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面对市场种荔果农出路在何处?

时间:2004-08-0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436

   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广东省各地大动员开发二十五度坡荒山种果成为政府行为,广大农村形成开山种果热潮,荔枝、龙眼种植面积翻了又翻。二十年后的今天,不少山坡地、旱地甚至部分责任田都变成绿色的果林。1990年代期间,不少的果区曾一度成为主要经济支柱,果农也享受了一段科学种果管果、荔熟人欢的时刻。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新植果园大面积投产,销售渠道过于狭窄导致水果烂市,产值急剧下降,加上全球气温逐年上升,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荔枝、龙眼等水果的花果期、气候变化无常,坐果时好时坏,近几年来肥料、农药价格上升,成本加重,挫伤了广大果农的积极性。那么,究竟果农出路在何处呢?
  
  一、果农面对的挑战
  
  1、丰收年份不丰收,低产年份少收或无产。由于果树尤其荔枝种植盲目发展,销售网络不健全,大气候经济环境影响,丰产年份价格随着下跌。2002年是丰年,优质品种糯米糍50公斤仅150-200元,淮枝50公斤只有50-100多元,比1992年(丰年)下降8-10倍。去年属低产年份,价格稍微上调,但果实产量低,收入不多。
  
  2、发展种果政府行为,销售果品自我行为。大面积种植的时期,政府动员发动补贴推进,果实投产后销售、加工网络组织缺乏政府行为,单靠自发的销售、加工体系无法满足丰产的产品销售。
  
  3、恶劣的天气加上环境污染,造成产量不稳定。在现阶段的科学管理水平,果实丰欠七成靠天,由于全球气温逐年上升,环境污染越来越大,加上国内还未建立果树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损失的保障体系,在开花结果前,常受持续性的低温阴雨影响,或持续高温后普降酸雨或酸雾,产量因而下降。今年四月份有八九成的荔枝、龙眼成花穗穗,真是片地黄花分外香,结果如何?广州地区八成左右的龙眼成病果,五成左右的荔枝滑枝。1993年11月,连续几天零下1-3℃的低温霜冻,荔枝、龙眼、黄皮等大面积积果树冻死。虽然广州市政府下拔部分资金补贴,真正到农户的每棵只有0.3元。国家要加快建立农业灾害性损失的保障体系。
  
  二、果农的心态
  
  1、继续投入,硬顶支撑。经济实力较好的专业户在困难中继续寻求科学途径,坚持常规管理,博个“人无我有”,以求翻本。
  
  2、减少投入,粗放管理。大多数果农采用见花见果即施肥喷药的做法。不求进取,以低投入望天赐福,有收则收、无收则罢。
  
  3、放弃管理,果园变果林。经济条件差,难于支撑,只好放弃管理,自生自灭。年年交承包款,只盼征地补偿,不了了之。
  
  4、改变果园性质,转化为休闲胜地。交通条件好有一定规模的果园,够运气的转让给有钱人家或单位,建别墅供作休闲胜地,有的任其果园地上杂草疯长。
  
  三、思考和建议
  
  果农面对以上的情况,能否在挑战中突围而出呢?笔者很想反映一下果农的一些愿望,并提出几点建议:
  
  1、引导水果市场,稳定产品价格,在丰年情况下,做好产品销售流通。
  
  2、需要政府高度重视,把果品的销售、流通、加工变成政府行为,开通国内外销售渠道,组织建立、健全较完整的销售加工流通网络,既管种也管收。
  
  3、政府大力支持,加大投入,仿效建设粮食蔬菜基地一样,有规划有规模逐年投资,建立一幅幅有水有电、机械化除草防病、科技含量高的果园,并逐步形成旅游基地,把分散性的果园变成集约式的管理。
  
  4、逐年优化广州地区的品种,建立本地区既能出口又能加工的品牌优质品种。因为从四五月份海南、高州等地的荔枝已进入广州市场,直到7月份市场食荔枝已淡化,广州地区的糯米糍、桂味等优质品种已难显优势。因此,名优产品品牌确立打入国内外市场方能畅销。
  
  5、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引进吸纳科技院校研究成功推广的提高抗逆力、提高坐果率、提高果品质量和耐贮性的经验,在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大气环境不断污染情况下求生存,求稳产、丰产。
  
  作者:广州白云区钟落潭荔枝研究会会长 曾祥缎
  
  摘自:南方农村报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