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 > 重要通知

农业部:全国热作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时间:2006-11-06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625

(2006-2010年)
 
     《全国热作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认真总结“十五”时期我国热作产业发展经验、科学分析热作产业发展形势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热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十一五”期间热作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一、“十五”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热作产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和挑战,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开拓创新,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五”期末与“九五”期末相比,热作面积由730万公顷增加到780万公顷,增长7%;总产量由1.1亿吨增加到1.4亿吨,增长27%;总产值由902亿元增加到1250亿元,增长39%;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45元增加到3009元,增长34%;主要热作产品出口总量由47万吨增加到108万吨,增长129%;出口总金额由21亿元增加到50亿元,增长139%。“十五”期间,热作生产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增长方式发生转变,主要表现在:
      1.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要热带作物生产不断向适宜区集中。天然橡胶已初步形成海南、云南、广东三大优势区域,集中度不断提高,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布局更加合理。香蕉已初步形成海南-雷州半岛、粤西-桂南、珠三角-粤东-闽南、桂西南-滇西南四大优势香蕉产业带,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供果期得到延长,商品率显著提高。剑麻已形成广东雷州半岛、广西西南、海南沿海种植带三大产区,加工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明显增加。其他热带作物也逐渐向优势区域集聚,名、特、优、新、稀品种的开发力度逐步加大,区域优势强、收益高、见效快、市场需求大的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特色更加突出。
      2.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
      截至“十五”末,热作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已达2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8家,形成了一批优势品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热作生产由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逐步转向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以香蕉产业为例,由企业经营种植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0%,但产量却占了50%。由于产业化水平的提高,热作生产向产前、产后延伸,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链内组合更加合理,产品多样性显著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
      3.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热作产业初步建立起由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其中包括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96项,进一步提高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水平。自2002年起,农业部分三批认定了70个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20个南亚热带作物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各级政府也认证了一批无公害热带水果基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健立了一批热带农产品的检测机构,为规范生产、科学管理和出口创汇提供了可靠的监控手段和有利条件,提高了热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十五期间,热带水果农残抽样合格率大幅提高。在热带水果名优基地抽检的菠萝、荔枝合格率都达到100%。一些基地生产的热带水果已经符合欧盟、美国、日本、澳洲等地的检疫要求,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4.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十五”时期,热作产业在品种、技术、资金的引进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引进优稀热作品种30大类,约150个品种,增强了我国热作种质资源的保存、开发利用能力。香蕉无损采收、果蔬农药残毒快速检测等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应用,提高了热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以天然橡胶、剑麻产业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取得实效。
      5.市场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流通效率进一步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在热作产业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天然橡胶预警预报工作开展以来,定期发布国内外生产形势、市场价格,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中国热带农业信息网、各热区农业信息网、民办的中国香蕉网、中国荔枝站等专业网站及《中国热带农业》等刊物在信息收集、发布、市场开拓、知识传播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垦天然橡胶电子商务交易网络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改变了过去天然橡胶市场分散销售、无序竞争的局面,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为热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二)基本经验
      “十五”时期热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不仅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1.坚持统筹兼顾,优先扶持重点产业
      按照综合开发、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协调推进的原则,注重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针对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住工作重点,把握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以点带面,带动整个产业协调平稳发展。
     2.坚持市场导向,适时调整生产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适时调整生产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提高热作产品品质、改善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种类,产业整体效益明显提升,国内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3.坚持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科技进步在热作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科技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引进、推广、应用力度。加强人才培训服务,大力培养热作实用技术人才,努力提高农民和农场职工的素质。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了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机制创新,强化自身能力建设
     积极转变热作主管部门职能,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改革,打破地区和农场的界限,建立以农民、农场职工家庭种植为基础、专业化公司为龙头、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热作生产综合经营模式,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
