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黑龙江垦区绥化农垦分局 专业大场带动的集群效应

时间:2008-10-30 作者:刘彦彬 徐国春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次数:3452

  数千年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直被视为农业兴盛的标志。然而中国经济改革复兴的如椽大笔神奇地改写着这一切。新概念农业的冲击波让滞后的观念回神不及。

  沐浴着金秋的喜悦,踏着丰收的节拍,走进黑龙江垦区绥化农垦分局一个个独具特色农场。近年里,在认真总结“一场一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绥化农垦分局的专业大项、专业大场建设,生机勃勃地体现着“以小谋大,追求最佳”的绥化农垦理念。绥化农垦分局党委书记武经宏告诉笔者:我们这样一个小局,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总局党委提出的经济倍增?分局党委盘点资源后形成这样的共识: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创新发展专业大项,创新打造专业大场,跨越式实现“有限资源无限发展”的目标。

  近两年里,绥化农垦分局的经济事业突飞猛进:人均GDP达到2.7万元,位列垦区三甲;全分局种植业亩效益由2000年的134元增加到将近500元。去年,人均收入排名黑龙江垦区第四,而资产负债率仅37%,黑龙江垦区最低。

  曾经几十年百折不挠追求粮食生产的农场,如今让瓜菜麻药芝麻花生唱主角,在产业变型中形成的新优势产业区、优势产业带,创建出基地型专业大场———

  基地型激发资源生机

  当年,王震将军率师进军北大荒,秉承不与民争地的宗旨,避开城镇、村落,在荒原深处探查勘测,寻找适宜之地,为共和国开发商品基地。绥化农垦分局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形成的特殊区域。绥化农垦分局只有人口7.6万人,耕地127万亩,是典型的插花于市县中的分局。长期以来,由于局小、场弱、资源少、基础差、经济相对落后,曾有人预言,解体是绥化农垦分局的惟一出路。怎样崛起于困境之中,近年来,绥化农垦分局党委多次组织调研,集思广义,逐步形成了小耕地谋求大产出、小规模谋求大效益、小资源谋求大发展的初步认识,开始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在创新开发专业大项,创新发展专业大场寻求出路。

  绥棱农场曾是黑龙江垦区名不见经传的小场。在“以粮为纲”的岁月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是思想解放让这方土地焕发了生机。科学配置、适宜种植,让人们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在绥化农垦分局决策层的策动下,这里的人们一反常态,开始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之举。让物尽其用,大地生金。一时间,各类专家、技术人员成了这里的贵客。信息、资源、资本成了街头巷尾涌动的热流。这两年以浆果业闻名垦区的绥棱农场,为绥化农垦分局创建基地型专业大场开辟了新路。根据地处世界最佳浆果带的地缘优势,种上了草莓、蓝莓、莪莓、黑加仑等浆果系列,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盛果期综合亩效益逾1000元。去年,绥棱农场带着自己的有机食品参加了世界上最知名的纽伦堡博览会,不仅吸引了大批客商,也吸引了具有国际认证资格的色瑞斯公司总裁马丁。小小浆果带来的国际影响却不小,它让绥棱从黑龙江垦区一个不显山水的小场走向国际。与此同时,铁力农场也是别开生面,最好时达到一亩4000元。铁力农场在国内中草药市场中也有了一席之地。一到收获季节,全国各地药材批发商主动来到农场收购,风光一片。

  绥化农垦分局重点发展的项目有5类平均亩效益超过400元,均高于大豆的效益。其中瓜菜的亩效益近千元。今年,嘉荫农场种植西瓜0.5万亩,平均亩效益1000元。绥棱农场蔬菜种植面积2.9万亩,平均亩效益951元,其中甜椒亩效益19020元;甜豆亩效益1616元。

  嘉荫、铁力、绥棱、和平、柳河等旅游业发展重点场,旅游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今年,绥化农垦分局旅游景区建设总投入2418万元,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接待游客9412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3万元,是前4年的总和。

  大棚增温育雏、稻鸭共育技术,役鸭耕耘有机稻;处处是风景,人人是导游;绿色产品、特色产品、有机产品———

  特色型彰显新科技优势

  特色型专业大场建设的带动,使一批新工艺、新技术成为职工增收的助推器。铁力农场探索生产役鸭耕耘有机稻取得了成功,他们通过种蛋孵化鸭雏、大棚增温育雏、稻鸭共育技术,配合使用生物肥,生产役鸭耕耘有机稻,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亩产由原来的1100斤增到1200斤,职工亩均增收160元,生产出的有机水稻以高于市场一角钱的价格销售一空。

