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农垦情况

广西金光农场:以“两化”为抓手 推进办社会职能改革成效持续提升

时间:2023-12-07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点击次数:17565

金光农场公司创建于1955年,是隶属于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被广西农垦集团定位为广西农垦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和乡村振兴龙头企业。 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主导、畜牧业和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农旅融合、三产融合的现代国有企业。

2015年中央部署开展国有农场办社会改革,针对金光农场办社会职能内容广、历史遗留问题多、办社会负担沉重等现状,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政府和金光农场坚持“社会管理属地化,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方向,根据办社会职能的性质和特点实施分类改革,在推动社会管理属地化、公共服务社会化、行政管理一体化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同时,通过深入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以农业经营产业化、规模化为着力点,持续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以发展化解改革中的矛盾,助力办社会职能改革成效可持续、互促进、有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政策先行政企同心 压实责任促改革

2017年9月6日,自治区农垦局、财政厅和教育厅等6个厅局联合印发《广西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广西自治区正式启动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工作。

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政府在自治区方案出台后,立即安排副区长带队深入金光农场摸清企业办社会职能及人员、经费等情况,于2017年底率先出台《西乡塘区接收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施方案》。 作为广西第一份县区一级政府下发的相关政策文件,不仅明确了改革任务、接收方式和接管机构,还通过与农场联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和采取“双挂钩”“双考核”等办法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保障办社会职能改革各项任务得以逐步落地见效,区组织部、政法委、编办、教育局、民政局等三十个部门和企业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推动解决移交过程中的职能衔接、人员安置、资金来源等事项。

在自治区和南宁市西乡塘区政府率先垂范下,为了确保在2018年底前完成中央提出的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任务,赶上全国改革进度,自治区农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印发《全区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移交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责任书》和《广西农垦改革“两个三年”工作考核验收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政策衔接,压实主体责任,实现政企双方职责、机构和人员的有效对接。

统筹协调聚合力 分类实施见实效

在政策的指引下,各级政府和企业加快对接,针对办社会职能改革的关键点——职能如何接续、人员如何配置、服务如何优化、资金如何保障等问题进行一事一议,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成立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属地化。金光农场拥有土地面积13.5万亩,分布在南宁市西乡塘区、隆安县和崇左市扶绥县境内,拥有居民集中居住点14个,常住人口1.2万人,解决好这1.2万人口的社会服务管理问题,事关办社会职能改革成败。

西乡塘区政府根据农场管辖面积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决定在农场区域内设立金光社区,隶属坛洛镇管辖。按照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农垦局《关于明确国有农场社区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将金光社区定位为城市社区,统一接管农场区域内的居民自治、计生、民政、综治等社会管理事务,从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强社区建设,确保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接得住、管得好、可持续”。

一是建强组织,确保“接得住”。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成立金光社区党委会和金光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党委会下设七个党支部,管理退休党员415人。针对居民点分布在崇左市扶绥县和南宁市西乡塘区两个不同的行政辖区情况,西乡塘区政府充分考虑农场的特殊性和职工群众的归属感,按照有利于社区自治、规范管理、方便服务原则,同意以户籍为标准,将居住在农场范围内的1.2万名职工群众全部纳入社区服务对象,同等享受相应的服务待遇。

二是配强队伍,确保“管得好”。按照城市社区标准核定社区编制16人,其中“两委”10 人、社工6人。为了提高社区管理干部的素质、树立其在群众中的威信,农场推荐原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干部参加社区第一届“两委”选举,担任社区领导职务,为推进农场社区管理平稳过渡提供组织保障。

三是保障经费,确保“可持续”。坛洛镇从2019年1月1日起将社区人员工资、福利及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发放。其中,工作经费每年5万元,工作人员工资、补助、奖励、养老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人均每年4.2万元。

平台接管,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前,金光农场还承担着“三供一业”供水供电、客运站、污水处理厂等带有产业性质的公共服务职能。为确保公共服务项目移交后能够正常运行、服务水平不下降,同时国有资产不流失,2018年,金光农场按照西乡塘区政府要求将社区供电移交给供电局,将供水设施、客运站和污水处理厂等整体移交给国有专业平台“南宁市盛都城市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了公共服务职能社会化、市场化运行。

一是人员实行“整建制”移交。改革前,金光农场设有水电所,负责供水供电管理,配备所长、核算员及电工共14人;有客运站管理机构,配备站长、管理人员共5人。此次改革按照“人随资产走”以及“机构不变、岗位不变、人员不变、待遇不变”原则,将农场人员整建制移交给南宁市盛都城市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是设备设施先移交、后改造。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供水供电设施实行先移交后改造。2021年,农垦集团拨付改造资金500万元,在西乡塘区住建局指导下,金光农场和盛都公司密切配合,按照《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气分离移交维修改造参照标准及流程操作指引》,完成 1544户居民供水供电设施改造任务,实现了按户设表、分户收费,达到了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平均水平。

