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农垦经济

时间:2017-08-31 作者: 来源:新华网 点击次数:5274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积极推进农垦集团生产经营企业化、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促进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相结合,农垦经济得到显著提升。

一是推动农垦集团生产经营企业化改革。完成对土地等各类资产及人员情况的调查。制定了改革方案,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确定了企业组织框架设置。新组建的农垦集团设党委和董事会,对各农业二级单位和万滨易东贸易有限公司信访维稳和行政工作实行统一领导。进行了土地平整、垃圾清运工作,平整了现有的成规模的土地近200亩,铺设浇灌管线2000米,计划在润恒城东侧筹建100个车位的停车场,在适宜种树的已收储土地上种植树木30亩。发展农垦沿黄生态旅游产业,探索特色村落及农垦展览馆的改造,组织开展沿黄生态产业园规划设计工作。

二是推进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去农科院等地进行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万水泉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方案》。选定画匠营子村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选址于包伊公路以北,210国道以东区域,占地面积约550亩,项目一期占地212.47亩,规划新建日光温室74栋,每栋日光温室建设费用约28万元,需投入建设资金2072万元、配套设施资金231.3万元。项目二期占地99.19亩,规划日光温室30栋,需投入建设资金964.8万元。项目三期占地238.16亩,规划新建日光温室88栋,需投入资金2673.3万元。

三是完成农垦集团剥离社会职能。推进农垦集团社会管理属地化改革,将两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通过社企职能分离,有效承接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非企业经营性事务。截至目前,原两农场涉及的社会综合治理、司法、民政、人武、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各类社会行政性、事业性和服务性职能,均由万水泉镇政府及高新区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国有农场与周边区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共享共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农垦集团基本剥离社会职能。

四是探索农业分公司社区化管理模式。推进农业分公司向社区整合,设置社区党委、社区服务站,充分调动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重点做好村、农业分公司危房改造、被征地群众的安置等工作,上半年,860户居民实现安居,奠定农业分公司向社区整合的基础。整合第一、二、三农业分公司为安泰社区,整合阿穆尔小区、水岸花都小区与第七农业分公司、第九农业分公司和养牛园区为泉丰社区,并确定了两个社区的负责人。

五是统筹解决两农场职工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失地农民供养制度与养老保险制度挂钩,完成相关工作的论证和征求意见工作。2017年,万水泉镇向原两农场失地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组织招聘会1期,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000余个,开展职业介绍推荐就业3100人(次)。加强数字化考核管理工作,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完成原两农场会计凭证信息录入工作。

责任编辑:于鹏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