      二、“十一五”热作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热作产业是我国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产业。加快发展热作产业,对于推进热区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热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时期,热作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环境有利。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三农”的发展。热作名特优新稀产业带被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带,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热作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二是产业基础好。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自1986年国家大规模开发热作资源以来,我国热作产业的集约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三是需求空间大。我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对于热作产品的需求继续扩大。四是开发潜力广。我国热区尚有一批荒山荒坡可开发利用,一些优良品种、实用生产技术可推广普及,热作生物质能源等新产品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五是对外合作潜力大。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农业领域增进合作、共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热作产业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
     同时,热作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国内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我国热区大部分是在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发展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基础建设薄弱、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加工业还比较落后、物流体系不健全、产业风险防范体系尚未建立等。二是目前我国已进入入世后过渡期, 关税已降到很低水平,尤其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部分热作产品取消进口关税,国外热作产品进口压力加大,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增多,技术壁垒增强等,影响着热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资源,大力推进热带作物优质化、品牌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热作产品产量和质量,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增效、竞争力增强和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立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热区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热作产品,重点突破制约热作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解决阻碍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的突出问题。
      2.调优结构,提升品质。顺应市场竞争和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热作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产品的包装、储运、保鲜和加工水平,加快发展优质、无公害、绿色、有机热作产品。打造热作品牌,构建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3.节约利用,持续发展。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积极发展低耗、高效热作产业,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苗)、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进节约型生产技术的应用,推进热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扩大开放,拓展空间。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加强国际、地区间交流与合作。加大热作优良品种、技术、资金的引进力度,促进外向型企业、出口基地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热作发展要按照“转变、拓展、提升”的战略要求,用现代技术提高热作生产能力,用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用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努力构建热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热作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发展目标是:
      ——全面提高热作产品质量。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热作综合生产能力。热作产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年出口金额年均增长25%。
      ——主要热作产品平稳增长。天然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到81万公顷,国内总产量力争达到70万吨,境外生产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主要热带水果产量达到1300万吨;木薯等生物质能源原料生产有较快发展,木薯产量达到1500万吨。
      ——热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热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名特优新稀热作产业带初步形成。热作产品加工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明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对热作产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4%。
      ——农民(农场职工)收入稳步增加。热区人均收入年均递增6%,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四、发展重点
      根据不同区域资源、技术、市场和产业基础状况,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对国民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大的热带作物,形成有区域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格局,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供更多安全、优质的热作产品。
     (一)加快发展工业原料类热带作物
     1.天然橡胶
     本着立足国内、争取国外的原则,提高国内生产能力,“走出去”开发境外资源,保障天然橡胶供应安全。重点是改善橡胶树品种结构,建设高标准种苗基地,继续组织实施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胶园基本建设投入,加快胶园更新和改造,加强胶园抚育管理,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实施科技兴胶战略,加大高产高抗品种培育推广、重大病虫害防治、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加工布局调整,优化天然橡胶产品结构,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逐步建立市场调控储备和产业风险保障机制,确保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木薯
      充分利用木薯适应性、抗逆性强的特点,引导热区农民在荒山、荒地、废弃地开发种植木薯,扩大种植面积。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改变粗放式经营方式,推广间套种、轮作生产方式,努力提高单产水平。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建立“订单农业”、“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组织形式,稳定原料供应,提高淀粉、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加强加工专用型品种选育、深加工和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形成新型热作生物质能源产业。
      3.剑麻
      加强剑麻良种繁育工作,加快组培苗在生产种植中的推广应用,改变品种单一老化的现状;加快改造更新老麻园,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剑麻单产;加强剑麻种质资源、种植、加工、科研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剑麻加工设备改造,提高剑麻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水平,不断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出口份额。
     (二)做强做大热带水果
     重点发展香蕉、荔枝、龙眼、菠萝、芒果等主要热带水果,以提高国内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继续实施产业升级行动。加快推广优良品种,加强采后处理,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以龙头企业带动,创新运行机制,促进产业化发展,推进品牌经营;建设一批名优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增强出口能力;建立和完善热带水果预警预报体系,提高规避市场风险能力。逐步形成品种良种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销一体化的格局,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我国热带水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三)积极开发南药资源
