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做好垦区扶贫开发工作 加快脱贫进程

时间:2002-04-09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969

1991年,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所属欧肯河、宜里、扎来河、诺敏河和古里农场等5个农场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计划。十年来,贫困农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管理办法,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在遭受多种严重自然灾害和粮食价格低迷的双重压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任务,并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扶贫项目取得的效益及主要做法   (一)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开垦宜农荒地和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粮食平均亩产由改造前的85公斤,增加到132公斤,亩纯增粮食47公斤。十年累计增加粮食205625吨,年递增4.4%。项目累计创产值7042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十年累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50061万元(按现行价格计算);职均收入(年平均)5040元/人,比1990年增长78.9%,人均收入(年平均)2269元/人,比1990年增长67.6%;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十年贫困农场累计亏损1833万元,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连续遭受多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收入20010万元;二是粮食价格下跌影响收入7200万元;三是农场职工因连年受灾,种地的积极性不高,出现厌地现象,为调动广大职工种地的积极性下调利费3020万元。为了尽快扭转亏损局面,管理局党政领导多次进行实地调研,积极引导贫困农场职工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和鼓励职工群众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高效农业。贫困农场的职工群众积极响应管理局的号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绿色食品大豆、油菜、马铃薯、白瓜籽、芸豆、中草药等高效作物,并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宜里农场种植的绿色食品大豆,首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检测中心检测合格,并双获A级和AA级绿色食品大豆绿标;诺敏河农场积极发展畜牧业,从辽宁购置的绒山羊1200只,到2000年末绒山羊的数量已经翻了一番,梳山羊绒1000多公斤,仅山羊绒一项价值16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古里农场种植的2万亩芸豆和马铃薯,也获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贫困农场的职均收入、人均收入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仅贫困农场就比1999年减亏656万元。贫困农场十年累计为国家创造各种税金7861万元,为国家和地方提供优质商品粮8万多吨。   (二)社会效益明显   一是垦区扶贫项目的建设,使贫困农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并带动了其他各业的发展,扩大了就业面,增加了就业机会。项目建设通过对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水土保护工程的实施,增加了绿色覆盖面,从而保持了水土,改善了生态环境,调节了小气候,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农业适应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贫困农场场部和部分生产队都已安装了程控电话、看上有线电视、吃上了自来水。通过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大部分偏远生产队解决了用电难、就医难、吃水难的问题,交通和通讯条件也有了较大改观。同时,很多职工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康房。   二是通过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经济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职工群众整体素质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提高,对脱贫致富有了足够的信心,思想稳定,出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的良好局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都能把国家的扶持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形成了场兴我荣、场衰我耻的共识。扶贫项目的建设在科学种田、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规模养殖方面给贫困农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贫困农场和垦区其他农场及周边地区乡镇农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后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强适应市场能力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三)生态效益明显   扶贫项目建设十分重视生态效益的发挥,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应用生物肥、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降低农药用量;平整土地、秸秆还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具体措施,都是发挥生态效益、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有效地保护了大兴安岭垦区一片净土。   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扶贫开发项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含量高,全方位、深层次的扶贫开发。经过十年的建设,贫困农场的综合经济实力、规模效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水平和抗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今后的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和经济基础。   扶贫工作是垦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专业、多部门,必须坚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的原则,抓好领导落实、组织落实和措施落实,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首先,加强了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管理局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安排和资金投入都向贫困农场倾斜。贫困农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扶贫开发机构,充实人员,使扶贫开发机构真正成为能承担扶贫攻坚任务、精干、强有力的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贫困农场领导班子建设,选调一批精明能干、吃苦耐劳、有开拓进取、联系群众的优秀干部到贫困农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调整了扎兰河农场、古里农场领导班子。狠抓各级领导的扶贫责任制,把扶贫开发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逐级制定扶贫开发计划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作到奖惩兑现。主管扶贫开发工作的局长亲自挂帅,深入到扶贫开发工作的第一线检查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局、场两级扶贫开发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开发项目进行检查、监督、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管理局各相关业务部门都能对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形成了任务明确、主题突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其次,深化了农业改革。   进一步完善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多种经营承包形式和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继续推行土地承包、核算、盈亏、风险"四到户"和生产、生活费用"两自理"。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积极推行企业配套改革,实行职工全员劳动合同制、干部聘任制,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和风险机制,实行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   第三,实施了"科教兴垦"战略。   为科技人员提供一个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培训活动,提高职工科学种田和运用科学技术的整体能力,积极引导和开发一批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并在贫困农场全面推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第四,加强了项目和扶贫资金的管理。   为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效益,对扶贫资金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以扶贫开发项目定资金,资金必须跟着项目走,作到专款专用。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把立项关、认真分析论证、严格筛选,按规定程序报批,坚持层层评估、层层把关。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责任制,把所有的扶贫资金都用在扶贫开发项目上,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使用,发挥整体效益。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实现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带动贫困农场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   在扶贫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是:   一是领带重视、职工群众积极性高、措施得力。