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七星农场打造无人农机作业智能管控模式

时间:2021-07-30 作者:张士英等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次数:5366

技术人员坐在信息平台前,点点屏幕,发出指令,田间的无人农机们,立刻“各显神通”,自动插秧、施肥、打药、收割……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科技人员在电脑前进行农业现代化作业。

七星农场立足实际从“耕、种、管、收”方面深入推动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七星农场无人智慧农场,先后完成了芽种生产智能管控车间的升级;基于智能叶龄诊断数据模型的水稻秧田、本田水、肥、药、酸一体化智能管控示范推广;基于无人机水稻全生育期近地空农遥感精准监测应用示范;基于5G网络技术及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的无人农机作业试验示范基地;成立了黑土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并获得7项试验室软件著作权。

同时,七星农场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无人农机作业智能管控模式,在农机科技园区重点打造了80亩无人农机智能管控作业试验基地,全年开展无人农机作业的试验示范,实现了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的无人化、智能化作业和管理。建设了5000亩水稻生产全程智能化示范区,应用了5G网络技术,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等技术,在无人农机、智能机库、田间部署了多台摄像机,对无人农机启停、进田、作业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测,只要通过实时监控画面,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远程启停,模式切换、速度控制、农具升降,机车作业时发动机转速等信息,农机车辆就可以进行远程作业,真正的实现了农机远程智能管控。

今年,七星农场在试验田中安装了红外电子围栏,建立了全国首个可进行无人作业实验及质量检测的平台,将传统农机与现代技术进行了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为七星农业现代化发展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

2020年,作为中国“智慧农业践行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来到七星农场,他感慨地说:“七星农场的智慧农业,规模最大、设备最多、项目最全、水平最高、程度最高”。


责任编辑:技术推广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