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2000年魏克佳局长在农垦专业会上的讲话

时间:2002-04-16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5492

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 扎扎实实做好农垦改革和发展工作 ——魏克佳局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垦专业会上的讲话 (二000年一月八日) 同志们: 这次农垦专业会主要是研究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与发展。两天来,代表们听取了温家宝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陈耀邦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并结合农垦实际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刚才,路明副部长又专门针对农垦情况作了重要讲话。这些,对指导农垦企业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农垦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请各垦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农垦系统1999年的形势和2000年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1999年农垦工作的基本形势 1999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农垦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系统广大职工的共同奋斗、艰苦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经济保持了适度的增长。 1999年,农垦系统扭转了经济连续两年低速增长的局面,增长速度开始回升。预计国内生产总值674.48亿元,比上年增长6.26%,增幅比上年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7.48%,第三产业增长9.08%。预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648元,比上年增长4.5%。 农业获得了较好收成,预计粮食总产1 695万吨,比上年增长4.71%;棉花75.76万吨,增长5.24%;干胶35.66万吨,增长2.74%;肉类总产82.35万吨,增长2.85%;热作等其它产品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生产能力逐步保持稳定。 (二)结构调整迈出可喜步伐。 农垦农业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热作产业和养殖业的结构。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作物比重增大。北方垦区减麦增油,长江流域垦区减棉增油,橡胶垦区调整优化橡胶种植布局、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二是农产品品质得到优化。如黑龙江、内蒙等垦区适应国家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优质专用春小麦,优质晶率达70%;江苏、安徽等垦区加速品种更新,积极发展优质水稻;新疆兵团大面积推广棉花优良品种,努力提高棉花品质。三是畜牧业发展势态较好。去年尽管遇到了严重的疫情灾害,但各地畜牧业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京、津、沪、穗、沈等大中城市,以实施“学生奶计划”试点为突破口,奶业发展出现旺盛的势头,中小城市垦区奶业发展也逐步得到重视。 农垦工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市场需求,在大力压缩纺织、机电行业缺乏市场竞争的过剩生产能力,关停并转高能耗、高污染、效益差的“五小”企业的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加大了对市场占有份额高、市场前景好的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日益重视发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涌现出黑龙江友谊面粉厂、广西明阳淀粉厂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第三产业以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服务业为发展方向,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上海农垦的连锁超市,云南垦区的旅游业,北京垦区的休闲观光农业等。 (三)改革力度加大。 许多垦区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土地承包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新一轮承包中延长了土地承包期,基本纠正了土地承包期一年一变的状况。不少垦区还通过精简机构、压缩人员、减少管理费用等多种措施,降低承包费用,调动职工承包土地的积极性。植胶垦区积极试点,认真探索长期作物家庭承包和股份合作制经营做法。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场办中小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通过拍卖、股份合作、转让等多种形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所有制经济结构逐步建立,据初步统计,垦区非国有经济在农垦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原来的不到10%提高到了20%左右。转制垦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大了公司制规范改造和制度建设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资产运营机制。一些垦区在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已有16个省(直辖市)农垦企业的养老保险纳入了社会统筹。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垦区社会继续保持稳定。 在这一年里,农垦文化、教育、卫生、道路交通、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围绕建国50周年,各垦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推进了垦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新疆兵团和黑龙江垦区共有3个节目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为农垦争得了荣誉。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全系统从上到下举办了一系列的干部培训活动,仅在北京就举办了两期全国农垦厅局长干部研修班,共有25个垦区的58名局领导参加,不仅就全国农垦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研讨,而且使领导干部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为更好地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为了确保垦区社会稳定,各垦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解决离退休金拖欠问题,妥善安置下岗分流人员,切实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主动化解各种矛盾。边境贫困农场主要产品产量得到明显提高,经营状况有所好转,职工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999年,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农产品市场疲软、自然灾害严重的不利情况下,1999年农垦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十分不易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垦工作十分重视。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听取了农垦的汇报,并指示有关部门牵头就农垦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国务院各部门对农垦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如国家计委加大了对农垦公益性建设的投入;财政部拨专项资金支持农垦产业结构调整;社保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专门就农垦的有关问题赴垦区调查研究,正在着手制定有关政策。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垦改革与发展的措施。去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再次充分说明,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武装起来的农垦人,在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是能够克服并战胜各种困难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农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亏损额增加。