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王震的新疆情怀

时间:2008-04-10 作者:王宏杰 来源:新疆日报 点击次数:4944

  2008年4月11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王震同志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日。

  为了继承和发扬王震将军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从方方面面来彰显和颂扬王震将军的坦荡胸怀、磊落情操、无私无畏的革命气概,缅怀革命前辈,我们特刊发两篇文章,作者以亲身经历和知道的一些王震将军感人的故事和史实,撰写成这些回忆小记。谨以此表达我们对王震将军的热爱、崇敬、怀念之情。

      从大人嘴里抠粮食也得让娃娃吃饱

  1960年,是我国三年严重困难的第二年。粮食紧缺,油肉稀少,粮、油、肉、布全部实行定量供应。尤其粮食的定量很低。当时,我在石河子农八师子女学校上初中,正是长身体、饭量大的阶段。叔叔阿姨们为让我们吃饱和增加营养想了很多办法,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用糖渣配麦糠、做高产馍、玉米棒芯稀饭等,但还是感觉吃不饱。
  1960年9月,王震将军到石河子视察。虽然视察任务很重,日程安排得很紧,但他还是在兵团副政委张仲翰、农八师政委鱼正东等领导陪同下,来到我们学校视察。特别察看了学生大食堂(当时农八师各团场初中以上的学生都在农八师子女学校或石河子兵团子女学校上学,住宿在校,吃饭统一在学生大食堂)。当时我是农八师子女学校初三班的三好学生、共青团员、校学生会主席,很荣幸地作为学生代表受到了王震将军的亲切接见。王震将军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询问我们学习、生活情况。最后十分关切地问:“能吃饱吗?”在场的人都没有吭气,我直言快语大声回答说:“我吃不饱。”王震将军听后动情地说:“这怎么行?再困难也不能饿着娃儿。他们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时候,就是从大人嘴里抠粮食,也得让娃娃吃饱。”他当即指示张仲翰副政委尽快给兵团上学子女加口粮。没过几天,兵团派来由粮食局长带队的调查组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提出了解决方案。据刘炳正同志回忆,当时,全兵团中小学生,没有出现浮肿、饿倒或其他不良情况。后来,我们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升学率都很高,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得益于王震将军的这一关爱呵护。在当时粮食特别紧缺的情况下,给兵团后代加粮的举措是一件十分了得的事情!那是从我们父辈嘴里抠出来的!是千百万军垦战士和叔叔阿姨们遵照王震司令的指令给我们一口口省出来的!是王震将军对我们兵团后代最深切的关爱和呵护。
  50年前的这一幕往事,每每浮现在我眼前,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虽然没有辜负先辈们的期望,屯垦戍边,为党、为国家和人民工作了近40年,现已退休,但想到党的恩情,王震将军的关爱,父辈们的付出,我仍深感惭愧。
  2008年4月11日,是王老百年诞辰,他老人家的崇高品格和伟大情怀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王震将军永远活在我们兵团儿女的心里。  