业务延伸,推进行政管理一体化覆盖。金光农场场部远离城镇,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城镇,改革前农场承担着小城镇和居民点的建设与管理等部分行政性职能。 2018年,西乡塘区政府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照单全收,采取工作前移、业务延伸等方式,实现农场与周边城乡行政管理全覆盖:

一是坛洛镇工商所在金光农场场部农贸市场“驻点服务”,为农场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安全、舒适、有序的经商和购物环境。

二是坛洛镇城管大队实行“街日轮值”制度,每逢金光农场街日,安排人员巡查,维护街道秩序,金光街道实现“由乱而治”,得到各方一致好评。

三是西乡塘区农林水利局和坛洛镇农技推广站通过“点对点”方式,定期到农场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为农场农机服务队和个体农机户提供年审、办理补贴等服务。

凝聚共识促发展 美丽社区增动力

金光社区成立以来,通过政府引导、社区组织、企业群众参与等方式凝聚各方合力,对群众意见大、需求迫切的农场基础设施不完善、社区清洁不到位、民生设施管护缺位等问题集中发力,共同建设“美丽金光·和谐小区”,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局面。

整合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西乡塘区政府通过整合各部门扶农惠农资金,帮助社区改善生活环境和办公条件,进一步提高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根据农场面积和人口数量,按照城市社区标准,为农场社区环卫站配备环卫工人47人,政府每年拨付财政资金85万元,保证社区环卫工人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累计投入15万元为社区添置环卫设备,包括垃圾桶300个、铲车一台、三轮电动车13辆;利用惠民资金为社区居民安装了76盏太阳能路灯,维修更换路灯54盏;拨付财政资金160万元为农场社区新建标准化的服务大厅。

发动群众,推进清洁社区建设。为了解决环卫经费不足问题,金光社区根据所在地环境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金光社区生活垃圾处理费使用管理办法》,经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审议后实施。采取“网格化”管理办法,将收费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位网格员,利用网格员与群众建立的良好关系解决收费难问题,该项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每年收取垃圾处理费可达40多万元,更好服务于金光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综合施策,金光农场改革成效持续显现,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一是群众办事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区成立之前,职工群众办理业务需要经过农场、属地市县等相关部门审批,程序繁琐、耗时长、极不便捷,走了不少“冤枉路”。如今,金光社区就在身边,社区服务中心设有“一站式”办事大厅,方便群众办事,减少了办事环节,节省了办事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肯定和称赞。 2018年移交之初,金光社区办理的低保户由14户66人增至109户24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理人数由2018年的168人增至263人,基本实现应办尽办、应保尽保。

二是环境“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改革后,农场场部及分场的清洁区全部配备垃圾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和定岗定责定标准,做到每日定时清扫、定时检查,垃圾日产日清,社区环境卫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和社区荣誉感不断增强。

三是强农惠农政策基本落实到位。农场办社会职能纳入属地管理后,地方将更多的强农惠农富农和改善民生政策覆盖到农场,农场与农村惠民惠农政策实现了均等化。

以发展促改革 矛盾消解可持续

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一劳永逸,尽管农场相关体制机制已基本理顺并不断完善,但农场移交给属地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费用从哪里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金光农场依托专业化发展提升实力,以税收和主动承担等方式助力地方政府减负,实现互促共生。

聚焦主业,农业现代化显活力。随着办社会职能的移交,企业实现了轻装上阵,聚焦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拓展新项目和新品种,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公司拥有广西最大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4万亩,年产原料蔗32万吨,在国内率先实现“从种植到管理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2018年以来,累计建成现代特色果蔬基地6000亩、“稻+”立体种养示范基地2000亩、澳洲龙虾特色养殖基地1000亩,成为广西农垦最重要的食品农业产业基地之一。 2021年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 85亿元、利润5741万元,较2018年年均增长率分别达22.22%、156.89%, 三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新金光。

主动承担,化解矛盾于未然。在合理营收规模和利润持续增长的支撑下,金光农场对已移交的公共服务设施依然承担起维护提升的工作,有效化解了地方财政预算不足、移交设施设备专项维护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助力办社会职能改革成效持续提升。

2019年,金光农场和场内另外2家企业共同出资100多万元修建2000米场部环城道路。2021年,农场投入150万元改造健身文化广场,成为金光独具特色的“红色地标”和职工群众休闲健身的重要活动场所,极大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同时,在完成“三供一业”移交任务后,持续推动供水、供电改造,截至2022年6月,供水改造1544户,供电户改造184户,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本文节选自《农垦情况》2023年第26期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