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农业生产作为通过动植物的自然生长来获取产品的部门,与生态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的新阶段后,各地都开始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如何认识并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拟从云南实际出发对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云南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
由于历史、耕作习惯,以及一些认识上的错误,云南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
(一)滥砍乱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一些地方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山坡地作为种植甘蔗等短期经济作物的重点,有的地方为了发展烤烟,乱伐森林作为烤烟的燃料,严重破坏了植被,使地表长时间裸露,造成水土流失。由于植被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很多山间河流干涸,在人工经济林中很少可以再见到溪流。由于生态遭到破坏,云南省的各种自然灾害次数增多,周期缩短,近30年来大灾由过去的十年左右发生一次变为三、四年一次,小灾由三、四年一次变为年年有。
(二)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林过程中大面积砍伐原始森林,虽然植被随着经济林的成长,可以得到恢复,但多样性的植物形态被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在缩小。为了追求产量和品质,农业生产中大量引进良种,淘汰一些产量较低的品种,造成品种单一。在这个过程中,又没有做好原生物种的保存工作,一些本地的物种逐渐消失,生态安全存在极大隐患。以云南的畜禽品种资源为例,1995年云南省畜牧局组织调查的数据表明,全省存在过172个地方良种或群类,有77个品种群体数量较原来的有所增加;3个品种数量不清;92个品种群体数量下降,其中有5个品种消失,有11个品种处于濒危,25个品种数量大幅度下降。
(三)农业自身产生的废弃物也在污染着生态环境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各地把发展花卉、蔬菜、水果等园艺产业放在了重要位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但又缺乏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些有害物质造成了土壤垃圾化、退化、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而且很多物种也被灭绝。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致使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约有50%是来源于农田所施用的化肥。滇池水体污染的最大源头就是流域内的化肥、农药残留。
二、云南的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必须是发展生态农业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决定了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一)云南的生态环境对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是中国与东南亚陆上连接的咽喉之地,是长江、珠江、怒江、澜沧江、元江等中国经济大动脉和国际河流的源头或上游地区。云南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证河流有充沛的水源,对于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大洪灾,造成了2642亿元的巨大损失,至今让人记忆犹新。酿成灾难的原因除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的围湖造田,湖泊分洪能力减弱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游生态环境的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据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到GDP的5%~11%。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分国界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怒江、澜沧江、元江、瑞丽江不仅是我们与东南亚各国共同的生命之水,而且成为各国经济社会交往,带动经济增长的大动脉,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正是以澜沧江—湄公河航运作为重要的联系纽带。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澜沧江等国际河流因水源枯竭,泥沙淤积,使航运停业,甚至出现中东那样为水资源而战的悲剧,沿岸国家,包括中国云南的经济社会还如何发展。
(二)云南的生态环境对中国和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云南“十里不同天”、“一山有四季”的多样化的气候类型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多样化的气候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生物种群。据初步统计,我国约有高等植物30000种,云南约有15000种,其中列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的有151种,占全国总数的42.6%,是我国植物分布最多的省。全省野生动物中有兽类300种,占全国兽类种数的51%;鸟类793种,占全国种数的63.7%;爬行类143种,占全国种数的37.6%;淡水鱼类366种,占全国种数的45.7%;两栖类102种,占全国种数的46%;在全国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省就有199种,占全国总数的59.4%。如此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全国仅有世界少有,故云南被喻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因此云南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不只是一点植被被破坏的问题,有可能是一种物种在地球上的消失。
(三)生态环境对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云南的支柱产业几乎都是生态依赖型的产业。在五大支柱产业中烟草、生物、旅游、水电都以云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如果云南的森林被砍光,物种减少,水资源枯竭,气候恶化,环境变坏,那么把这些建成支柱产业就只能是一种梦想。
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云南在任何时候发展经济都要把生态问题放到重要位置,决定了应该把发展生态型农业,即“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投入且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作为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