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国内糖价应该和国际比较而不是跟着走

时间:2006-03-2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860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马占平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首届“中国糖业企业发展论坛”上表示,不敢保证国际糖价不会走低,如果国际糖价下降到8至10美分,国内糖价不能跟着走,反之,过高也不行。国内糖价应该和国际糖价相比较而不是跟着走。 
      马占平表示,目前食糖行业发展面临三大主要方面影响。 首先,受糖的替代品增加影响。马占平说:“对于糖精,国务院加以限制,淀粉糖近年来发展较快,国家是鼓励的。1990年全国产淀粉糖25万吨,2000年是119万吨,2005年430万吨,从成本来看,如今糖价提高了,淀粉糖的竞争力也随之提高。据有关测算,淀粉糖平均售价为2500元/吨,比蔗糖要低得多,像美国淀粉糖的产量占食糖的产量一半多,因为美国玉米便宜。 ” 

      其次,受市场风险因素影响。马占平认为,不敢保证国际糖价不会走低,如果国际糖价下降到8至10美分,国内糖价不能跟着走,反之,过高也不行,糖价的大起大落不利于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

      最后,受消费影响。马占平说:“去年全国的消费量1050万吨,今年还会这么高吗?食糖要发展,如果糖价过高,食糖就很难销售出去,应注意各个方面的消费能力,特别是我国农民收入低,消费困难。”

      马占平强调,对于我国糖业发展正采取四方面措施,确保糖业稳定、良性、健康发展。首先考虑到农民增收,企业利润,糖商利润,消费环节的承受能力,产量的增加应小于销售量,因为糖必需进口,一点都不进口是不可能的,如果产量超过消费量糖价就会下跌,国家宏观调控将会很困难,因此种蔗面积应稳定,主要是从提高单产等方面入手。

      其次,增加消费。糖价应与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相适应,像美国欧盟糖价在600美元,我国向他们看齐比较困难,食糖成了奢侈品不行。

      再次,稳定价格。国内糖价应该和国际糖价相比较而不是跟着走,应该跟相关农产品相比。食品行业普遍反应目前糖价过高。 

      最后,强化食糖行业改革,处理好农民、制糖企业、糖商以及消费企业的关系,保证各方合理利润,加强管理。行业立法正在研究,糖料管理办法可以作为蔗区管理的依据。将围绕投放透明。信息公开,根据市场的状况,考虑当前现实,考虑各方面的关系的调控思路。 (完)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