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广东荔枝产销情况分析和思考

时间:2004-09-09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508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荔枝价格一年不如一年,头上的光环正在慢慢消失,“妃子”(荔枝)失宠了!特别是今年荔枝大丰收,但化州市荔枝的售价却跌至近年来最低,荔枝的销售成了果农们头痛的问题。
  
  一、今年荔枝产销的基本情况
  
  (一)产量高。荔枝是化州市水果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荔枝种植面积有39.1万亩,约占全市水果种植面积的39.3%,全市23个镇(区、街道)都种植荔枝,其中种植面积在2000亩以上的镇区有17个,占74%。可见荔枝种植分布之广。据初步统计,化州市今年荔枝总产量约6.3万吨,比上年的5.8万吨增加7.7%,是历史以来荔枝产量最多的一年。挂果荔枝的平均亩产约230公斤,比去年的210公斤增长9%。
  
  (二)价格低。根据统计资料显示:6月份荔枝大熟期间市场上每公斤荔枝的平均售价为:桂味7元、糯米糍8元、妃子笑5元、白腊4元、黑叶3.44元,混合平均价格为4.28元。今年的荔枝价格比上年同期每公斤下降4—6元,价格之低出乎果农的预期。
  
  (三)销售难。今年各镇区和有关部门对荔枝的销售工作非常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协助果农做好荔枝的销售。例如通过搭建镇、村荔枝销售市场、为采购商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优质服务、举办荔枝生态旅游节、组织荔枝出口境外、加工荔枝干等多种措施帮助果农售果,但仍改变不了低价、烂市的局面。加上今年道路交通重点整治车辆超载问题,运输成本比往年增大,外销困难,销售只能以本市为主,这成了果农十分头痛的问题。
  
  (四)增收少。荔枝的销售价以平均每公斤4.3元计算,今年全市果农的荔枝销售收入约为2.7亿元。扣除生产成本,则全市荔枝的纯收入约有1.7亿元。以120万的农业人口计算,荔枝为农民带来的人均纯收入为每人141.67元,比去年人均147.72元的水平下降了6.05元,可以说是增产不增收。
  
  二、对荔枝产销过程存在问题的分析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素有“水果之王”美誉的荔枝,曾经倾倒过不少文人墨客,为尝一鲜,不远千里,不惜金钱。但,由于种种原因,荔枝的价格已从几年前每公斤几十元的天价跌至今年每公斤四至五元。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综合起来分析,我们认为目前荔枝产销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上市过于集中。近十年来,受高利润的驱动,荔枝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今年是荔枝生产大年,有关部门统计全省荔枝产量约有100万吨。而茂名市今年荔枝的产量约有40万吨,大部分是早熟品种,5月初已有大量荔枝进入市场,加上化州市荔枝集中在5月底至6月一个多月的时间大量上市,按全市户籍人口计算,人均荔枝有45公斤,按57%在市内销售计算,平均每人在一个多月内要消费25.6公斤荔枝,这是消费者绝难承受的。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是必然的。
  
  2、开拓市场力度不够。目前果农的生产以单家独户的经营为主,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产销信息不灵通,不知道市场的需求,没有能力对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作出判断。而目前又缺乏一支有效的营销队伍或得力的行业协会,没有形成产供销的有效网络,以致今年全省75%的荔枝在省内消化,茂名市57%的荔枝在本地区消化,化州也约有57%的荔枝要在当地消化,而全国乃至全球巨大的市场潜力未能有效开发。
  
