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事业,百年沧桑轮回。
从国外引种橡胶,到走出去发展橡胶,考验着广东农垦人把握历史发展机遇的胆识,考验着广东农垦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胆略。
广东农垦的发展历程,创造过辉煌,也遭遇过激流,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抛开自身的优势盲目发展,加上管理失控,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每段历史变迁、每次时空跨越,都有它不可复制的鲜明独特性,但发展的主旋律不变。这种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历史规律,符合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的科学发展。
历史注定广垦橡胶产业将演绎和见证广东农垦跨国产业联动的壮举。
面对全球化,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双赢?这一世纪叩问,需要广东农垦人思索并作出回答。广东农垦人没有回避,而是扎扎实实地将其付诸于实践。
引子
“南斯摩号”海轮将“一粒胶子一两黄金”的橡胶种子胜利运送到中国海岸,为新生共和国打赢史无前例的“橡胶战役”奠定根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刚刚从战火硝烟中凤凰涅槃的新生共和国,又经受朝鲜战争隆隆炮火的严峻考验。东西方两大阵营再度风云变幻,突破帝国主义阵线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经济封锁,跃升为时代命题。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筹帷幄———作出在中国南海东西两翼沿岸种植橡胶,支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
一艘牵动东西方两个阵营敏感政治神经的“南斯摩号”海轮,突破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将“一粒胶子一两黄金”的橡胶种子胜利运送到中国海岸,为新生共和国打赢史无前例的“橡胶战役”奠定根基。
于是,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率领由转业官兵、归国华侨、高校师生、翻身农民、城市青年等数十万人组成的垦殖大军,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洒热血,献青春……他们为新中国橡胶事业攀登高峰筑构了一座天梯,这座天梯通往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的“中国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成功”,打破了世界橡胶专家断定中国不可种植橡胶的预言。
“这是一部由几代人心血铸成的壮丽史诗!”广东省委原副书记、现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的蔡东士在长篇纪实文学《突破北纬十七度》一书的序言中激情赞赏道。
创新发展铸巨龙
广垦橡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武装,跃升为资产总额10多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中国橡胶事业,百年沧桑轮回。
从国外引种橡胶,到走出去发展橡胶,考验着广东农垦人把握历史发展机遇的胆识,考验着广东农垦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