初步预计,1999年全系统亏损45亿元,比上年增亏9%,亏损垦区达20个。特别是由于效益的下降,严重影响了职工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垦区社会稳定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因素。 客观地看,各垦区去年抓扭亏增盈的工作力度是比较大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领导,层层落实扭亏增盈责任制;学邯钢,推行成本逆控管理;调整结构,大力发展高效产业等等,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6个垦区盈利有所增加,2个垦区实现了扭亏为盈,14个垦区实现了较大幅度减亏,列入国家经贸委重点脱困企业名单的66家企业有20%完成了脱困目标。但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下降,致使农业收入大幅度减少,预计1999年全系统农业主营业收入比上年减少近87亿元,许多垦区的农业甚至出现了较大亏损。这一现象再次充分反映出,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着力提高农垦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已迫在眉睫。 从垦区现状看,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经济布局、产业结构、企业制度、技术创新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农业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不完善,影响了承包者的积极性;基础设施薄弱,农垦投资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企业负担过重,保障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将始终影响农垦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农垦的改革与发展。因此,今年我们的工作任务仍十分繁重。 二、今年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部党组的总体部署,2 000年农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扭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农垦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企业战略性改组,继续深化以国有农场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加强管理,努力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切实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速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确保2 000年农垦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初步考虑,2000年农垦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增长率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8%;第三产业增长9%以上。 ——遏制效益下滑趋势,扭亏增盈有实质性进展。亏损企业要有根本性改变,力争全系统亏损额减少40%以上;列入国家经贸委重点脱困计划的66家企业,要力争大多数实现脱困目标;盈利企业要在保持原有盈利水平的前提下,力争取得更好的效益。 能否实现上述目标,直接关系到职工生活水平的改善,关系到垦区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农垦事业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迈进新世纪。近几年来,由于连续的低速增长,不仅导致农垦经济与农村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也导致垦区吸纳就业能力逐渐减弱,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今年是中央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的最后一年,从目前看,纺织、化工、冶金等行业经过两年的努力,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效益明显提高,有望按期甚至提前完成脱困目标。作为国有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农垦企业如果在扭亏增盈上没有大的进展,将会影响整个国企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快速度、扭转亏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确保,切实抓紧抓好。 今年,农垦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逐步趋于好转。从国际环境看,东南亚国家已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在国内,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国家启动内需、实施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的显现,市场扩张将明显加快,必然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随着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的贯彻落实,不仅为农垦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随之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将为解决长期困扰农垦改革与发展的难题带来希望。另外,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对农垦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扶持的力度也在加大。这些都是我们完成今年任务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三、加快农垦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企业战略性改组 加快垦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企业战略改组,对在更大范围和深度上推进农垦企业改革,更有效地发挥国有经济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强重点,从宏观上调整农垦国有经济布局。 从农垦实际情况和所担负的任务来看,今后国有经济主要是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推进农业现代化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科技等关键领域。如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粮、棉、胶等国家重点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高产优质良种的培育、推广,重大农业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农产品市场建设和开发等。国有经济通过在这些领域发挥优势,可以带动职工家庭农场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动农垦农业现代化,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在农业产业化中起核心作用的龙头企业。如在乳制品、机制糖、粮油和饲料加工、橡胶等热作产品加工等行业中已经形成技术、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继续加强这些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对促进农垦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垦国有经济的质量至关重要,而且对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影响垦区整体经济实力,具有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优势企业。这些企业是农垦国有经济的主体,国有资本运行质量高,可以继续保持必要的数量或控制力。各垦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确定加强的重点领域和企业,通过存量和增量资产的调整,集中力量,扶优扶强,以使国有经济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需要指出的是,加强的重点并不是指由国有经济独家经营,而是要通过对这些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吸收其他经济成分参加,逐步实现资本多元化,以放大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对于那些不属于、不需要国有经济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要坚决逐步退出,为垦区其它经济成份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各垦区还可以根据经济布局调整需要,将国有经济从部分生产条件差、发展潜力不大、地处边远、在垦区经济中不占有重要地位的小型农场中退出,逐步改变无论农场大小全部都是国有国营的状况。