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专家对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作出经济分析

时间:2004-05-28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175

 

     日前,在中央支持农业发展、增加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的鼓舞下,全国各地正掀起农业生产的高潮。“要促进粮食生产,除了抓好政策落实外,挖掘科技潜在的生产力十分必要。”前不久,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科技政策方面研究工作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研究员吴敬学博士对记者如是说。由他主持的“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经济分析”研究结论,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确保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吴敬学说,根据他们的技术经济分析,在“九五”期间,我国粳稻单产年均增长1.07%,其中良种、化肥和机械的投入对单产增长的贡献是正的,劳动投入和成灾率对单产增长的贡献是负的;由此也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后我国通过改良品种、增加化肥投入、采用更多的机械替代技术以及减少自然灾害等措施,都可以使粳稻单产进一步增加。

     研究分析,与水稻相比,我国小麦的单产在整个90年代增长的幅度较大,特别在“八五”时期,小麦单产的增长幅度达到年均2.83%的水平,是三大粮食作物中单产增长幅度最高的。从投入要素的增长情况看,小麦生产的各种投入增长幅度也较大,在设定的大多数要素中,良种投入的增产效率较高,特别是在“九五”期间,良种投入对小麦单产的生产弹性系数达到了0.7694的高水平。此外,小麦生产中劳动力投入的增产效率也较高,自然灾害对小麦单产增长的负面影响也比较显著。

     谈到棉花的投入产出比,吴敬学说,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从单产和成本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棉花生产的全国平均亩成本由1996年664.1元下降到2001年的537.9元,下降幅度达19%。“九五”时期,转基因抗虫棉和其他高品质品种在我国棉区得到大面积推广,科技对我国棉花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吴敬学分析认为,在以上农作物的投入中,劳动用工量呈逐年快速递减趋势,机械性的投入增加较快,反映了由于农业的科技进步,特别是农业机械的大面积应用,我国从事种植粮食作物的劳动力正朝着非农方向转化。

     吴敬学说,从总体来看,良种在绝大多数作物的单产增加中都表现为正效果,其中小麦和棉花的增产效率较高;化肥的应用对粳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籽的增产效率表现为正效果,在棉花和油菜籽中的增产效率很高;机械投入在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中的增产效率表现为正效果,在其他作物中表现不明显;劳动投入在小麦、大豆、花生和油菜籽的增产中表现为正效果,尤其在小麦、大豆中的增产效率较高。然而,自然灾害对所有作物生产,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其中对玉米和油菜籽的单产增长负面影响最大。

     据此,吴敬学博士建议,在农作物产区,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应大力加强良种的选育工作,力争在主要农作物的品种上有重大突破;围绕良种开展综合要素配套技术的研发、中试和熟化,使各种要素发挥整体综合效益;特别要加快生物化学性要素的研发、中试及推广速度,迅速提高主要农作物的单产水平,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综合生产竞争力的提高。

    吴敬学还建议,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资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从现在的0.49%提高到1%左右的水平,其中财政投入应占投资的比例应由54%提高到70%以上。他说,这是确保农业科技实力和提升科技竞争力的必要物质基础。

    吴敬学1990年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1997年获得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他在农业技术经济、农业项目投资经济、农业科技政策、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尤其是在农业技术进步理论和方法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是我国较早地利用农业技术进步模式测度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进行实证分析的专家之一。

    除搞研究外,吴敬学还多次参加地方政府的咨询服务工作。他先后主持了新疆自治区政府“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规划”、“山东威海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广西梧州现代农业实验区总体规划”等20多项咨询项目,成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开发不可多得的好参谋。

文章来源于: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