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志编纂经验与体会之十一:浅谈如何编纂农场志

时间:2021-09-01 作者:杨学英,王洪宇 来源: 点击次数:6161

一、精心组织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前提

编纂志书是一项大工程,它横陈百科,无所不包。为保证修志工作的有序推进,河北省国营海兴农场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场长为主任,党委副书记、副场长为副主任,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编纂委员会,下设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场志编纂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等工作,面向社会选聘了专业编纂人员,明确了人员分工,落实了编写任务,做到“领导、机构、人员”三落实;制定了编纂工作方案,明确编纂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为编纂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组织和人员保障。


二、拟订纲目是做好修志工作的根本

纲目是编修志书的框架和设想,决定着志书的编修进程和质量优劣。一是拟订基本篇目。拟定基本篇目并非是对同类志书的生搬硬套,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理清农场发展概况及历史沿革、行业的分布与社会分工,按照“横排门类、事以类从”的原则,将事物分门别类进行排列,分四个层次拟订出篇、章、节、目,做到层层相辖、领属得当、以事名题、题文相符、开宗明义。基本篇目初步完成后,通过征求各方面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并以此作为资料捜集的提纲、分工编纂的依据。二是补充调整篇目。篇目设计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随着资料收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编纂思想的不断成熟,编纂人员需重新审视基本篇目,予以调整和补充,对于体现时代特征的部分进行“提格升级”,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由原设计的“节”提格为“章”,进行更全面记述,充分展现当代海兴农场人的精神风貌;对于反映农场特色的产业,如林下养殖业、林果种植业等,重点设节列目,予以专记专述,使篇章纲目具有“乡土味儿”、更加“接地气”。三是总纂合成篇目。志书的编写不是“个人创造”而是“集体参与”。分块写作,难免会出现篇、章、节、目之间的相互交叉重复、归属不当等问题,分篇合成总纂后,应由主要编纂人员再在篇目上进行局部调整,对各层标题进行修订,优化篇章布局,确定志书目录。


三、资料征集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基础

资料收集是编纂场志的基础工程,“七分资料三分写”,入志资料收集是否齐全完整,关系到志书的生命。

一是收集的资料形式要齐全,包括: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口述资料、网络资料等。以农场档案室为阵地,深挖室藏,卷卷查阅,检索选取出那些农场历史中最典型的事件或人物,以及反映农垦事业发展源远流长的独具特色的档案文件、农垦杂志、地方报刊等。图像资料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动的“无言之史”,也要把它作为资料收集的重点,包括各级领导视察、调研以及专家来农场考察的照片。例如,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的照片、垦荒战士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照片、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的照片、城乡建设照片以及特色产业的照片等,均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场情场貌。

二是收集资料渠道要广泛。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查找档案材料。编纂人员先后到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沧州市农业农村局、沧州市档案馆、盐山县档案馆、海兴县档案馆及县直12个相关部门查阅档案68次。由于历史原因,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的相关史料极为匮乏,有的散失,不可复得,编纂人员采取电话访谈、微信咨询、实地走访等方法收集挖掘“活材料”,登门拜访农场离退的老领导,把他们亲历的历史细节、重要事件加以收集整理,形成口述史资料,进一步弥补、订正档案资料之不足。此外,编纂人员依托网络资源,最大限度收集相关史料,累计内查外查档案文献资料3200卷(件),复印相关资料1100余份,收集照片80余张,为志书的编纂 “备足料”。


四、严格标准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关键

志稿编辑是修志工作的重要环节,事关整部志书的质量,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各环节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严守志体,把握原则。要在编写中按照撰写的规范要求,在把握好章法结构、层次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坚守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以史为凭、略古详今和突出时代特征的基本原则,如;海兴农场建场的时间多年来一直表述为1957年或1958年,编纂人员通过查阅该场1950年原始档案,证明该场始建于1948年,扩建于1957年,以原始档案为凭,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二是强化协助,抓好修改。由于初稿出自多人之手,加之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文字水平参差不齐,致使部分篇章存在质量粗拙、材料缺失、重要内容缺项,史实差强人意等问题。“文章不厌百回改”,2020年9月,农场重新排兵布阵,靶向发力,聘请精干人员,组成志稿修改小组,将每项任务细化到人,明责加压、分工合作,交叉审改,坚持日互动、周碰头。修改小组从宏观上的编、章、节、目,到微观上的段、句、词、字、标点及所用资料进行认真的审阅修订、查漏补缺、润色调整,该删补的段落删补,该重写的部分重写,该查补的资料认真查补。三是严格评审,确保质量。农场志修改稿的评审,是对志书的一次全面加工,因此在统编统改的过程中,农场开展了编辑人员互评、承编单位初评的评审过程,先后召开不同类型的评审会、座谈会28次,征求业内外人士意见22人次,收集修改意见40余条。通过综合分析,分类整理,精研细磨,志稿得到全面充实,质量明显提升。通过反复修改评审,六易其稿,形成总纂后,编辑人员再次通览全篇、调整布局,补充大要,审核校对,统一文风、规范体例,编纂委员会严格把好政治关、文字关、材料关“三关”。


五、加强领导是做好修志工作的保证

编纂高质量志书,加强领导是关键。海兴农场党委始终关注和重视修志工作,先后多次召开相关干部、编辑人员参加的联系会议,研究部署修志工作,在编审阶段高密度,多频次的对志稿进行“把脉会诊”,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修志之要在于得人”,编辑的责任心强、文字功底好,才能出精品,在编修过程中,把开展业务培训作为提高修志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召开研讨会、交流会、分析会等方式,强化编辑专业知识的学习、编纂方法的交流、业务水平的提高。在编纂的攻坚阶段,面对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编辑连续加班,以“宁将铁砚磨穿底,不让浮云上笔端”的治学精神,秉笔直书、不辱使命,为资治存史、经世致用贡献力量。


(文字编校:殷甦雪)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