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湖北农垦:草埠湖农场农业结构调整 昔日“棉海”变“粮仓”

时间:2017-03-07 作者: 来源:草埠湖农场 点击次数:10601

近两年来,湖北省宜昌市草埠湖农场大力推行全程机械化种植管理的麦玉(小麦+玉米)模式,让昔日宜昌最大的“棉海”变成了产粮大场,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草埠湖农场拥有耕地面积9万余亩,多年来农业经济以种植棉花为主,推广的是“小麦+棉花”种植模式,一直宜昌市排名第一位的产棉大场。然而,棉花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辉煌之后出现下滑趋势。棉花价格由2010年的每公斤籽棉售价14.8元,降至2013年、2014年每公斤11元、6元,短短两、叁年间每公斤子棉售价下降4-8元,降幅达40-60%。随后,草埠湖农场在省农垦等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开始了艰难的种植结构调整之路。

夏季种什么是调整的关键。早在2007年,草埠湖农场就开始探索,春小麦收获起来后在植棉大户台传根的田里种植200亩夏玉米作试验获得成功。“试水”成功让草埠湖镇干部群众的信心大增,越来越多的农工放弃了种植了几十年的棉花,开始接受麦玉模式。2011年,麦玉模式种植面积5000亩;2012年1万亩;2013年2万亩,2015年达到8万亩。短短几年间,草埠湖的农田全部推行了麦玉模式种植,

以2015年为例,麦+玉模式亩收入2300余元,成本近800元;若发展麦棉模式亩收入2100余元,成本1100余元。综合核算,麦玉模式比麦棉模式亩均增收500多元,农场8万亩农田年增收4000万元。

为了破除小麦玉米收获期受阴雨天气制约的瓶颈,草埠湖农场引导农民成立了嘉兴、农友、新农丰等1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拥有118台大型谷物收割机。同时大力招商引资,成立了8家烘干厂,日烘干小麦玉米能力达四千吨,为麦玉种植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全国玉米界首席科学家张世煌到草埠湖调研后,对草埠湖农场着眼市场需求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的做法予以高度赞赏:“草埠湖农场的麦玉全程机械化种植管理模式,为我国南方的玉米产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责任编辑:于鹏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