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广东湛江:为这份“甜蜜”的事业,我们愿意做时间的朋友

时间:2021-12-24 作者: 来源:南方农村报 点击次数:8006

12月23日,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与湛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湛江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承办的广东省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在湛江市雷州市举办,再次吹响了广东进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号角。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绍瑾,湛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程凤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王天辰等参加,特别邀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指导专家组甘蔗组、有关农机学( 协) 会领导和专家、省内外甘蔗生产机械化科研单位、生产企业代表以及湛江市、茂名市、江门市、清远市等市县农业农村局代表以及蔗农等百余人参加。

现场会组织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演示,并召开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研讨会。在现场演示环节,一台台大“铁牛”正在辛勤地忙碌着,只见它们一行行地来回穿梭,一根根甘蔗魔术般拔地而起变成一段段落在机料框里,空气中仿佛瞬间弥漫着甜蜜的味道。与此同时还进行了甘蔗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植保、田间管理等机械化作业演示,从耕、种、管、收等各环节为蔗农朋友们上演了一次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盛会。

在现场会上,王绍瑾、程凤英为“广东甘蔗机械化联盟(湛江)”揭牌,这是广东大力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新的总动员。王绍瑾指出,近年来广东省不断加大力度推动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在政策支持上有力度,省市级财政加大投入,在示范推广上有突破,培育了一批甘蔗机械化作业服务主体,机收率从2017-2018榨季的5%提高目前10%左右,取得阶段性的突破;在模式构建上有特色,以切段式中小机型为主导的模式被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甘蔗组称为“湛江模式”,英德市《丘陵地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入选2019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模式汇编,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广东省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荐模式》,2021年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手中国热作院南亚所建立了500亩甘蔗生产机械化农艺融合示范片,为甘蔗机械化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王绍瑾强调,在“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从机制创新推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再上新台阶,甘蔗收获机械化率达到35%。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聚合力,凝聚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糖协等职能部门的共识,激发科研机构、制造企业、经营主体等的积极性,争取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推动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强大合力;要协调构建全链条利益共同体新型关系,建立起技术推广、糖企、蔗农、作业组织、行业协会、设备生产企业等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建立“蔗农—机械化服务组织—糖企”等各方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机艺融合解决机艺不相适应难题,通过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等推进农艺技术和农机性能相融合,通过鼓励支持制造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提升装备性能等解决“短板”问题,通过进行除杂系统建设和制糖工艺试点改造等探索适应切段式收获的制糖工艺新途径。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陈楚楷指出,本次现场会是在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作为、糖厂积极配合、甘蔗机械生产企业踊跃参与、蔗农热盼其成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它标志着广东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从重构建机械化技术模式向构建产业链新型生产关系的转变。甘蔗生产有其特殊性,要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涉及耕地条件、品种选育、栽培方式和加工配套等多因素,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多方面的协调配合,还需要从整体上考虑蔗农、收获、运输、糖厂间的关系,建立新的利益衔接机制。广东农机人将责无旁贷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这一“甜蜜”的事业的机械化发展。

此外,现场会还发布《广东甘蔗机收减损降杂技术要点(试用)》,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永志从作业前保养、安全和机具检查,选择适宜的收获期与收割时段,熟悉蔗田情况并试割,减少机收环节损失和含杂率的主要措施,培训与监督等方面深入解读相关技术要点,引导广大农机手规范操作,以良好的作业质量共同为推动甘蔗机械收获贡献力量。

据了解,在广东,一根甘蔗1-3月份种下至12月份-昱年的3月份收获,需要约365天的生长时间,而从甘蔗变成糖,还需经过层层的提炼。因此,要获得这份“甜蜜”,更需要时间的等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根小甘蔗,牵动一个大战略,连接着一份份“甜蜜”的回忆;这样的事业值得等待,这样的事业值得奋斗,为了这样的事业,广东农业部门愿意与时间做最好的朋友,共同推动广东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热作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