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黑豆新品种“大粒黑”简介

时间:2002-04-29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6574

一、品种来源: 黑皮大豆(黑豆)新品种“大粒黑”是1978年从大粒青群体里分离出的一个株系,历经五年选育而成,因为它是籽粒最大的黑豆而得名。 二、品种特征: 植株生长整齐一致,标准株高90厘米,茎粗1~1.5厘米,结荚部位 5~10厘米,主茎16-18节,为有限结荚习性, 分枝力很强,在一般肥力条件下,分枝5-7个。叶大卵形,叶色绿色,兰色花,以两粒荚居多(80%)。籽粒圆形,种皮黑色,表面光滑,子叶黄色,白脐,在籽粒饱满的情况下,种孔两侧有一对白点。百粒重33-37克,是目前籽粒最大的黑豆品种。 三、品种特性: 生育期140天,属晚熟品种,在丹东南部地区能安全成熟。 适应性强,薄地、肥地、坡地、洼地均能生长,喜肥耐肥,特别是在洼地上增产潜力大,一般亩产200~250公斤,是一个丰产品种。植株生长旺盛,秆硬抗倒,抗病毒病,抗蚜虫,虫口率低。 四、栽培要点:“五、一”前播种,亩保苗6000株。 京农2号红小豆简介 一、京农2号红小豆品种特征特性: 本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等特点,适于华北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 1、早熟 在华北地区适于作为一年二茬的夏播作物,在小麦、大麦收获后平播。全年生育期95天以内。 2、抗逆耐旱性强 对土壤、地块要求不严格,保证全苗的正常年份,华北地区在小豆出苗后,整个生育期不浇水能正常成熟。干旱年份浇1—2次水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 3、株型直立、耐密植 株高60cm左右,结荚高度12cm以上,适于机械化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业。 4、高产 在正常年分种植密度为2.0—2.5万株时,亩产120kg以上,产量潜力达260kg/亩,单株2—3个分枝,单株荚数15—20个,荚粒数;5一7个,百粒重10—11克。 5、优质籽粒红色,长粒形、有种脊,种皮薄、易煮性好,粗蛋白含量25%左右,含有18种氨基酸,尤其赖氨酸和蛋氨酸比普通品种高得多,出沙率60—66%,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尤其是钙、铁、锌含量相当突出。 二、京农2号红小豆栽培技术要点 经过几年综合高产栽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总结,本品种小面积高产地块达260余 kg/亩,大面积达190kg/亩的产量,一般地块均在120kg/亩以上。在小豆全生育期中把握下列四项关键措施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1、早出苗、齐苗是第一个关键作为夏茬,小麦收获后尽早抢墒播种,北京地区最迟6月底,保证在7月5日出齐苗。墒情不足应尽早浇水补墒〔麦收前效果最佳)。种子播深3一4cm,播后轻轻镇压,播后5—7天齐苗。 2、苗匀是第二个关键 京农2号耐密植,以群体优质获得高产。在华北平原地区要求行距40cm最佳(35—40cm均可),株距5—8cm,齐苗后;50cm内无苗时应尽早带水补苗。7月1日前齐苗,留茁1.5万(机条播种子量约2.0kg/亩),7月5日前齐苗,留苗2.0万(机条播种量约3.0kg/亩)。7月5日以后齐苗,亩留苗量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2.5万亩(机条播种子量约3.0k/亩)。 3、预防植株倒伏是第三个关键 本品种虽为直立型品种,但当开花期前后雨水较多、多云寡照的年份管理不当易发生倒伏。因此,在小豆三叶期(苗高15-20cm时,约7月10日)进行一次人工培土,培土高度5cm左右,于5—8叶期(7月下旬一8月上旬)进行第二次培土。 4、防草荒和虫害是四个关键对小豆生产发育威协最大的是杂草和虫害。在小豆全生育期中将要进行2一3次中耕除草工作。小豆生长初期可选用盖草?、合?净、灭草克、精?杀?等除草剂杀灭杂草。一般于播后、五叶期各喷一次效果较佳;于小豆开花前进行一次人工拔除植株间大草。为害小豆的害虫主要有苗期的豆?、生长中后期的螟虫及?区的棉铃虫、红蜘蛛,应适时防治。 5、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抓住了以上四个关键措施,业已打下获得高产的基础,如果有能力在田间肥水管理及收后管理上下功夫将进一步获得高产稳产,经济效益更为明显。 (1)肥水管理、施足基肥。中下等地力的沙性土壤地块,增施厩肥、人粪尿等有机肥,秸秆还田时增施磷肥25一5Okg/亩,硫铵15kg/亩,其肥效可持续到下茬。值得指出的是,无论硫铵、尿素、磷肥及复合肥等都不能作小豆种肥,否则影响小豆种子萌发及幼根幼芽生长。 (2)及时收获和晾晒 当有2/3以上的荚成熟即可收获,北京地区一般在9月下旬。人工收获时,应将收获后的小豆值株小垛堆放1—2天,让植株养分进一步转运到未完全成熟的荚中,然后再凉晒、脱粒。堆放时间不宜超过3天。本品种小泪豆种子无休眠期,在潮湿的荚中籽粒会发芽;晾晒过程中若被雨淋,应即时晾干,不可堆捂,否则种皮易变黑,影响商品性。 农场或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块可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注意调整机器的行走速度和脱粒滚筒的运转速度,转速太快易将干燥极好的籽粒破碎。一般宜在早晚、避开热日进行作业。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