             心系棉花生产

  王震将军一直关心新疆的经济发展,对新疆发展棉花生产高度重视,几十年来,倾注了很大心血。
  “早在1951年,王震将军就十分重视军垦农场试种棉花。1952年冬,兵团党委要求1953年玛纳斯河流域的棉花单产达到200斤,为此专门请了苏联植棉专家迪托夫并与之签了保证亩产籽棉200斤的合同。王震负责组织领导,二十二兵团司令陶峙岳、参谋长陶晋初负责物资供应,迪托夫负责技术指导,二十五师师长刘振世、二十六师师长罗汝正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1953年玛纳斯河流域团场的棉花获得了大丰收,2.06万亩达到单产籽棉200斤。二十六师二十四团,单产达到208.5斤。这为新疆发展棉花生产开了好头,打下了良好基础。”(原兵团副政委刘丙政回忆录记载)王老每次到新疆,一定要认真听取棉花生产和发展的汇报,一定要亲自到棉田里视察,一定要看看棉花企业的生产。原兵团副司令王寿臣回忆文章中也曾讲:1981年1月12日,王震同志在乌鲁木齐延安宾馆,专门接见了当时任农六师师长的王寿臣同志和当时新湖农场场长黄金山、副场长张守廉等同志。当新湖农场的领导汇报本场棉花产量只有五六十斤时,王老忽然站起来,一边重复着“五六十斤”这个数字,一边用双手揪起自己的耳朵。坐在一旁的原水电部副部长陈实解释说:“你们明白了没有,王老说你们产量太低,就像一株棉花只结两个桃。”大家都被老人家的风趣动作逗笑了。
  “吃社会主义能行吗?”王老深沉而又严肃地说:“石河子农学院搞地膜植棉,你们看了没有?每亩单产270斤,要增加多少利润呀!你们六师新湖农场要搞3.5万亩地膜植棉,一亩也不能少。”
  王老让人拿纸和笔来,并说:”写一个东西,大家都签字。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王老在陈实副部长拟好的“新湖农场植棉三万五千亩,使用地膜技术措施。单产争取一百五十斤以上,利润争取一百五十元以上。”的“军令状”上,郑重地补写了一句:“争取赶上石河子农学院地膜植棉亩产270斤的好成绩。”随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王震”。而后农六师的王寿臣师长、新湖农场的黄金山场长等相关人员都郑重签了名。这就是有名的王老与六师及新湖农场的“军令状”。同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新湖农场超额完成“军令状指标”的喜讯。其更深远的意义是王老亲临新疆,吹响了大面积推广种植地膜棉的号角;为推广这项新技术闯出了路子;为形成新疆“一白”产业打下了基础;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勤劳致富开辟了新路;为新疆和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幸的是,我也亲身经历了王老关心和重视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一件事。
  1979年,当时我任昌吉县佃坝公社书记,到内地参观路经北京时,我去看望王震将军。他专门给我讲了种棉花的重要性,让我在公社带头试种。根据王老的要求,1980年春,我安排佃坝公社农业技术人员和联胜五队队长刘全芳同志联手,试种了百亩棉花。后逐年有所增加。
  后来我被调到县水电局工作。1983年5月,我又一次到王老家探望,他老人家不仅问了我们种棉情况,还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扩大试种面积,不断提高单产。他说:“你现在任县水电局长,更要支持和推进你们县的棉花生产。”时任县委副书记的王伯良同志也对试种棉花认识明确,高度重视,他专门组织农业、农机、农科、水电等部门和有关乡镇的领导到石河子农八师种棉大团148团学习取经。从1984年起,昌吉县在4个乡开始较大面积试种棉花。但由于昌吉县处在次宜棉区,早晚温差大,霜降期来得早,用一般的措施试种效果不大,而对地膜种棉的认识和技术水平跟不上,加上人的因素,几年来棉花生产虽有发展,但比较缓慢。
  1989年,我调任昌吉回族自治州供销社副主任。当年出差路经北京,又去看望王老。虽然他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但还是非常亲切地接见了我,王老和夫人王季青和我畅谈了近两个小时。王老十分关心棉花生产,听了我的汇报后说:“棉花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原料,国际和国内需求量很大;棉花的经济价值很高,经济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在新疆宜棉区和次宜棉区,都必须走多种地膜棉这条路。运用科技手段打破种棉禁区也是可能的。你在供销社工作,是为农服务的,又管农资和棉花营销,这很好,一定要为棉花生产多作贡献,更要积极推广地膜棉种植技术。”我说:“坚决按您的指示去做。”他老人家笑着但又很认真地说:“我要检查的。”
  返回新疆后,我向有关领导做了汇报。也下决心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好。恰好1990年我被派为驻玛纳斯县工作队副队长,常驻玛纳斯县包家店乡。玛纳斯河流域是可以种棉花的,但当时也只种了不到3万亩。州、县党委、政府也开始重视发展棉花生产。我们工作队也把推广地膜棉种植作为主要任务。为了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边学习,边调查,用了近一周的时间,拿出了一个“政、技、物、农”四结合的种植地膜棉的集团承包方案。这个方案基本和1951年王震将军与苏联专家等签的合同相似。即:领导负责组织并监督各方各尽其责;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措施全面落实和技术指导,防病治病;供销社负责化肥、农药、地膜等物资供应和产前产中产后相关服务,特别是要解决好棉花的收购和加工工作;还有农机、种子等部门也定了职责;农民必须按各项要求落实种植面积,种好,管理好。这个方案较为全面,奖罚措施明确。通过县供销社上报县委、县政府,很快就批准执行了。县供销社还决定从棉花收购中每担提取1元到1.5元作为承包集团的奖金和相关费用;地膜实行赊销后从棉花收购款中免息收回。各级领导都建立了自己的指挥田,这也是领导、技术人员、供销社和乡、村干部、农民相结合的。州、县党委、政府的书记、州长、县长都有立牌的指挥田,极大地调动了方方面面种地膜棉的积极性。在全方位有了切实的保证。我们从试点开始,逐年扩大,年年大幅度增长。如在包家店乡1990年试种成功500亩,1991年就上到2800亩,后来这个乡成了种棉大乡。到1993年发展到了认为不能种棉的北山坡凉州户地带。玛纳斯县经过几年的地膜棉种植,一跃为全疆种棉大县,全国百强县,全国模范供销社,农民人均超5000元。全县财政的70%来源于棉花产业的收入。我们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强力领导推动下,从1991年开始在呼图壁、昌吉市、米泉县、阜康市等地大面积种植地膜棉,在呼图壁、昌吉市、阜康市成效显著。截至2003年昌吉州的棉花种植面积从1990年的3万亩跃为85万亩,总产从3万余担跃为185万担,形成了昌吉州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今天在纪念王老百年诞辰之日,我们可以告慰王老:昌吉州成为种棉大州,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经济发展很好;全疆的棉花种植面积也达到1929.83万亩,总产已达4360万坦,棉花产业真正成了新疆的支柱产业。近10多年来新疆经济发展步伐很快,各族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新疆将会变得更美。