农业机械、小型水利灌溉设施以及部分长期作物,也可以由职工家庭农场投入并所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主要通过土地占支配地位来体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导集体、个体、私营、混合经济等非国有经济积极参与垦区二、三产业企业和小农场的产权改革,参与农业开发以及市场体系、社会服务事业和小城镇的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尽快形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多元投资、自由联合、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加快推进企业战略性改组。 垦区企业战略改组,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环节。只有使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与企业战略性改组同步推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垦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复建设、布局分散和大而全、小而全等问题,才能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规模经济,提高农垦企业乃至整个农垦经济的竞争力。 对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利用股份制的财产组织方式,吸收多方投资,加速其资本扩张,促其更快发展;也可以采取以高出原投资额的方式将国有实物资产转变为货币资本,彻底退出。对产品有市场但负担过重、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盘活有效的存量资产,防止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也可以采取以资产对冲负担的方式,转变为非国有。对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以及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坚决实行破产、关闭。明年要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场办中小企业的产权改革上,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制、出售等多种形式使绝大多数场办中小企业变成非国有性质。 要坚持放小与扶小相结合,引导和扶持转制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有条件的垦区要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从资金融通、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和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多层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为改制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在改革实践中既要大胆推进,又要慎重决策、操作规范。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并对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是一个社会财富大流动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必须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按国家政策规定,规范化操作。企业改制方案要经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凡涉及企业产权变动的,必须严格审批程序,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要求规范资产评估、界定、处置等环节的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及国家税款。产权交易要努力做到市场化,实行公开竞卖,以保证公开、公平和公正。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市场规则,引导和推进企业改组,防止用行政手段勉强撮合。对需要分流的职工要妥善安置,自觉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好企业和职工改革的积极性。 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垦区整体转制建立的企业集团、具备条件的大多数国有农场以及二三产业企业,都必须坚持这个改革方向,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制度创新。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明年要争取在大多数大中型企业中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一)加快公司制改造。 各垦区要根据实际,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分类推进。二、三产业企业大部分要改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有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在公司制改造的基础上,努力向专业性企业集团发展,条件成熟的要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积极争取上市。实行集团体制的垦区,已具备对所属农场进行公司制改造的体制框架,要加快改革步伐,将大部分农场改造为以国家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公司制企业。部分小型农场也可以选择其他企业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如通过资产重组,将几个小场合并在一起改组为新的公司制企业;或取消法人资格,通过行政和经济手段,按公司加农产的模式,与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进行重组;或进行整体改造,由农场职工买断全部国有资产,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或采取租赁、依法转让、拍卖的形式,由社会法人或个人经营。国有农场改革是农垦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各地要在积极探索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成功的做法,分类指导,逐步推进。 实践证明,独资公司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在公司制改革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股权多元化,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过渡。如采取部分转让资本权益、吸收法人投资、内部职工持股、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逐步使改制企业成为多元投资结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当前,在外部参股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可更多地通过内部职工全员入股,对场办二、三产业企业和农场内部生产经营层次进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集团内法人间相互参股等办法,推动多元投资结构的建立。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公司制企业中,通过明确各自职责所形成的互为保障、有效制衡的机制,是公司制企业协调运转的前提保障。实行公司制改革的企业和垦区企业集团,要按照《公司法》要求,尽快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位的要尽快补上,职能不清的要进一步划分清楚,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好监事会缺位和工作力度不够的问题,使之尽快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实施有力的监督。同时,要按《决定》精神,使党管干部的原则以及党委在公司中的领导作用通过法定程序来实现,正确处理“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 (三)加快机制创新,提高企业活力。 继续着力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重点是改革和完善农场的劳动用工制度,各垦区要切实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员工录用办法,加强用工管理,坚决停止职工子女自然增长的招工方式。今后,解决职工子女就业,主要应通过劳动力市场来解决,通过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来解决。 (四)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 总的来说,农垦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随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逐步完善。各垦区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内部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此,今年要着力在以下三方面深化改革:一是进一步改革人事制度,对集团成员企业全面推行直接选派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制度,做到财产投放到那里,人事权就跟到那里,特别要大力提倡总经理聘任制,使管人与管资产紧密结合。二是改革财务管理特别是资产经营管理制度,有条件的要积极争取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强化资金统一调控;暂不具备财务结算中心条件的,也要完善集中核算报帐制,取消企业内部非独立核算的基层生产经营单位的银行帐户。三是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财务总监甚至财会人员实行委派制。这项制度今年要力争在已经实现集团管理体制和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垦区普遍推开。 (五)逐步实现政企分开。 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是阻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难点,这在垦区和农场一级尤其突出。转制垦区和农场要加快步伐,积极探索,尽快将企业管社会办社会的职能分离出去,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五、稳定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二十年农村和农垦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认真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并尽快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退回到原来统一经营的老路子上去。稳定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切实延长土地承包期,落实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的政策。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长期作物的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作物包括荒山、荒坡、荒滩的家庭承包经营,承包期限可以更长一些,以调动职工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在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方面,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减轻职工负担,提高职工承包土地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二三产业亏损严重,农产品价格下降,承包农业的职工负担加重,收入明显减少,一些垦区出现职工不愿包地的现象。当前,在农产品价格调整余地不大的情况下,要增加职工收入,调动农业职工的承包积极性,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各垦区要进一步精简机构、分流人员,降低管理费用,与此同时,要严格规范收费标准,将职工负担问题纳入场务公开的范围,各种收费项目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将职工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探索建立农业风险承担机制。进一步强化“两费自理、四到户”,使职工家庭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加强对职工的风险意识教育,通过引导职工调整结构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双层经营体制下的风险负担机制,通过建立两者共同出资的农业风险基金等形式,形成职工家庭农场和大农场之间合理的风险互担机制。 三是进一步强化对职工家庭农场的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尤其要加强信息、技术、品种、流通等方面的服务,帮助职工作出正确的生产决策,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水平。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公司+农产”等经营模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调节利益分配,增强职工家庭农场的市场竞争能力。 六、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分离农垦企业办社会职能,对减轻农垦企业负担,促进农垦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提高经济效益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垦区要下大力气重点解决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企业办社会问题,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垦区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垦区深化改革的重点,各垦区要加强协调,争取尽快将农垦企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与地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从当前农垦企业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离退休职工比重高、数量多,对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大,应该集中力量重点抓好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目前,各地正在开展社会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国家养老保险条例也即将出台,这对农垦企业来讲是一个大好的机会。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垦区既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也没有搞系统统筹。应该借这次扩面的机会,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特别是社保部门的支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无论企业经营好坏、离退休负担轻重,都要努力将农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部纳人社会统筹,按各地规定的统一缴费比例缴纳费用。缴费确有困难的企业,各垦区要积极协调,争取当地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帮助解决。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已经开始,各垦区要抓紧研究,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定符合实际的操作办法。为了方便边远垦区职工就医,要积极争取将垦区内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确定为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不具备条件的,也要通过改革,成为自负盈亏、面向社会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 农垦企业办社会是历史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决按照四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将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出去。各垦区要根据《决定》提出的分离办法,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把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出去。有条件分离的垦区,特别是处在大中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地方政府有能力接收的垦区,要尽快将农场、企业办的学校、医院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移交地方政府统筹管理。地方政府目前财力还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项分批移交的过渡办法,先将学校等社会服务机构移交给地方政府统筹管理,再逐步将其他社会职能和机构移交出去,所需费用在一定期限内可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并逐步过渡到由政府承担,过渡期根据双方情况具体协商,一般不超过3—5年。农场群较为集中、地方政府短期内难以接收管理的垦区,可采取政府授权、部门派出、系统管理、内部分开的办法,在企业内部设立精干的社区管理机构,将企业的经营职能与政社管理职能分开。