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甘肃农垦张掖农场发展特色产业纪实

时间:2008-09-11 作者:王宇兴 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次数:4104

张掖立足地域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纪实

  地处张掖市甘州区老寺庙的甘肃农垦张掖农场,距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18公里,兰新铁路、国道312线公路和45号高速公路横穿场区,交通、通讯条件便利。张掖农场现有土地10万亩,其中耕地近4万亩。

  50多年来,一大批军队转业官兵、部分当地农民、支边青年、知识分子从祖国四面八方相继汇聚在老寺庙滩这片万古荒亘上,从人拉犁开始,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和“团结自强,实干奉献”的农场精神,睡破庙,住帐篷,餐风宿露,以顽强的精神、惊人的毅力,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在茫茫戈壁滩上开荒造田、开渠引水、植树造林、辛勤耕耘,使昔日这片风吹石头跑、不长一棵草的戈壁荒原变成了林茂粮丰、花团锦簇、瓜果飘香、生机盎然的戈壁绿洲,成为镶嵌在美丽金张掖东大门上的一颗绿色明珠。

  如今,张掖农场正向经济发展、环境优美、风气良好、邻里和谐、有实力、有活力、有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农场奋勇前进。

  励精图治求发展 瞄准市场调结构

  建场初期,张掖农场处在荒滩风沙大,环境恶劣的戈壁滩。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农垦战士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开垦荒地,以种植粮食为主。生产的粮食基本保障了自给自足,较好地完成了屯田垦荒任务。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由于受市场疲软、农场产品滞销、管理技术滞后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农场底子薄,社会负担重,资金严重短缺等条件的制约,使农场一度陷入困境,农场效益大幅度下滑,经济跌入低谷。至1999年末,农场累计亏损达1500万元,欠职工的储备金606.7万元,欠缴养老保险费311.79万元,职工亏损挂账496万元。

  面对困境,张掖农场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全场职工,大胆解放思想,积极转变观念,转换经营机制。打破“一大三铁”旧有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采取多种改革措施,依托农垦企业规模经营和统一管理的优势,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逐步推进改革,在职工积极实行了土地租赁经营制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家庭农场制度,使农场经济得到了自我发展和完善,一度成为区域内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排头兵。2001年农场完成主营业收入5180万元,实现利润31.5万元,实现职工年人均收入4800元,一举扭亏为盈。

  近年来,张掖农场广大干部职工乘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东风,对农垦企业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探索前进。农场领导班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调查,广泛研究,提出了“理顺关系,调整政策,振奋精神,共渡难关”的工作总方针和“实事求是、科学决策、自加压力、励精图治”的工作总要求,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永恒主题,大兴改革之风,勇闯开放之路,狠抓结构调整,抢抓项目机遇,通过农场广大干部职工的全力贯彻和努力实践,彻底扭转和发展了农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

  在产业调整方面,张掖农场按照集团总公司“三化促三增”的发展思路,对农场种植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重点发展以大麦、番茄、果品、饲料玉米、特药、金盏菊为主的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建成了番茄产业链、啤酒原料产业链、白酒生产产业链、金盏菊产业链等四大产业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农场农业总产值达6029万元,亩效益过千元的作物有番茄、特药、金盏菊、果品、西瓜等,千元田面积达21414亩亩,占全场总种植面积的85%以上,农业职工年均收入过万元,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标。全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24万元,利税1000万元,职均年收入10555元。张掖农场几大农业产业链的建成,对农场经济发展、带动并辐射周边农村原料基地建设、增加农场就业机会、促进农场第三产业较快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为周边农村起到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2002年6月,张掖农场参加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活动,经过激烈的角逐,张掖农场从全国近2000家农场中脱颖而出,被列入“全国100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之一,为农场产品大步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

  农业科技做先导 节水灌溉显成效

  张掖农场在迈向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除了面向市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外,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威力,在提高经济作物单产,提高产品品质上狠下工夫。经过大力开展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严格落实农作物种子包衣技术,目前,张掖农场主要农作物种子已一律实行集中统一包衣发放,保证了85%以上作物及面积使用包衣种。在耕作技术上,全场认真进行配方施肥,落实深施技术。坚持落实“减氮、增磷、补钾”技术,肥料供应上按氮︰磷︰钾=1︰0.6︰0.3的标准进行配置分发。同时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近几年,全场经济作物、秋粮作物地膜田面积已占到占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

  随着大量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张掖农场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近三年来,全场以场办工业为依托,采取订单农业形式,大力发展番茄、金盏菊、啤酒大麦、制种玉米、西瓜等高效经济作物,农场“千元田”面积已占到全场总种植面积的85%。

  今年,张掖农场按照省农垦集团公司“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共落实总播种面积24473亩。其中粮食作物6096亩;经济作物18377亩,其中:药材2402亩(不包括山坡复耕地),番茄6893亩,金盏菊1918亩,啤酒花1765亩,苜蓿1072亩,西瓜2621亩,其他1706亩;有果园3807亩。“千元田”面积达2万亩以上,占总播种面积的85%,为提高农场生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职工收入创造了条件,

  为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张掖农场在发展特色产业中,还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放在首位。通过积极争取,2002年秋季,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高新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开始在张掖农场实施。项目一期1603亩啤酒花地滴灌工程于2003年5月试运行成功,将农场带入了现代高新节水农业发展行列。通过四年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高新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不断实施,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带来的成效显著。2007年,张掖农场为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毅然投资1016万元在民乐分场和红沙窝片分别实施了7600亩滴灌工程,从而使农场高新节水灌溉工程达到35000亩,保证了农业产值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为全场农业提效增收开辟了新的道路,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为张掖市建设节水型社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王宇兴)

    来源: 甘肃日报  2008年09月10日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