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安徽农垦:融入长三角 开启新发展

时间:2021-02-08 作者:王洪 王紫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次数:24071

龙亢农场稻鸭共生基地。李峰 摄

“过去的5年,安徽农垦最大的变化是现代农业主业越来越突出,过去农业利润长期徘徊在5000万元左右,到‘十三五’末达到了1.8亿元,比2015年7924万元增长了2倍多。”回眸“十三五”,安徽农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詹先豪如数家珍。

“十三五”以来,安徽农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末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比2015年增长55.63%,实现利润3.5亿元,比2015年增长39.44%。

啃硬骨头,打出改革组合拳

隆冬的华阳河农场场部与二场连接的人行道与往年有明显不同,过去路上经常是尘土飞扬,车辆和行人混在一条线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西边的“臭水沟”杂草丛生,淤泥堆积,气味难闻。而今,昔日的“臭水沟”变身为夕阳中的小桥流水,河道边已成为绿树丛生、花草相间的景观带。傍晚时分,蜿蜒的彩色水泥步道向田野延伸,农场职工三五成群地在这里散步,一起踏着薄暮走向余晖……这是华阳河农场与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相配套的“三供一业”移交物业改造工程催生的一道风景线,投资6000多万元的物业改造工程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这是华阳河农场分离办社会改革带给农场职工的一个温馨大礼包,改革给了我们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农场退休职工吴礼正说。

“十三五”对于安徽农垦来说是不断深化改革的五年,面临的阻力和压力兼有,特别是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一度滞后。2018年下半年,安徽农垦重新规划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主要领导直接领衔督导,工作专班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督办和激励机制,短短5个月内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如期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任务。垦区20个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基本完成,其中14个农场整体移交,6个场采取内部分开、管办分离、政府委托、购买服务的方式改革。安徽农垦土地确权走在全国垦区的前列,目前已完成率达100%,为其他垦区提供了典型案例。

在完成上级部署的改革任务的同时,安徽农垦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2019年新年之际,安徽农垦启动了集团总部“三项制度”改革。按照去行政化、强市场化改革思路,优化调整了集团公司机构和职能,进而出台绩效考核办法,规范了人员任用、职务职级、薪酬待遇和业绩考核等办法。垦区20个农场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农场公司组织架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并于2020年底正式启动农垦事业管理局“事转企”改革。

从“两田制”破题入手,稳妥推进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以“五统一”(统一品种布局和供种、统一生产资料采购供应、统一农艺措施、统一原粮购销、统一核算)为抓手,扩大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以种业上市为目标,加快推动皖垦种业“双百行动”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组建了营销中心、皖垦生物工程研究院,推进以营销为龙头的“推育繁”一体化建设,确立了3年左右上市的发展目标。

爬坡过坎,提升发展新动能

“十三五”不易,更不易在2020年。先是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接着是一场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洪灾从天而降。以改革托底,以发展为要,安徽农垦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安徽农垦努力克服疫情影响,2020年安徽农垦集团夏粮再获丰收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小麦种植面积30.8万亩,平均单产463公斤,比2019年增长2.6%;总产14.2万吨,在种植面积比2019年减少6000亩的情况下仍增长0.7%。各相关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倮倮米业和雁湖面业发挥省级定点应急加工和配送中心网点的作用,开组马力复工复产,在关键时刻体现农垦担当。

安徽农垦在持续抓好防汛抗洪的同时,抢抓时间恢复灾后生产,按照“灾害损失灾后补、主粮损失副粮补、一产损失二三产补”的工作思路,因场因地因苗分类施策,实行科学救灾、技术复产。虽受特大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农垦集团仍保持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农产品加工和产能得到提升。将大圹圩农场和倮倮米业整合到农产品公司,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打造稻米产业,实现年产优质大米2万吨、糯米粉3千吨,营业收入4亿元、利润1100万元;年产3万吨糯米粉项目即将投产。雁湖面粉公司年加工小麦3.5万吨,生产面粉2.6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投资4亿多元的2条日产500吨工业面粉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

专用品牌粮食生产成为新亮点。建成50万吨粮食仓库,建设了配套的粮食烘干线。目前垦区8个粮库共存储政策性粮食26.5万吨。垦区品牌粮食为五粮液等食品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料。

特色养殖业渐成气候。农垦集团控股的10万头安庆六白猪扶贫项目,生猪存栏达已到达1万余头,年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农垦集团与天邦食品集团合作养殖生猪项目正在进行推进中,首批1.6万头母猪养殖项目建设已启动。垦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7万亩,年产小龙虾1万吨,全部销往长三角地区。

茶林酒产业形成皖垦特色。皖垦茶业集团拥有4万亩连片茶园和安徽省大宗茶出口创汇基地。目前垦区茶叶年产量达1万吨,酒产量3000吨。

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持续发力。构建了“皖垦”母子品牌体系,“皖垦”品牌入选首批中国农垦公共品牌目录,皖垦品牌广告首次亮相央视。每年设立1000万元产品营销基金。组建了专业营销公司,皖垦电商目前开设了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旗舰店;在省城成立皖垦e家旗舰店,集中展销安徽农垦以及全国农垦绿色优质农产品。推进米面产品进入41家省内厅局和高校食堂、智能碾米营销进城市社区活动。

农业科技创新连出实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出台了推进农垦农业科技创新一系列激励措施,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共安排科研经费3511万元,组织开展了5项农业重点技术项目攻关,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进世界一流、国内首创的大米加工新技术,实现“三降”(降碎、降温、降耗)和“三增”(增量、增质、增效)。初步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皖垦种业共有7个农作物品种获得省级以上审定,其中“皖垦”津清粳稻品种获得国家审定,皖垦种业优质抗病两系杂交稻材料创制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项目等通过了省绿办审核;草莓脱毒育苗技术得到推广运用,抹茶、高档黄茶产品研发取得成功。

对标先进,全面融入长三角

谈起“十四五”发展,詹先豪说:“当前,安徽农垦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带的部署,扣住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推动品质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安排,认真谋划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标长三角先进垦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彰显农垦更多担当,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实现农垦更大作为。到‘十四五’末,集团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5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亿元。”

詹先豪表示,“十四五”期间,安徽农垦将围绕乡村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长三角垦区协同合作机制,建设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快在种植养殖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产性服务及农旅融合等领域发展,以“致力绿色有机,服务美好生活”为宗旨以更多更好的优质绿色有机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尤其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重点发力,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