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世界热作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简讯[2016]第0304

时间:2016-03-10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207

【生产动态】

全球2015/16年度棕榈油产量料减少20万吨 

    植物油行业主要分析师ThomasMielke近日称,全球2015/16年度棕榈油产量料减少20万吨,受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干燥天气影响。
    Miekle在一次行业会议上称,年增幅平均为300万吨。(来源:FX168财经网,2016-03-09)

预计欧盟2016/17年度糖产量反弹 

    欧盟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近日称,欧盟2016/17年度糖产量预计自上一年度的低水准反弹。
    2015/16年度欧盟白糖产量降至1500万吨,大幅低于上一年度创纪录的1950万吨。欧盟委员会称,2016/17年度作物的播种处于早期阶段。
    该委员在报告中称,根据平均单产和获得的关于种植面积的有限消息,欧盟2016/17年度白糖产量预计达到1760万吨。
    报告称,2015/16年度白糖期末库存预计为140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65.3%,因此前产量大幅下滑。(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2016-03-09)

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和库存可能继续下降 

    目前是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下降周期,加之厄尔尼诺现象对棕榈树生长的负面影响,马来西亚2月棕榈油产量有望继续下降。据分析师预计,2月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将比1月减少5%,为107万吨,这将是2011年1月以来的最低单月水平。
    相应地,2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可能降至近一年来的最低水平,约为210万吨,是2015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比1月底减少约9%。这是棕榈油期货在油脂板块中明显偏强的主要原因。(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016-03-08)

越南种植户大量砍伐咖啡树改种胡椒 

    越南《经济时报》3月7日报道:近三年来,越南咖啡价格连续下滑,胡椒价格直线上升,使得农户种植咖啡收益越来越差,种植胡椒效益越来越好,导致咖啡种植户大量砍伐咖啡树,改种胡椒树。据农业和农村发展部种植司透露,2015年全国已砍伐咖啡树30000公顷,改种胡椒和青柠檬等其它作物。仅多乐省,7520公顷咖啡树被砍,全省胡椒种植面积已上升至19400公顷。政府官员和业内专家警告,若形势发展下去,可能导致未来几年咖啡紧俏,胡椒滞销,风险很大。(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2016-03-08)

巴西中南部16/17榨季甘蔗压榨量或增至6.22亿吨 

    分析师机构Agroconsult周一(3月7日)称,巴西中南部2016/17榨季甘蔗压榨量预计为6.22亿吨,此前预估为6.15-6.30亿吨。
    前一榨季巴西中南部甘蔗压榨量为6.05亿吨。
    新榨季巴西中南部预计产糖3315万吨,较2015/16榨季增加7.6%。在11月的预估中,Agroconsult预计2016/17榨季的糖产量为3290-3370万吨。
    该机构预计中南部41.7%的甘蔗用于生产糖,58.3%用于生产乙醇。新榨季乙醇产量预计为283亿公升,此前的预估区间为278-285亿公升。
    Agroconsult称,中南部2016/17榨季甘蔗总产量预计为6.40亿吨,但受糖厂产能限制,预计无法全部压榨。(来源:生意社,2016-03-08)

【贸易动态】

ANRPC:2016年天胶产量料增1.2% 出口增0.6% 

    据ANRPC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前两个月,天胶产量同比微增0.3%。其中,泰国产量增长3%;此外,斯里兰卡、柬埔寨、菲律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印尼、越南、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同比均有下滑。预计2016年天胶总产量微增1.2%。
    同时,天胶出口量连续两个月增长,同比增7.2%。1-2月,四大天胶出口国,除马来西亚同比微跌0.7%以外,其余三国都有增加。其中泰国增幅达到10.7%。预计2016年天胶总出口量微增0.6%。
    数据还显示,泰国、越南、印尼、印度、马来西亚的橡胶库存仍处相对高位,中国的产区库存下降较多。(来源:中国橡胶信息贸易网,2016-03-08)

