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异域过年——“春节,我们在非洲农忙”

时间:2008-02-03 作者:刘玉琴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次数:4042

 
来源: 新华日报   2008年02月03日 

    “国内过年热闹吧?我们在赞比亚这里正大忙呢,收青玉米卖。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举办了春节招待会,我们农场派了一个代表去参加。”正值春节前夕,通过网络对话,远在中南非洲工作的周丽这样告诉记者。

    周丽今年38岁,原是江苏农垦集团所属新洋农场的职工。2006年9月,她的丈夫洪大松被公派到赞比亚的友谊农场工作。一个月后,周丽把刚上初一的女儿安顿好,也飞到这个距中国万里之遥的国度,在丈夫工作的农场里当会计,这一待就是一年多。

    赞比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中国现已成为赞比亚的第三大投资国,那里有大约200家大小不等的中资企业。对中国人而言,赞比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太苦了,连酱油、醋这些国内常见的调味品都很难买到。来自盐城的周丽夫妇也面临着这些困难,但他们觉得这还可以忍受,最难忍受的是对女儿的思念和身在他乡的寂寞感。

    “现在是赞比亚的雨季,天天下雨,我先生他一早7点多就带着黑人去田里采玉米了。这个活儿很辛苦,田里不好走,每天衣服和鞋子上弄得全是烂泥。一般要采到下午4点以后才回来。如果回来得早,他还到田里去检查黄豆苗的长势,看需不需要打药水。我呢,这两天正忙着做决算报表。”隔着千山万水,周丽这样描绘着她的春节生活。

    赞比亚地广人稀,非常适合发展农业。江苏农垦集团在那里开办有4个农场,现有13名职工及家属派驻在当地。友谊农场距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很近,有600多公顷田地,雇用了一两百名当地人。41岁的洪大松是学习植物栽培出身,在国内已经有17年农场工作经验,因此,他一到友谊农场就成了技术管理骨干。

    说起自己的丈夫,周丽掩不住自豪的口气:“他过来以后,给农场新添了3组圆形喷灌,就是希望把农场发展得更好。2007年非洲大旱,但我们农场的收成还可以,总收入有97万多美元。现在雨季,玉米和黄豆长势都很好,有望是个丰收年!我们预计,2008年农场收入能达到130万美元,增幅不小呢!”

    友谊农场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开端,因此,周丽觉得,在非洲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值得。她也常常数着日子,盼望着2009年5月份回国。她说:“那时候我女儿要中考,我一定回去探亲!”(刘玉琴)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