  3、产品竞争力差。化州荔枝曾以“色鲜、味美、品质上乘”而驰名,也是优质荔枝品种桂味、糯米糍的主产区之一。但近年桂味、糯米糍的品质有退化的现象,科研部门没有及时对这些退化的名牌品种做好提纯改良的工作。现时在荔枝生产中结果率年际变化大,产量不稳定、品种迟熟、产品保鲜等技术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加上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五花八门,造成品种质量参差不齐,使得荔枝在国内市场缺乏竞争优势。在开拓海外市场上,因受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的影响,欧美、日本等国家对荔枝进口设置了更高的门槛,给荔枝的出口带来困难。今年化州市荔枝的出口以港澳地区、新加坡等华人地区为主。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果农在销售产品时,没有对产品进行严格的分级和包装,产品形状参差不齐,大小不均,优劣不分,难以进入国外高档商品消费市场,只能在低档的集市和街边出售,其售价大打折扣。
  
  4、产品附加值低。荔枝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不能长久保存,保鲜难度大,难以保质运输,局限了它的销售形式和范围。目前荔枝以鲜销为主,今年化州荔枝的鲜销超过80%,只有11%是晒荔枝干,这种不注重水果加工开发的情况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鲜水果销售只占总量的20%,而80%都是经过加工制成水果汁、水果干等,发达国家可以说是“喝水果”,而不是“吃水果”。在加工方面,荔枝的劣质果品没有很好地利用为深加工原料,造成不应有的资源浪费。而荔枝暂时没有开发出附加值高的产品,目前市面上的“荔枝干”、“荔枝酒”、“荔枝罐头”,事实证明都卖得不理想,加工商对荔枝的加工兴趣不大。
  
  5、缺少龙头带动。没有固定的品牌,没有可靠的质量,卖完就算,容易导致随意压价、恶性竞争行为滋生,荔枝生产行业更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三、对策和建议
  
  荔枝价格一年不如一年,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荔枝价格低,果农会不会改种其他作物呢?经走访一些果农,他们都一致说:“当初政府号召我们种荔枝,深信政府会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而且每一棵荔枝树都饱含我们的辛勤与汗水,现在开花结果了,要砍掉,怎么舍得呢?”从以上农民的语言可以看出,虽然现在荔枝价格很低,但果农还是相信政府相信市场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从荔枝增产不增收为切入点,思考整个农产品市场,为活跃农产品市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是政府主管部门要更多地为果农服务。比如农业部门要为果农提供宏观指导,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力度,重视名、优、特、新果品的采后技术研究与推广,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要为果农牵线搭桥,指导果农跑市场、找订单,做到产销紧密衔接,以销定产,避免烂市。
  
  二是建立和健全农村协会组织。各地的果品主要产区都有大批民间流通组织(协会)和农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城市,搞活了果品流通。早几年化州已在部分村建立了水果协会,但一直不能起到拓展市场、搞活流通,提高驾驭市场、抵抗风险能力。我们必须以政府为引导,加大对水果协会组建的支持力度,使协会不仅成为技术交流的组织,还要成为资源共享、经营互助的实体,真正办成为果农分忧解难的“果农之家”。
  
  三是走产业化的路子。引进外地的果品加工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把分散的果农联为一体,形成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通过龙头企业把果品生产、销售和市场开拓联为一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目前国内普遍认可的名牌荔枝只有高州根子镇白糖罂荔枝和叶海牌荔枝。化州的龙眼有民昌果业,而荔枝却什么品牌也没有,我们应学学他们的做法,申请一两个荔枝品牌,有了荔枝品牌,不仅荔枝本身好卖,以品牌运作的深加工也相对容易得多。
  
  四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高州、电白都建立了果业信息网,与全国综合性的大网站建立密切的联系,我们应学习他们的做法,建立化州市果业信息网,向全国推广我们本地优良品种。同时,也能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产销、价格等信息,共同把果品推向市场。
  
  五是降低运输成本。荔枝的贩卖是薄利的,运输路途一般较远,需要保鲜,如果运输成本过高,荔枝商会无钱可赚甚至赔本,谁敢上门收购?我们各有关部门应对农产品(荔枝等)的销售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免收过路费、过桥费等,降低运输成本。
  
  六是加大资金、技术和智力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和调查研究,努力做好荔枝保鲜和加工开发这两篇大文章。
  
  (广东省农调队)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