  近几年,绥化农垦分局通过参加各类展会签订合作项目36个,投资总额超过500万元的项目13个;全年已到位国内资金12500万元,到位外资300万美元。其中嘉荫农场的马铃薯加工、绥化农垦分局的甜玉米饮料加工、月苋草加工和海伦农场的蔬菜种植等项目超千万元。铁力、红光等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提出“小园子创造大效益”的发展思路,达到了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目的。红光农场调查统计,各家房前屋后的小园子加在一起有400多垧地,如实行专品种种果,就是一个400垧地的大果园,既绿化了环境,又产出了效益,实现了“绿”与“金”的结合。

  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着眼区域经济的互补性,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资源共享,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区域型带来迭加效应

  场县共建,整合局内现有资源与挖潜局外资源同步进行,以新的资源观做发展文章,拓展发展空间。在与绥化一市四县开展共建的基础上,从2006年起,又与伊春市、大庆市开展

  了广泛合作,使场县共建领域逐步拓宽。今年,绥化农垦分局现已完成农机跨区作业面积168万亩,对周边农村销售大豆、水稻、玉米等作物良种6000余吨。仅有耕地20余万亩的嘉荫农场,在嘉荫县跨区作业达55万亩。在红光乡燎原村,建立了场县共建科技示范园。由燎原村拿出1380亩连片耕地,农场租种4年,并在燎原村建立农机合作社,由嘉荫县投资建设农机具场、库、棚。

  跨区建立科技示范园的做法,推动了村屯土壤耕作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农场向农民传播了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机、农业管理经验,节省农民的机耕费,粮豆增产增收,还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通过从事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农民和农场有机户实现了双赢。2008年嘉荫县政府决定推广了红光乡燎原村的做法,在部分乡镇都拿出750亩连片耕地,让农场建科技示范园,以发挥科技示范引带作用。

  红光农场与海伦市达成了多项合作项目:海伦市为红光农场提供27万亩的作业面积,利用先进的土壤化验设备,农场为邻近的乡镇、村屯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为种植户增加了效益。农场与海伦市共和乡合作建设菇娘基地,种植菇娘4000亩。海伦市共和乡被称为“中国菇娘之乡”。种植菇娘的历史长,技术成熟,每年可为农场华鹏园公司蜜饯菇娘提供3000吨原料。

  信息时代,足不出户,每一个人都面对世界市场;市场经济,走出国门,中国农业工人,世界现代农民。拓展新一轮经济发展空间———

  外向型拓宽发展空间

  外向型专业大场带动的跨国境外开发,成为绥化农垦分局创新发展的新标志。绥化农垦分局采取由家庭农场和大农场双层投资、双层经营体制,在俄罗斯境内创办了乌尔米农场,租种耕地5万亩,同时开发了劳务输出、贸易经营、蔬菜种植等新的经营项目。2007年大农场实现利润20万元、家庭农场实现利润500万元。

  红光农场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较多。他们按照“青年劳务离土出乡”的思路,引导一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农工在培训后走出土地,实现离土出乡就业。该场通过海伦市、绥化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向广东东莞鞋业、大庆市地球物理勘探所、北京大兴保安公司输出劳务1200余人,创收1500万元;通过绥芬河市宝国公司、东宁县华信公司向俄罗斯格罗杰克沃镇输出劳务52人。通过日本在农场援建的中日有机农业培训中心,有组织地向日本输出劳务,在日本工作3年人均纯收入达20万元。

  专业大场、专业大项带动了产业升级,初步形成绥化农垦分局新的产业集群。自2007年以来,在绥化农垦分局新战略思路的驱动下,新建的10个工业项目,其中由黑龙江奥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分局及所属的海伦农场、红光农场合作建立的北大荒奥格保健植物开发有限公司,年加工月苋草、琉璃苣3000吨,年创产值3500万元。由绥化农垦分局投资500万元建设的晨环生物生物制剂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携手合作共同开发的20多种生物农药,已被国家农业部列为传统农药的替代品。

  在创新发展专业大项,创新打造专业大场的艰难历程中,绥化农垦人高擎科学发展观的旗帜,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天争时,与时俱进,实践和正在实现着“以小谋大,追求最佳”的强局之梦。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