            二分“自留地”

  1979年6月的一天,我趁到山东等地出差途经北京的机会,到敬爱的王震副总理位于西城区翠花湾9号的家看望二老。他家一进大门右手有块菜地,约两分地,绿油油的各种菜长得很好,埂边上玉米长得老高。我边看地,边朝王老住房走,惊奇地看到王季青老校长正蹲在地里,拿着小铁铲给茄子地锄草。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上前,向老人家问好。老人家边锄地边热情地说:“来啦!先陪我锄草,看看菜种得怎样!”地里有几行西红柿,几行辣子,几行豆角,几行茄子和一小块小白菜等,周围埂子上全是玉米。我说:“这地种得好呀,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自己种菜呀!”边说边蹲在老太太旁也动起手拔草。王校长说干完了这点活咱们进屋。我说:“没问题,能干。”说着也蹲下拔起草来。我们就这样边锄草,边说着话。过了不大一会儿,敬爱的王老从房内走出来,也到了菜地里。我忙站起来向他问好。他老人家说:“来了就干活啦,也不先看我。”说着挽起袖子就拔草。王校长赶紧站起来阻止说:“这点活儿不要你干。”王老笑着说:“那怎么行,咱们俩的自留地怎么让你一人独占呢。我不能放弃我的劳动权。”我赶紧说:“你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让卫士们干就行了。”王老很在行地拔着草对我说:“这块自留地的好处多,是我们共同的宝贝,经常要照顾。也是我们共同劳动场所,练身体,不忘劳动本色。这比种花好,各种菜花也好看啊。”王校长插话说:“我们年岁大了,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好处真不少。我们能干的都自己干。”
  边说边干,我们度过了愉快而有意义的时光。由于6月的太阳晒和干活劳累,王老头上渗出了汗珠。王校长宣布收工,我们说说笑笑地走出菜地,用卫生员端来的水洗了手,而后到王老的会客室边休息边交谈。中午,二老留我与他们共进午餐,还用自己种的菜款待了我。饭后,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二老,离开了这温馨的小院。
  当年王震将军近71岁、王季青校长也近66岁了,王老作为国家领导人公务繁忙,日理万机,身体又欠安;王季青校长身体也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多年坚持种菜,我曾不止一次地吃过这块地产的玉米和蔬菜。这使我感慨万千:王震将军虽身为国家领导人,却永远保持着南泥湾精神和劳动人民的本色,把我一个普通干部尊为上宾、热情接待。从很多平凡事情上,我感受到了王老的伟大情操和胸怀。
  王季青校长一生陪伴王震将军,作出了无私和伟大的奉献。她老人家是良师、是益友,是慈母、是巾帼英雄,是杰出的文化人、又是勤劳朴素的农民,是富有建树的教育家、更是清政廉洁的人民公仆。她老人家于2008年1月24日在北京不幸辞世,我万分伤心,无比悲痛,前去吊唁为她送行。在此,再表达我深深的哀悼和怀念。