新西兰樱桃出口中国数量增加 

    与去年同期相比,2016年1月份新西兰总水果出口增加了32%,出口总额达到了8100万新西兰元,其中樱桃出口额剧增了55%,创下了5500万新西兰元的记录。
    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出口市场,总共进口了价值73700万新西兰元的商品,同比增长25%,出口快速增长的产品包括奶粉、黄油、奶酪、羊毛和樱桃。
    本季度一共有3,390 吨的樱桃出口到了中国,差不多占到了新西兰樱桃出口总量的百分之三十。(来源:第一食品网,2016-03-08)

泰国:水果蔬菜出口同比增长20% 

    由于十几年来的政治不稳定和出口增长乏力,泰国的经济形势不太乐观。2016年1月份,泰国产品出口下降了近9%,四年多以来下降最严重的一次,但是,水果和蔬菜出口却是个别实现增长的行业之一,1月份果蔬出口增长了近20%。(来源:第一食品网,2016-03-09)

2015年菲律宾香蕉出口额4.3亿美元 同比下降69.1% 

    据《商业镜报》3月7日报道,菲律宾统计署的数据显示,受国际香蕉价格下跌影响,2015年菲香蕉出口额4.3亿美元,同比下降69.1%。菲律宾香蕉种植出口协会(PBGEA)认为本国香蕉行业面临着厄尔尼诺、病虫害和生产管理成本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一些跨国公司已经表达了转产他国的意愿。PBGEA建议政府降低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等生产物资的关税,成立研究机构,提供更多前瞻性的支持。(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2016-03-08)

菲今年椰油出口预期下降 

    据《马尼拉公报》3月8日报道,菲律宾椰子联合会(UCAP)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菲律宾椰子油出口量将达75万吨,比去年(84万吨)下降11%。椰油是菲律宾第一大出口农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和美国。2009-2013年期间每年出口量达99万吨。2013年超强台风袭击菲律宾中部,损毁数百万棵椰树,此后菲律宾椰油出口有所下降。菲也是世界最大的椰油出口国,出口情况影响国际市场价格。2015年椰油出口量超出预期,世界椰油价格随之下跌6%。UCAP认为椰油出口预期下降有利于巩固椰油价格,同时国际市场对产自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需求将增加。(来源:商务部,2016-03-09)

【市场动态】

智利牛油果在亚洲市场销量实现三连翻 

    尽管从去年10月开始,智利面临着墨西哥牛油果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的挑战,不过智利牛油果本季的销量增长以及中国市场对于智利牛油果的强烈需求还是给了智利牛油果行业巨大的信心。
    智利哈斯牛油果商会主席胡安.恩里克.拉索(Juan Enrique Laso)在接受中国水果门户的采访时说道:“看得出来,中国消费者对于智利牛油果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尽管2015-16销售季还未结束,智利牛油果在中国的销量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比去年,智利牛油果在亚洲的出口量已经上涨了三倍,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91%的消费量。”
    他表示,本季智利对中国的出口量已经达到了早前预期的两倍。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尽管智利面临着干旱的挑战,拉索还是保守估计2016-2017年的下一季度牛油果的销量会从2015-2016年度的17万公吨上涨到19万公吨。
    他说:“目前智利和加州一样,正经历着长时间的干旱。今年降水比往年要多,牛油果得到了更好地灌溉,但干旱会持续下去,会对牛油果的产量造成影响。如果那样的话,我们能提供给中国的牛油果数量就是有限的了。中国水果市场方面也需要留意下一季牛油果到达中国的时间,以防智利哈斯牛油果不能如期上市。”(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2016-03-08)