      重点发展砂仁、益智、槟榔、石斛、三七、罗汉果等主要南药品种,加强和完善南药标准化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建设一批优势药种GAP生产基地;在加强野生南药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引种试种新品种,开展南药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积极推动南药产品出口。
     (四)稳步发展热带香饮料类作物
      重点加强胡椒、肉桂、八角、咖啡、茶叶、可可等的生产及深加工产品研发。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建立一批优质、高产、标准化、生态安全型生产基地,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改变品种混杂、无序生产状态,提高产品质量。
      (五)发展其他特色热带作物
      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稳步发展椰子、坚果、热带瓜菜、热带花卉、热带牧草等热带作物,重点是大力发展名优稀品种,引进和推广良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创品牌,丰富市场供应。
     五、主要措施
     (一)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据天然橡胶、木薯、香蕉、荔枝、龙眼等主要热带作物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促进产业发展向优势区域集中,提高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逐步建成与我国环境气候特点相适应的热带作物产业带。促进热作结构调整和优化,努力提高名特优新稀热作产品的比重,培育热作产品品牌,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使产品更加适销对路,优势更加突出,布局更加合理。
      (二)推进热作产业升级行动
      认真总结“天然橡胶产业行动计划”和“香蕉产业升级”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两大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项目为依托,以资金为纽带,以技术为支撑,积极实施木薯、荔枝、龙眼、菠萝、芒果等其他作物产业升级计划。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和建立良种与生产示范基地,将种植、储藏、保鲜、加工、市场有机结合,带动千家万户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逐步实现热作产业全面升级。
     (三)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积极推进组建跨行政区的行业组织,重点支持主要热作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筹建工作。引导和支持企业、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通过发挥其在市场准入、技术服务、价格协调、市场开发、信息咨询、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热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规范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的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促进产品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
      促进热作生产由单一种植向产前、产后及精深加工方向扩展,增加产品多样性,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扶持和引导热作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和促进热作加工业的全面进步。选用先进的加工设备,采用优良的加工工艺,推动重点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热作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重点是加强天然橡胶、木薯、椰子加工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剑麻和菠萝的种植——加工——废弃物回田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快热作产业向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转型步伐。
      (五)完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
      加强热作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重点解决良种培育、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大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与农业装备技术、质量标准等关键技术问题。深化热作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推广机制和方式,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发展农民和企业的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加快热作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步伐。加强热区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教育,创造有利于热作生产、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大力开展热作生产、管理及科技培训,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六)健全热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热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检测监督。在继续做好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工作的同时,加大热作种苗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种子种苗生产。继续抓好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建设,引导生产者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安全、高效的投入品,做好产地、产品农残检测与质量把关,提高我国热带作物产品质量和热区生态环境的安全水平。
      (七)完善预警预报和信息化服务体系
      整合热作信息资源,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加强中国热带农业信息网和各热区农业信息网建设,完善热作信息平台。加强主要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和病虫害、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提高对危险性疫病虫害的防范和控制能力。继续开展天然橡胶预警预报工作,完善预警预报机制,及时反映生产、需求变化趋势。逐步建立反应敏捷的热带水果及其他重要热带作物预警预报系统,加强对产品的生产情况、比较优势、贸易环境以及主要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堡垒等方面信息收集、分析、预测和发布,切实为企业、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八)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对主要热作生产国产业发展状况、贸易动态的深入研究,提高对外谈判能力,争取产业保护的主动权。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利用外资、台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技术和产业管理水平。引导、扶持具备一定经济实力、技术研发能力和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设天然橡胶、生物质能源、剑麻等种植和加工基地。加强主要热作产品对外宣传与推介,提高国际知名度,开拓国际市场。
      (九)多渠道争取对热作产业的投入
      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争取支持。一是逐步加大已有财政扶持政策的支持力度,增加南亚热作事业费专项资金投入,扩大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规模和范围。二是各级热作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资金和扶持政策,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等。三是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及外资、港澳台资等投资热作产品加工、新产品研发、市场流通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项目。四是注重热作国内支持问题的研究,做好政策储备。要加强对国外热作产业发展状况、政策支持的调查研究,根据WTO规则,提出保护和支持热作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十)切实加强对热作产业的领导
      各级热作行政主管部门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规划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加快热作产业发展摆上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各热区要进一步调整、理顺、稳定南亚办工作机构,充实南亚办的力量,切实抓好行业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实现“十一五”热作产业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