             三屯河水库

  新疆昌吉县三屯河水库,是关乎该县几十万亩农田灌溉,关乎三屯河流域二十多万人民生产、生活用水以及牲畜饮水的重大水利工程。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于1983年基本建设成型。准备投入使用时,却发现水库大坝存在含硫磺超标的险情。硫磺超标就会腐蚀水库大坝主体结构,致使水泥失效大坝失去功能。这一问题若不尽快彻底解决,水库就不能按设计要求蓄水,蓄水后就会垮坝,造成田毁、人亡、牲畜死的严重后果。只有抗硫酸盐水泥具有抗硫磺腐蚀的功能,经专家测算,急需1400吨抗硫酸盐水泥,并用专用的机器注入大坝,方能保证大坝安全投入使用。经过昌吉回族自治州领导会同昌吉县领导多方努力,仍无法解决1400吨抗硫酸盐水泥。州、县和水利厅领导都万分焦急。
  当时我任昌吉县水电局局长。经州、局、县等领导研究确定,由我参加局长牵头的承办抗硫酸盐水泥的工作班子。领导找我谈了话,给我的主要任务是请王震同志关怀支持解决这一问题,并由我具体负责落实。我感到把握不大,很有压力。但为昌吉县老百姓办好事,再大困难和风险我也要干的。我欣然受命,于1983年5月12日,赶往北京,来到王震同志家。王老亲切地接见了我,留我吃了午饭。我详细汇报了昌吉县的工作、生产和人民生活情况,特别是三屯河的情况和急需解决抗硫酸盐水泥的问题及运输问题。王老非常仔细地听了我的汇报,询问了有关问题,亲切地对我说,他现在不当副总理也不分管这方面的工作,但新疆老百姓有困难的事应该管。他老人家当即让我写了一份简单说明急需抗硫酸盐水泥的原因、数量和时间的报告,因没有公章我个人签了名呈给王老。王老看后笑着说:“就这样吧,只要解决问题就好。”当即他就批给了国家水电部和建材部,由秘书具体去办。唐秘书开玩笑地说:“你面子真大呀!”我说:“不是我面子大,是王老心系边疆各族人民。”
  根据王老批示,水电部和建材部认真落实,千方百计地调整生产计划,从当时国家三大水利建设工程——黄河枢纽工程、淮河和三峡治理工程中挤出来800吨抗硫酸盐水泥。但按程序必须在马上召开的建材供货武汉会议上敲定。我们将此事紧急报告了州领导,州领导于8月17日赶到北京。第二天我们直奔武汉,赶上会议,并与西南产管处,四川嘉华专门生产这种水泥的厂家正式签了合同。当天晚上,我们连夜回到北京落实车皮计划和运输问题,后又赶到烟台参加会议。第二次到京的早晨,我向王老汇报了水泥指标落实得很好,请他老人家再帮助我们解决车皮问题。王老痛快地给铁道部长写了尽快解决好车皮的批示,还让秘书给铁道部打了电话,说我们第二天去拜见。第二天我手捧王老批示,赶到了铁道部。部长秘书接待了我,他说,王老的批示一定照办,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困难能解决的一定办好。他通知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刘兴中到部长办公室,向其传达了部长指示,把我介绍给他,告诉我,部长指示由刘局长负责办理1400吨水泥的运输问题。之后,我到刘局长办公室呈报了我们从6月份开始到11月的运输计划。刘局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在当时铁路运输十分紧张,车皮计划十分难批的情况下,保证我们每月十个以上车皮。中途发生了很多问题,都在刘兴中局长和成都铁路局孙局长的协调下完满解决了。
  在敬爱的王震将军的亲切关怀,亲自批示,亲自过问下,1400吨抗硫酸盐水泥在国家水电、建材、铁道等部委和四川乐山嘉华水泥厂的大力支持、互相协作、共同努力辛勤工作下,也在自治州工作小组的不懈努力下,圆满按计划运到了三屯河水库工地。三屯河水库得救了,昌吉县各族人民受益了,昌吉县的农业发展了。
  王震同志和新疆各族人民心连心,他老人家无比关怀各族人民的疾苦,也时时关怀着边疆小城昌吉县人民的疾苦。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事,不论是谁,像我这样一个最基层的县水电局长提出请求,他老人家都热心地办好。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公仆的崇高品格和伟大情操永远铭记在新疆各族人民心里。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