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企业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完全分离。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真正把分离社会职能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好规划和详细方案,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除了以上两个重点工作外,去年的中发12号文件和四中全会《决定》,还提出了减轻企业债务问题的几项政策措施,各垦区也要积极争取。特别是有关债转股、破产兼并、直接上市融资,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资产变现政策,都要作为重点去争取。当前特别是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哪些企业符合国家债转股和破产兼并的要求,哪些企业可以上市,哪些企业需要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资产变现来调整负债结构,都要统筹规划,有所准备;同时要积极反映农垦的实际情况,争取有关部门在制定具体操作办法时给予充分的考虑。需要强调的是,国有土地是垦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从维护垦区的长远利益考虑,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自我保护,凡没有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垦区,要主动配合土地管理部门,尽快完成此项工作。确权登记工作中确实需要由企业承担的经费,要全力保证。 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措施,要作为垦区经济工作的长期任务抓好。今后一个时期,农垦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强优化农业;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和发展优势产品,调整提高工业;利用农垦的优势和特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形成三种产业相互促进、高效运行、具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粮食生产要加快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走内涵挖潜的路子,在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保持基本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产规模,适当调整粮食、棉花和糖料种植面积,着力改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今年,北方垦区春小麦的优质品率要争取达到90%以上,南方优质稻的比重也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要切实发挥农垦科技和规模种植的优势,加快良种的引进、培育、繁殖和推广,加强种子(畜)基地建设,推进种子产业化发展。经济作物的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垦区的地缘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化进程等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饲料作物、油料作物和其它有市场需求的特色优质品种,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积极培育名、特、优、新产品;要发挥农垦的资源环境优势,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开拓绿色食品市场;棉花生产要着力在改善品质上下功夫,争取扩大出口。对地力下降的耕地,实行绿肥与粮食作物轮作,对不适宜种植的耕地,要坚持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以畜牧业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从去年情况看,在大多数农产品出现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乳制品却仍居上升趋势,城乡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增加,市场潜力较大。我们要抓住时机,适应这一需要,以京、津、沪、穗、沈五大城市学生奶行动计划的全面启动为突破口,加快农垦奶业的发展。要发挥农垦养殖技术和乳制品加工的优势,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抓好奶业的加工和分散饲养的服务,在大城市郊区逐步形成分散饲养、集中挤奶和加工的生产服务格局。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肉牛、家禽和名、特水产品,努力提高养殖业的效益。 热作垦区要在进一步调整植胶布局的基础上,着力调整橡胶初加工布局,提高橡胶产品质量。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品种,努力在子午胎胶、脱氮乳胶和专用胶的生产经营上实现产业化。继续利用热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热带高效农业,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的高效优质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农垦工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下大力解决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坚决淘汰关闭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劣质企业,继续压缩纺织、机电产品的过剩生产力。要坚持把调整农垦工业结构及布局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坚持农工商综合经营,加快对现有加工企业的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逐步在粮豆、棉花、橡胶、乳业、种子、糖业、剑麻等主要行业中,建立起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开拓能力的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和品牌,提高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要积极发展与周边农民的各种联合,放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整个农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三产业要把搞活农产品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加职工收入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构建和完善供销服务体系,建设和培育农产品市场,扩大定单农业规模,寻求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农产品流通服务,解决职工“卖难”问题。要充分利用垦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具有农垦特色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并以此带动旅店、餐饮、运输等各项服务业的发展。一些暂时难以剥离的社会服务职能,如医疗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技术推广中心及中介服务机构等,要尽可能地采取主辅分离的办法,作为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服务组织,为垦区和当地社会实行有偿服务。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快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八、加速农垦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农垦技术进步的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更新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和积极扩大出口为目标,广泛运用先进技术,着重对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必要的强化和改造,促进传统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升级。技术进步的重点主要应放在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先进的栽培养殖、节水灌溉和生物防治等实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农产品加工业要特别重视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重视有利于提质、降耗、增效和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科技体系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内部运行机制。