日本茶叶链恶循环已形成 价格低迷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2015年度全日本干燥茶叶生产量为79,500吨,与2014年相比减少了5%,1965年以来的50年中,其生产量首次低于8万吨。对茶叶的需求减少—茶叶价格低迷—茶叶生产量减少,日本茶叶链恶循环已形成。
    静冈县是日本茶叶的主要产地,其产量是全国生产量的40%。据农林水产省统计2015年干燥茶叶第一次采摘量为12,600吨;第二次采摘量为8,200吨;第三次采摘量为896吨;第四次采摘量为215吨;冬秋季采摘量为9,830吨。其中价格最高的第一次采摘量增加了1%,而第二次采摘量减少了17%。
    虽然静冈县是日本茶叶生产首屈一指县,但目前状况也不容乐观。为了挖掘茶叶需求打开销路,积极参加主要城市举办的展销会外,还为了促进出口强化了玉露、高级抹茶等的生产。而且新年度预算中茶相关产业中将投入超过3亿日元费用,但目前主力茶,第一次、第二次采摘茶的价格仍持续下跌。(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2016-03-08)

尼日利亚棕榈业重返过去霸主地位尚需时日 

    据尼日利亚《商业日报》3月7日报道,尼在60、70年代曾是棕榈业的全球领军者,在随后的30、40年里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取代。追溯到1960年此前的100年间,尼与刚果曾一度雄居全球棕榈业霸主地位,尼产棕榈油出口到欧、美、亚和全球其他地区。早在1911年,西非英属殖民国年产棕榈油即达到15.7万吨,而其中75%来自尼。随着石油的发现,和随后几年脱离英殖民统治,尼棕榈业开始走下坡路。1966年,马、印产棕榈产量开始超尼。实际上,1870年,英统治者即开始将棕榈自尼引种到马来西亚。1934年,马出口棕榈油就曾超越尼,如今,马是继印之后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与出口国。
    目前,尼自产棕榈油近百万吨,但本地消费近270万吨,供需缺口在170万吨左右,其中自产棕榈油中90%用于面条、食用油、饼干、薯条、人造黄油、谷物食品、烘焙等食品生产,10%用于洗涤、化妆品等非食品业。
    重振尼棕榈业,需要规模化的投资者,而非小农式经营。专家估计,尼若实现棕榈油的自给自足,至少需要需要300万公顷的棕榈种植面积。尼棕榈树分布地带纵跨24个州,自尼日尔三角州到东南地区,适宜棕榈种植的地域广阔。尼80%的产量来自分散的小农户手中,农户拥有的棕榈树大都处于半野生状态,依靠人工采摘、加工,各环节生产率低下。据FAO统计,全球棕榈油的需求呈阶梯式持续增长,行业发展有巨大潜力。过去,尼政府对此行业的关注与投入不够,即便如此,尼若实现棕榈业的跨越式发展,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对小农户实施的简单补贴救济,而需要大的信贷与资金支持,与上规模、有实力的投资者。尼重返昔日霸主地位,尚需一定的周期和时日。(来源:商务部,2016-03-08)

天然橡胶价格短期趋势向上 

    近期,天然橡胶主产国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开始限制天然橡胶出口。受此影响,国内天然橡胶价格连续上升。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是三大天然橡胶主产国,占到全球天然橡胶70%的供应。这三国日前宣布,3-9月减少61.5万吨出口,占上述三国2015年总出口量的8%。
    天然橡胶消费市场中,中国、美国、印度及日本占比达到60%。中国天然橡胶年产量约80万吨,进口量约380万吨(胶水未折干),进口占比近80%。据统计,2016年2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共计31万吨,较1月份进口量下滑32.6%。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东南亚三国曾多次限制天然橡胶出口,推动价格短期反弹,但很难改变价格趋势,需求才是天然橡胶价格的主要推手。从国内市场看,天然橡胶需求端70%是轮胎,其余包括乳胶制品(鞋材、胶管、胶带、手套等)。消费者对橡胶制品的需求相对稳定。影响轮胎工业等需求端的因素,主要包括汽车、基建/地产等。由于需求侧的躁动叠加供给侧催化,天胶价格短期上行方向确立。不过,是否会演化成趋势行情,尚不明确。(来源:中国证券报,2016-03-09)

