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海南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2004-08-04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72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10+1”)的实施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9+2”)的启动,处于两大经济合作区域枢纽位置的海南,农业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两大经济合作区域市场和海南农业产业特点,副省长江泽林提出,海南农业在此背景下,应扬长避短,整合优势,采取鲜活农产品“北伐”,农产品深加工“南进”的攻略。江泽林说,由于鲜活农产品“腿短”,不宜长时间保存,长距离运输,加上海南海鲜产品、畜禽产品、香蕉等温、热带水果和冬季瓜菜等鲜活农产品已达到一定的生产水平,相对东盟国家,海南农产品在“9+2”的市场具有竞争优势。鲜活农产品继续“北伐”,扩大国内市场,同时积极开拓港澳市场。
  
    对“10+1”,海南一般的鲜活产品没有多少优势。因为与东盟同属热带地区,热带农业资源及其产品存在相似性,从考察掌握的情况看,“10+1”热带水果质优价廉,零关税后,将对海南相类似产品形成巨大挑战。但优势可以创造,面对新的挑战,海南可以抢占农产品加工业的制高点,在东盟建立海南热带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充分利用东盟各国便宜丰富的原料市场。
  
    日前,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围绕两大经济合作区背景下海南农业如何南征北战等问题,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有益探讨。
  
    “北伐”与“南进”
  
    
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宋攻文等人赞同“北伐”“南进”战略。他说,海南农业“北伐”具有气候资源和地缘接近的便利条件,竞争优势明显。鲜活产品“北伐”“9+2”非常可行。他认为,海南鲜活农产品时间优势仍然是在冬春季,可以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走小规模、大产业格局之路。椰树集团进口大量东南亚的椰子,发展椰子系列产品的成功实践说明,海南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完全有可能在“南进”上形成优势。
  
    在“南进”的具体战术选择上,省农业厅厅长林玉权说,让龙头企业与之对接,采购原料在海南加工,也可在当地收购基地或直接建设海南原料基地。要大力引进国内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集团来海南投资设厂,依托东南亚国家丰富农产品资源,加速海南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海南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
  
    搭建有效对接平台
  
   
省统计局副局长符国王宣说,“10+1”、“9+2”是值得重视的两大经济合作区。“9+2”中的广东珠三角和香港、澳门都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是海南农业实现高效益的目标市场之一。“10+1”将成为世界上继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后的第三大经济圈。虽然经济总量不及美国和欧盟的经济规模,但东亚自由贸易区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其中,日本作为海南的第二大出口国将拆除农产品的贸易壁垒,海南传统出口农副产品如热带果菜、水产品将自由进入日本和东盟市场,热带高效农业和水产养殖有望得到更快发展。
  
    农业厅市场处处长蔡章焕说,当前最紧迫的是了解目标市场情况。各个国家经济状况、社会风俗不同,对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样。
  
    林玉权说,要与两大经济合作区内其它成员国家和地区搭建良好有效的对接平台,让海南更好地融入其中。在途径选择上,应侧重于搭建区域科技交流合作与联合,加强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合作,建立龙头企业对接机制,构建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快海南优势农产品的形成。
  
    向特色产业要竞争力
  
   
海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刘国明认为,提高海南农产品效益,政府有关方面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品牌产品和市场培育上来。他说,海南苦丁茶在全国具有相当知名度,比广东、云南的苦丁茶高几个档次,但海南全省苦丁茶面积不到6000亩;文昌鸡、加积鸭等地方名牌产品,也同样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应把海南特色产业做大。
  
    符国王宣说,如果不积极应对挑战, 错过机遇,很可能造成海南农业萎缩。当前,我省大部分市县领导层和广大群众对此没有危机意识,这很危险。
  
    省发改厅沈为方处长认为,特色产业的选择培育,应紧紧围绕海南“健康岛”、“生态省”、“无疫区”等巨大知名品牌做文章,形成生产的规模化、生态化、现代化、标准化。
  
    刘国明建议,培育特色产品还要紧紧依靠海南宝贵的生物资源,在保护好海南生物资源前提下,开发特色产品,并作为主导产品来培植,形成区域特色,进而达到经济优势的目的。
  
    高度重视科技作用
  
   
省政府副秘书长周公卒说,如果不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不能保持新、特、奇、优品种的不断开发、推广,海南农业竞争力将受影响,甚至会出现萎缩。
  
    他说,台湾的气候资源未必比海南有优势,但是台湾的水果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台湾的重要经验就是引进先进的品种和改良技术。不断开发新、特、奇品种,有效保证了台湾农业的竞争力。
  
    符国王宣回忆,海南农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有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批优良品种普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推动。要保持海南农业的竞争力,就要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而这有赖于农业科技持续领先。
  
    刘国明说,不断培育农业特色产品,提高质量,是保持海南农业竞争力的核心。现在水果外形出现向“迷你型”发展趋势。他曾经在泰国看到一种“手指蕉”,香蕉的外形就如女人的手指般纤细,但是口感一般。如果能够引进来,和海南的“皇帝蕉”或“米蕉”等嫁接,改变其性状,做到口感与外观一样奇特,可成为香蕉中的精品。
  
    还有专家提出,要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增加科技投入,走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一个良性农业科技循环体系,既能不断推出新产品,又能迅速推广,提高我省热带农业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摘自: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