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这袋米,有无大不同

时间:2011-01-17 作者:张毅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次数:6816

    农垦是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调节和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为政者不该支持吗?管理者不该珍惜吗?所有者不该爱护吗?

  温暖的雷州半岛,一年四季不知疲倦地为人类奉献着果实。晚霞笼罩着甘蔗林、剑麻地、菠萝“海”、柑橘园,勾勒出连绵起伏的美好的轮廓。

  然而,湛江垦区的同志说,甜甜蜜蜜的红江橙,正在经历一场磨难。

  红江橙,是上世纪70年代红江农场培育出来的,果大皮薄、肉质柔嫩、甜酸适中。几十年来,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推广到南方5个省,种植面积已达100万亩。然而,一种被称为“柑橘癌症”的黄龙病愈演愈烈,所到之处,柑橘园成片毁灭。红江农场所在地廉江市,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7.7万亩萎缩到现在1万多亩。

  市场火旺,生产冰冷。农民心急如焚。湛江农垦研究所几年前就着手品种提纯复壮,建立红江橙优良株系无毒原种圃、采穗圃、育苗圃。种保住了,就可以重新“红”起来。

  这就是农垦的优势。其实,黄龙病并非不能防控。好比禽流感一样,一旦发现疫病,“扑杀”、隔离,连根拔起,土壤消毒。但小规模种植的果农,一来技术覆盖面有限,二来难以统一行动,这家忍痛清除病树,邻家却不动手,最后还是同归于尽。

  农垦的优势在哪里?一是制度优势,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高;二是物质优势,技术力量雄厚,装备手段先进。这两条腿,都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必不可少的支撑。

  这些优势,在全国各地得到公认。比如,江苏、安徽小麦、水稻种子大部分靠垦区提供;黑龙江垦区大机械作业、水稻栽培技术,不仅提高农场生产效率,还辐射全省;新疆的白色产业——棉花、红色产业——西红柿也靠垦区龙头带动;海南、广东的天然橡胶大部分由垦区加工……

  正因为有这些优势,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农垦是引人注目的角色:农业科研的尖兵、生产示范的排头兵、保供给的轻骑兵。

  前两个“兵”好理解,轻骑兵怎么讲?近两年,农垦粮食增量占全国增量的50%,商品率达90%,仅黑龙江垦区粮食就可满足京津沪和海陆空三军的消费需求;棉花产量占全国1/5以上;具有战略资源意义的天然橡胶干胶产量占全国50%;还提供大量商品糖和油。而且,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三元、光明、完达山等一批农垦的牛奶企业坚定了消费信心,稳住了行业发展的阵脚。

  总之,农垦占地面积不大,但却是国家的一袋米、一包棉、一瓶油、一罐糖、一桶胶。关键时候调得出,能应急,是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调节和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有无大不同。

  然而,有人要问:家庭经营生机勃勃,你高调赞扬这个暮气沉沉的农垦,是否不合时宜?

  那是不了解情况。农垦的今天,既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投入、发展、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浪淘沙的闪光结晶。近年来,各垦区搞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该分的分活了,该统的统强了。竞争力上去了,企业利润上去了,职工收入上去了,辐射能力上去了。它不是旧体制的包袱,而是新形势下工农融合的生力军。

  发展是硬道理。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既有国家利益,又不与民争利。这样一个农垦,恰逢国家反哺“三农”的大好时机,正是乘势而上的时候。为政者不该支持吗?管理者不该珍惜吗?所有者不该爱护吗?

《人民日报》(2011年01月16日  05版)

责任编辑:李芳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