【质量安全】

先正达杀菌剂苯醚甲环唑获加拿大批准登记 

    近日,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建议批准苯醚甲环唑原药及终端产品Inspire杀菌剂的完全登记,用于在多种蔬果作物中抑制真菌性病害。上述登记的公众评议期截至2016年5月1日。
    苯醚甲环唑是由汽巴-嘉基(现先正达)公司开发的新型、高效、安全的三唑类杀菌剂,属于Group 3类脱甲基抑制剂。苯醚甲环唑1989年首先在法国上市,2003—2013年10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18%,2014年其全球销售额为3.00亿美元。(来源:世界农化网,2016-03-08)

美国召回未标注腰果过敏原的杏仁 

    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消息,美国FDA发布召回公告称,北达科他州Specialty Commodities, Inc., (SCI) 公司宣布在全美召回一款杏仁,因为产品含有腰果成分,但未在标签上注明。
    这款问题产品批号为#1050188-1-16007,标注在纸箱一侧,规格为25磅,产品被销往其他公司做进一步的加工与包装,并未直接售至超市顾客。销售日期为1月26日至2月16日,在亚利桑那州、加州、科罗拉多州有售。
    由于产品在包装过程中,将黑腰果混入杏仁产品,所以导致本次事故发生。
    截止目前,尚未出现患病的报告。
    由于产品内含有腰果成分但未注明,因此会对过敏者的健康构成威胁。美国FDA称,已购买问题产品的消费者可以将产品退回获取退款。(来源:食品伙伴网,2016-03-09)

韩国召回农残超标的越南进口茶叶 

    韩国KFDA发表消息称,韩国某食品等进口销售企业从越南所进口、销售的“番荔枝叶”(食品类型:浸出茶)产品中检出农药氯氰菊酯超过残留限量标准,命令其停止销售并召回相关所有产品。
    该茶叶中检出氯氰菊酯9.07ppm,韩国该类产品氯氰菊酯的残留限量标准应为0.05ppm以下。
    召回对象为保质期日期至2016年8月7日的产品。
    另外,在现场查获的还未流通、保质期至2016年12月19日的产品农药也超过残留限量标准,其中检出氯氰菊酯0.43ppm,多菌灵4.65ppm(韩国多菌灵的残留限量标准应为0.01ppm以下)。(来源:食品伙伴网,2016-03-10)

【农情灾害】

研究报告:气候变化会威胁非洲玉米香蕉种植 

    据“中央社”8日报道,研究人员警告称,气候变化将摧毁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种植主食所需的广大土地,尤其是玉米、香蕉与豆类种植区。
    研究报告指出,高达30%的玉米与香蕉种植区在本世纪将变得不适合栽种。研究发表于《自然气候变迁》Nature Climate Change)上。
    “为了避免食物短缺,必须将农作物换成耐干旱的高粱或小米。”研究团队指出。
    报告称,西非的香蕉种植区在未来10年必须改变土地使用方法,安哥拉、南非、乌干达、坦桑尼亚与津巴布韦的豆类种植区也必须在2050年前做出改变。(来源:中国水果蔬菜网,2016-03-09)

进口咖啡豆带有钻蛀孔洞 存在有害生物小蠹 

    从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近日在对一批来自哥伦比亚的咖啡豆实施查验时,发现部分咖啡豆顶部带有钻蛀孔洞。工作人员经对集装箱箱内的咖啡豆取样,并送厦门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实验室鉴定,结果查出该批咖啡豆存在有害生物小蠹。(来源:新华网,2016-03-10)

厄尔尼诺严重影响非洲经济 

    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公布的一项报告称,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给南部非洲多个国家经济带来严重冲击。
    报告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南部非洲降雨量是35年来的最低水平,该地区气温却升至10年来最高值。未来几个月,南部非洲降雨量仍将维持低水平,这意味着该地区将遭遇近代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
    在南非、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国,干旱使农作物播种期被推迟了两个月或更长时间。干旱还导致牲口大批死亡,农村和城市出现水荒,卫生条件恶化。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多个南部非洲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多国出现粮荒、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报告呼吁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在南部非洲,4000多万农村人口和900万城市贫困人口将受到本轮厄尔尼诺现象的严重冲击。报告说,南部非洲已连续两年粮食歉收,有关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应对方案,共同采取行动,想方设法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来源:兴农网,2016-03-10)