垦区现有科研机构要通过调整、改组,形成由承担国家级或垦区应用基础性研究的区域综合研究中心,着重于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的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从事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专业培训和公益性科技成果推广的科技中介机构等三个层次组成的科技体系,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加快科技机构内部改革,强化管理,全面推行科研项目竞标制和全成本核算制。通过调整和改革,增强科技机构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密切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激发科研人员积极直接地根据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开展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 按照国家经贸委要求,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要在今后两年内建立起技术开发机构。为此,要鼓励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根据自身及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组建、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或以股份制等方式与系统内外的科研机构共建等多种途径,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按照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改进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充实企业的技术储备,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各农场要根据种养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联系合作,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三)加大对技术进步的投入,确保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顺利实施。 要按照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指导、督促企业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和投资机制。工业企业作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主体,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将销售额的3—5%作为科技开发经费,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提取比例要达到5%以上,并要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增加科技开发经费的积累;目前处于微利经营的企业,可以适当降低科技开发资金的提取比例,但不能低于1%;农业企业要将当年农产品销售收入的1—2%作为科技开发经费,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也要相应提高提取的比例;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具备条件的企业,要结合资本扩张,增加科技开发经费的规模,加大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要改革科技开发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提取和使用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科技开发经费的规范运行。 (四)壮大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科研机构和企业要切实为科研和技术人员更好地发挥创新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注重对科研和技术人员的继续培养,支持他们参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技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对全体员工的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工作。鼓励并组织员工根据岗位及企业发展需要,参加相应的专业理论学习,支持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努力培养员工中的技术骨干,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对新技术、新工艺及先进设备的适应能力,为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可靠的人才基础。 九、强化企业管理,加强经营者队伍建设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农垦企业扭亏增盈、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当前,重点是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迫切需要农垦企业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形势和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发展战略研究,从更高的层次、更长的时期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规划企业的经营活动,以领先一步的行动获得竞争优势。二是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工作。要彻底根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等、靠、要”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意识,加大市场营销工作的力度。要认真研究市场,通过开发新产品、创名牌,在细分的市场中找到企业的生存空间;通过建立有效的销售服务网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特别是要搞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真实、及时编制好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不清、帐目不实、企业管理混乱的状况。要继续学习邯钢和潍坊亚星集团“购销比价管理”的经验,通过挖潜堵漏、严格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是推进农垦企业改革、强化管理的组织保证。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首先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农垦经营管理者选拔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与公开招聘相结合、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相结合。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农垦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各垦区可以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探索实施经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奖励等分配方式。要研究制定适合农垦企业实际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做到赏罚分明。加快推行厂(场)务公开制度,加强农垦企业的民主政治建设,加大群众监督的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监督制度,为农垦企业的经营者创造一个既能施展个人才能、又能依法经营的良好环境。第三,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充分发挥垦区内外的培训教育资源,加大对企业主要经营者的培训力度。今年,我局准备在继续办好垦区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贫困农场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力争用1—2年时间,使全系统138个贫困农场的场级领导干部和主要经营者普遍培训一次。希望各垦区对培训工作也给予高度重视。此外,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加强对干部的廉政、勤政教育,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 同志们,2000年是中央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农垦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扎扎实实做好农垦改革和发展工作,以崭新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纪。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