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地肥水美新图画—湖北咸宁市域农场改革发展走笔

时间:2009-07-20 作者:杨伟鸣 刘文景 来源:湖北日报 点击次数:3419

    改靠天吃饭为自食其力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国人耳熟能详,咸宁黄盖湖农场因此得名。计划体制下,国营黄盖湖农场炙手可热;市场经济条件下,风光不再。强农稳场,出路何在?

    采访中有人讲述,去年他们引进种植100亩马铃薯,今年收获季节恰巧遇阴雨高温,马铃薯全部烂在地里,老板急得哭。

    无独有偶。去年7月,由于刮风断电,一家业主鱼池缺氧致使成鱼大批死亡,损失上万斤。

    靠天吃饭,路越走越窄。“农场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改善,农场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群众也没有积极性。”场党委书记黄艳清说,这几年,他们把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勒紧裤带解难题。2007年11月,他们投资300万元,建成了一个200亩水面的水库,完成6000米街道主管网改造,延伸管网1.8万米,全镇(场)1万多人吃上了优质自来水。场党委千方百计争取电力投资3200余万元,建成35千伏安变电站,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告别了“用电难”。他们还筹资600万元,修通了39公里的二级主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与此同时,他们制订了集镇改造规划,整治脏乱差,大大改善镇容场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变等米下锅为跳起摘桃

    农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大量闲置的厂房资产、雄厚的人力技术基础。只要有好的项目带动,发展潜力巨大。

    但项目不会自己跑来,必须变“等米下锅”为“跳起摘桃”。蔬菜是嘉鱼的农业支柱产业,头墩农场及周边乡镇蔬菜面积有15万多亩,过去却没有一个现代化的育苗基地。农户蔬菜育苗设施简陋,遇到冬季和早春低温雨雪,菜苗死亡率高,菜农损失大,严重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发展。6月底,头墩农场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进入评审阶段,成为全省今年现代农业建设重点项目。项目建设期限两年,总投资374.5万元,建成后年育苗能力1000万株,可供1万亩蔬菜基地用苗。

    头墩农场干部符冬斌介绍,为改变大路菜效益低、受市场冲击大的问题,今年3月,他们争取立项资金120余万元,建起了30多个钢架大棚,生产反季节精细蔬菜,通过调整蔬菜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黄盖湖农场去年下半年争取到了总投资1500万元、面积1万亩的国家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目前沟、渠、路、涵全部配套,为农田高产、稳产和机械化作业打下了基础。

    咸宁市农垦总公司负责人介绍,市域农场今年引进的资金,是前5年投资总和的3倍。项目和资金,将对农场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活力和后劲。

    从一度沉寂到焕发生机,从被遗忘的角落到开放开发的热土。

    咸宁农垦,正全力实施新一轮跨越。(记者 杨伟鸣 通讯员 刘文景)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