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新时代农垦】垦地融合:“融”出发展新天地

时间:2024-04-07 作者:王盼盼 姚媛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点击次数:6820

祖国北疆,北大荒农业社会化服务走出农场,牵手相邻的县市、村镇,并辐射全国多个省份;

黄海之滨,江苏农垦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农服体系,“再造一个农垦”计划稳步实施;

海南岛上,海南农垦携手地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碎片化的农田摇身一变成为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融合是时代主题,是大势所趋。在城乡融合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农垦系统主动作为,与地方“双向奔赴”,广泛开展垦地合作。通过示范先进技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全产业链带动作用,农垦将企业创新发展与履行使命任务紧密结合,垦地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为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履行农垦担当,为提升产业动能、带动区域发展提供农垦方案。垦地双方立足全局谋划,开创发展的新前景。

挑起农业“金扁担”,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2023年秋收时节,北大荒集团曙光农场与黑龙江省桦南县合作基地传来喜讯,玉米产量为每公顷15.76吨,比往年提高了4.26吨。

增产的“密码”是什么?

曙光农场与桦南县签订了玉米全程托管合作协议。曙光农场派出懂技术、会管理的“农场团队”,针对合作地块种植适宜品种,采用四精两管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推广应用气吹式精密播种机播种、三五早播、播后早中耕等18项先进农业技术。通过实施统一采购、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让每亩土地的生产成本降低了55.7元。

现代化是农业的“金扁担”。面对“谁来种地”之问,农垦将“种好自己的地,帮农民种好地”写进发展蓝图。随着垦地融合不断深化,农垦在现代农业方面的优势与地方对农业服务的巨大需求结合起来,将小农户引入建设农业强国的大格局中。

2023年夏收时节,突如其来的“烂场雨”造成陕西关中大部分地区小麦萌芽,秋播没有麦种。

陕西农垦大华种业公司“临危受命”,从江苏繁种基地调来5000余万斤优质小麦良种,给农民踏踏实实吃了一颗“定心丸”。

保障粮食安全,农垦作为“国家队”,履行责任义不容辞。垦地合作输出的不只是技术,还有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的模式。

在江苏农垦流转和开展托管服务的土地上,高产、高质、高效、控本的“三高一控”农业技术体系得以广泛应用,药肥“双减”得以大面积推广,助推农业朝着绿色、高效的方向转型升级。通过应用先进的统一作物和品种布局、统一种子和农资供应、统一农业生产措施、统一农机作业标准以及统一农产品销售的生产管理模式,让农民承包土地的种植水平达到大农场标准。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大路村将4200亩土地整体托管给安徽农垦,探索出“农垦+村集体合作社+职业农民”的村企合作“大路模式”,农垦承担产前物资保障、产中技术指导培训、产后产品订单销售,村集体、合作社负责组织协调,职业农民参与农作物全程生产管理,农垦、村集体、职业农民实现收益共享。

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火热实践中,农垦系统涌现出村企合作模式、农服公司模式、联合体模式、龙头企业带头模式、党建引领模式等多种服务模式,为在更大范围内示范引领带动农户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3年,全国农垦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1.18亿亩次,服务小农户328万户,助力地方粮食增产30亿斤,带动农民增收63.6亿元,为全国粮食丰产丰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链”出产业振兴路,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雁湖面粉厂的“雪雁”牌挂面供不应求。2022年秋季,徐圩乡梨园村与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公司签订农业社会化服务协议,龙亢农场公司低于市场价供应优质小麦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开展耕种收防等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技指导服务,待梨园村的小麦成熟后,龙亢农场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回购。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示范点小麦亩均单产达600公斤,每亩节约成本90元,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元。每到麦收时节,按照农场标准生产出来的小麦被直接运至雁湖面粉厂。农场拓展了优质的粮源,梨园村的小麦完成了“粮头食尾”的蜕变。

垦地融合让农村、农民乘上农垦全产业链的快车。双方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拥有更高、更稳定的收入水平。

广西农垦旗下的广西糖业集团创新建立了“糖厂+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下属制糖公司与蔗农签订糖料蔗购销合同。2022年,通过订单合同方式直接带动蔗区约8.3万户农户种植甘蔗157万亩,2022-2023年榨季共采购原料甘蔗575万吨,支付蔗农原料蔗款约30亿元。同时,每年提供约为期三个月的砍蔗、种蔗临时岗位9万个,原料蔗运输、食糖运输等方面岗位3400余个。

如今,垦地合作已向着更深、更广的维度延伸。江苏农垦统筹旗下农技、农资、种子、农产品加工资源,将“农资+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升级为“投入品套餐+农技服务+粮食回购”的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全农”服务。

垦地合作更以农业跨区域协同为抓手,拉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

位于天津宁河区的首农清河农场加快6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京粮粮油产业基地内“工厂+储备库”守护着三地粮油安全;位于河北石家庄新乐市经济开发区的三元河北工业园内,乳品加工自动化设备昼夜不停地运转;北京二商肉食集团在河北赤城县投资建设大型生猪养殖基地;峪口禽业100万套蛋种鸡项目落户石家庄行唐县……首农食品集团围绕“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优化三地产业布局,强化三地产业联动,合理有序推动畜禽养殖、食品加工、蔬菜种植等产业向津冀区域的转移,在津冀地区的投资额已超110亿元。

垦地合作为地方的农业经营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农户、基地、农产品链接到农垦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融”出产业振兴,共赴强国之路。

开展多层次战略合作,绘就高质量发展图景

2023年6月,海南农垦与海南省昌江县签订“垦地融合”造大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合作框架协议。项目以集中连片造大田和耕地管护为切入点,在3-5年内,将十月田镇及海垦红林农场的1.64万亩土地进行平整、提质改造,再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预计可新增耕地约8336亩。

垦地双方携手对碎片化土地进行利用、改造、提升,将沉睡资源转化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截至2023年底,海南农垦下属企业海垦自然资源集团共谋划了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和昌江造大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覆盖全省11个市县,计划开垦新增耕地3.8万亩,生态修复面积达0.7万亩。以垦地融合为契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驱动,海南农垦一揽子解决垦区功能布局优化、土地规划合理利用、建设资金有效平衡、产业导入带动等核心问题,进一步释放资源价值,改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推动垦区和地方产业现代化发展。

2023年12月,江苏农垦与江苏省常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同推进常州市耕地流转、规模种植和一体化全农服务;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发展新项目、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运营,推动地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农业帮扶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头部企业、大型企业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大三江地区,一场以现代农业为切入点,以多层次融合为愿景的合作正在进行。2021年7月正全力打造现代农业领域航母的北大荒集团,与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优质商品粮基地的佳木斯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3月,双方签署《共建大三江垦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协议》,按照“大战略、小切口”的思路,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切入点,加速工农融合、城乡融合、区域融合、主体融合,加快把佳木斯市打造成垦地融合示范区的核心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大三江和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农垦和地方在推进产业合作的同时,也为解决农垦社会民生问题提供新思路。

2022年,海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垦地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将“推进垦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垦区居民点和农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促进垦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切实解决垦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