措施,提高饲草供给能力,缓解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逐步建立和规范核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草畜平衡管理。实行禁牧休牧制度,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合理划定禁牧、休牧区,明确规定休牧期。认真落实各项补助政策,确保农牧民生产生活不因禁牧、休牧受到影响。积极推行划区轮牧、舍饲圈养,帮助农牧民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确保能够“禁得了、退得下、稳得住”。   切实采取四项关键措施,一要全面推行草原家庭承包制,充分调动农牧民保护与建设草原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承包办法,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和健全流转机制,做好配套工作,确保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二要加强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积极争取各方面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草原建设投入机制。当前要突出抓好草原围栏、牧区水利、牲畜棚圈、饲草料加工、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三要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推进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结合禁牧、休牧和人工种草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帮助农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增加草原畜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和竞争能力。继续推进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四要落实草原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合力。   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近年来草原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草原工作面临的新机遇和大好形势,提出了草原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任务,从贯彻落实草原法和国务院文件、推进草原家庭承包制、抓好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实施等八个方面对今后一段时期的草原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李子彬在会上进一步阐述了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提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要处理好试点与全面推进、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退牧还草工程与配套措施、中央投入与带动地方和农牧民个人投入的关系,坚持省级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委员会农村司司长杜鹰在会上也强调,草原保护与建设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要从提高认识和加强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用项目建设的显著成效,争取更多的投入。   农业部总经济师、畜牧兽医局局长贾幼陵作了会议总结。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于永维,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有关省、自治区政府主管秘书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农牧)厅局长参加了会议。 相关链接: 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60亿亩,占陆地国土面积41.7%,占全国植被面积64%,占世界草原总面积13%,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天然草原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即大兴安岭——燕山——恒山——吕梁山——秦岭——青藏高原东缘一线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各省区;辽、吉、黑三省西部,以及川西北、冀北、晋西北、陕北和滇西北;在南方和东部湿润区,草地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桂西北、黔西南、湘西、鄂西、豫西、辽西山地;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及南岭、大别山、太行山等山地;鲁中南和江南丘陵;东南部海岸带。   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是抵御沙漠的前哨阵地,又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文人墨客为之吟颂: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万里河山万里沙   如今,诗中所描摹的良辰美景,在现实中已不多见。由于草原长期超载过牧,滥垦草原,滥采乱挖草原植被,草原建设严重滞后,草原火灾和鼠虫害频繁发生,加剧了草原的退化。目前,我国90%的天然草原存在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每年草原退化面积正以3000万亩的速度扩张,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65—70万公顷。   草原质量不断下降,据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的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80年代以来,北方主要草原分布区产草量均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为17.6%。荒漠草原下降幅度高达40%,典型草原的下降幅度在20%左右。从省份看,产草量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内蒙、宁夏、新疆、青海和甘肃,分别达27.6%、25.3%、24.4%、24.6%、20.2%。   由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草原涵水功能下降,造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退化、沙化草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沙尘源,造成沙尘暴频繁发生。 草原重大政策出台 法制建设取得新突破   2002年9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专门针对草原工作出台的政策性文件,也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明确了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任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立了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重大制度。草原政策的确立和完善,为进一步做好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   2002年12月28日,新《草原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2003年3月1日正式施行。新《草原法》是草原保护与建设的根本大法,突出体现了新形势下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健全和完善了对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为全面推进依法治草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对实现草原永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新《草原法》颁布为标志,我国草原保护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草原法制化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草原工作者和广大农牧民共同努力,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草原围栏、草种基地建设等项目,建成人工草地1049万亩,围栏1200多万亩,草种基地66.8万亩,项目区草原生态得到明显恢复,取得良好效果。在国家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各地加大投入力度,草原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到2002年,全国累计种草保留面积达2.9亿亩,草原围栏3.4亿亩。 禁牧、休牧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北、吉林、云南、甘肃等7省区禁牧休牧面积已经达到4.4亿亩,其中禁牧2.6亿亩,休牧1.8亿亩。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恢复了草原植被。 草原家庭承包制不断推进,目前,全国草原承包面积30多亿亩,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0%。其中,承包到户的草原占承包总面积的68%。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种草热情空前高涨,纷纷利用农田或农闲田种植优质牧草或饲料作物。陕西、河北、山西人工种草保留面积都在500万亩以上。2002年,全国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8000万亩。 在畜牧业的增长方式上,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也开始了积极的转变,草原保护与建设模式不断丰富。在牧区有“种、改、保”模式,即“种植一点、改良一块、合理保护一大片”的建设模式;“禁牧、种草、舍饲圈养”模式,即在天然草原禁牧的情况下,通过种草和舍饲圈养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半农半牧区有“进、退、还”模式,“进”就是通过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用较少的耕地解决口粮问题;“退”就是将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坡耕地、贫瘠地退出农田种植;“还”是指将退下来的耕地用于还林还草还牧。在农区有“草田轮作”和“三元”种植业结构模式。一些地方还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草产业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