加强领导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是实行开放扶贫项目的开发,积极引进劳力和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扶贫项目建设步伐。   三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适用科技新成果,使科技在农业增收中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四是坚持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五是产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   二、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负债经营、社会负担沉重。   2000年末,贫困农场长、短期借款总额13906万元,平均每亩地承担长、短期借款305元。沉重的债务压在贫困农场的头上,严重制约着贫困农场经济发展,延缓贫困农场脱贫进程。贫困农场每年支付财务费用900多万元,支付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600多万元,支付中小学经费600多万元,支付专职政法人员经费100多万元,贫困农场办医院、交通、通讯等公益事业费用支出400多万元。沉重的社会负担,延缓了垦区贫困农场的脱贫步伐,需要国家在"十五"期间给予继续扶持。   (二) 项目资金足额到位率低。   由于连续四年遭受多种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粮食价格的下跌,家庭农场收不抵支,农场不能足额回收利费。十年累计亏损1833万元,造成企业自筹能力减弱,致使扶贫项目资金1715.6万元,不能及时足额到位(银行贴息贷款888万元,企业配套资金827.9万元)。   (三) 农业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有待于提高。   虽然通过项目建设,使农业基础设施的防、抗灾能力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对雹、旱、虫灾防治能力还较弱,仍然未走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建议"十五"期间扶贫项目要加强防雹增雨、增加节水灌溉和防虫工程的建设力度。   (四) 产业结构调整仍不尽合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客观要求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垦区仍然存在。垦区以农业为主,而农业又以种植业为主,是典型的麦豆经济,而且又是旱作农业。靠天吃饭、农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加上近几年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价格大幅度下跌,农业效益低下,职工种地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二产业长期低速运行;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按国民经济结构4:3:3的比例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三、今后扶贫工作基本思路及主要措施   (一)基本思路   大兴安岭的扶贫开发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继续深化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快农垦企业机制转变,着力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使垦区经济增长尽快进入集约化和质量效益型轨道,坚持科教兴垦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确保垦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增产、增收、增效的三大目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垦区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垦区贫困农场脱贫步伐。   1.以家庭农场投资经营为主体。   牢固确立职工家庭农场作为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利益主体的地位。坚持"四到户"(土地承包、风险、核算、盈亏)和"两自理"(生产、生活费用),逐步引导职工走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道路。   2.固定土地承包关系。   相对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国有农场职工实行土地10年以上固定承包,赋予职工长期而有保障的经营权,对职工固定承包的土地在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探索和实行土地流转使用制度。   3.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农业是垦区的支柱产业,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坚持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方针,促进垦区农业从单纯的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4.大力发展畜牧业。   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大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积极培育垦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畜牧业对垦区来说是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发展的重要链条。发展畜牧业总的思路是:树立"农牧并举、农牧互补"的发展意识。突出抓增草、引种、扩繁、育肥、增量、提质、防疫、品牌等八项主要环节。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加工、产业经营的新格局。通过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典型上培育、技术上服务等措施,促进垦区畜牧业在总量和整体效益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5.加快绿色食品发展步伐。   实施绿色食品发展战略,加快垦区绿色食品大豆基地建设。我们要充分发挥垦区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紧紧围绕着"质量和发展"的主题,按照抓质量、树形象、抓管理、保品牌,搞好服务,促进发展的方针,把绿色食品大豆作为垦区可持续发展和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加大发展力度。认真落实生产操作规程,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工作,在绿色食品的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上要有较大突破,要在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上产生明显效果,保护职工的切身利益,调动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贫困农场每年发展A级和AA级绿色食品大豆10万亩,有机大豆0.5万亩,力争到"十五"期末把大兴安岭垦区建设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大豆基地之一。   6.推进科技创新,增加科技投入。   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层次融资,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普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培育和引进急需人才,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精准农业。通过推广精准施肥、精准种子、精准栽培、精准灌溉、精准收获等技术,提高农作物种植、管理、收获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实施精准农业示范项目,建成新科技应用全面推广、辐射带动功能强、集高科技、高投入、高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典型。   (二)主要措施   1.继续深化农业体制改革,把职工承包的积极性调"高"。   稳定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全面落实管理局确定的土地承包期10年不变的政策,使职工家庭农场放心投入,放手经营。调动职工承包的积极性,要加大贫困农场的改革力度,进一步精简机构,降低管理费用,严格规范收费标准,切实减轻职工负担。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把种植业结构调"精"。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种植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积极引导职工在发展优质麦豆的同时,发展优质高效作物,突出抓好发展前景看好的油菜、马铃薯、白瓜籽、芸豆、中草药等作物,加快种植业向粮--经--饲--种四元结构转变。大力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逐步发展专用品种。实施绿色食品发展战略,加快垦区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3.发展畜牧业,把大农业的内部结构调"优"。   畜牧业是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使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和产业之间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贫困农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粮食和秸秆资源丰富;畜产品又有较好的市场。因此,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大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积极培育垦区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领导,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调整畜牧业发展布局。力争在"十五"扶贫后期使畜牧业成为垦区的支柱产业。制定优惠政策,增加资金投入,通过典型引路、技术服务等有效措施,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格局,使垦区畜牧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双增。   4.加快科技进步,把农业生产方式调"新"。   农业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是当前贫困农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的关键措施和根本途径。要抓好种子工程建设,以良种的引、繁、推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突出发展名、优、特新品种,提高贫困农场的良种覆盖率。贫困农场要加大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快科技和生产经营的结合。重点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技术。广泛深入开展职工科技培训,职工是结构调整和科技兴农的主体,为科技推广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力争贫困农场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