福建莆田枇杷今年有八成受灾减产 每斤最高达20元 

    作为福建莆田四大名果之一的枇杷,今年遭遇严重减产。记者8日走访市场发现,刚刚上市的早钟6号枇杷,平均每斤售价达到14元,最高的卖到20元。从莆田市农业局了解到,今年该市枇杷作物面积约有25万亩,但有八成受灾减产。
    莆田市经济作物管理站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今年该市枇杷作物面积约25万亩,但有八成受灾减产,本周即将到来的强冷空气,对要丰收的枇杷又是一次考验。(来源:人民网,2016-03-10)

【管理动态】

巴西就泰国糖补贴向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起正式挑战 

    据圣保罗3月7日消息,一首席律师周一称,巴西外贸部正在与其食糖行业及外部法律顾问协同合作,准备就泰国糖补贴向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起正式挑战。
    巴西外贸部争端协调员兼首席律师DanielaBenjamin称,巴西认为泰国糖补贴及价格支持政策有利于泰国糖出口,是不公平的,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出口补贴案件。磋商需在60天内完成,旨在帮助潜在的贸易争端双方收集信息及澄清各自的立场。
    60天过后,如果泰国政府不能平息巴西食糖业的担忧,巴西食糖业可能申请在WTO设立一个正式的专家组来解决争端。(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2016-03-09)

福建漳州检验检疫局多项举措应对印度尼西亚进口新规 

    印尼出台的农业部长4号令《关于进出口新鲜植物源性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于2016年2月17日实施,该法令对输印尼蔬菜、水果、粮谷等新鲜植物源性食品提出了严格的质量安全要求。为应对印尼贸易壁垒,保障辖区内保鲜蔬菜顺利出口印尼,漳州检验检疫局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开展业务交流,对印尼农业部4号令、厦门局食品处发布的风险分析进行讨论交流,对法令的存疑处及时向食品处请教,并结合辖区出口蔬菜的特点,及时部署工作;二是做好摸底调查,未雨绸缪,事先汇总了我办输印尼保鲜蔬菜企业的数量、出口品种和生产情况;三是发布预警通知,通过微信及时向辖区内的企业通告,使企业在第一时间获悉;四是做好培训宣贯,及时组织出口印尼保鲜蔬菜企业宣贯会,对辖区内10家保鲜蔬菜企业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及时解读印尼新规,指导其应对贸易壁垒,对每批输印尼的产品提前送经印尼方面认可的实验室检测,检测项目涵盖厦门局食品处风险分析的项目,报检时需同时提供相应出口批检测报告。
    同时,漳州检验检疫局提请各出口印尼蔬菜企业注意,及时与印尼客户联系,密切关注近期出口印尼保鲜蔬菜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2016-03-07)

云南昆明:政策性保险为“三农”护航 

    从昆明市财政局获悉,昆明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充分发挥了经济补偿功能,促进了农业再生产能力的恢复,有效保护了农村生产力。2012年至2015年4年间共处理案件40139件,支付养殖业、种植业直接赔款7043.73万元。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2012年至2015年间,昆明市承保能繁母猪85.36万头次、奶牛2.6万头次、水稻151万亩、玉米440.13万亩、油菜31.15万亩,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介绍,昆明市通过开展财政保费补贴,实现了强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显著提高了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惠及范围。4年来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67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约1.56亿元,累计提供了风险保障26.85亿元,财政资金使用效果放大超过17.23倍,农户缴费的放大效应超过了90.26倍,极大地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此外,以商业化手段发挥社会管理功能,有效提升了政府的社会管理效能。通过发展农业保险,依托保险公司服务网络、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将政府临时性的救灾行为转化为制度化、规范化的救灾应对机制,有效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同时,提高了全社会保险意识,提升了保险业服务“保民生”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能力。(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2016-03-07)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