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三高”支起都市农业大梁

时间:2012-05-06 作者:张 毅 陈仁泽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次数:4387

    既要面对价格波动、资源环境约束双重夹击,又要挑起城市“菜篮子”、农村“菜园子”两副重担。近年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北京首都农业集团越打越响:“三元”、“华都”、“双大”等一批品牌越擦越亮;在稳菜价、保安全的声浪中,首农越走越稳、越走越快。

  经验何在?“三高”支起都市农业大梁。首农集团董事长张福平说,北京这个大都市,资源禀赋,环境、生态、人文的特殊要求,决定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只有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一二三产融合联动,走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之路,才能占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制高点,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高水平——

  质量安全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生长剂和通行证

  每天早晨7点,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大妈都会准时打开家门口的奶箱取出鲜牛奶。“三元奶我们家喝了几十年,味道始终还是那么纯正”。北京市的牛奶日消耗量将近2000吨,其中有近六成的牛奶都出自首农集团旗下的三元食品公司。

  三元靠什么赢得消费者?

  靠定力。在很多企业眼中,养奶牛、建牛场成本高,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近年来,重市场、轻牧场,打广告、建工厂,一些乳品企业加工规模成倍扩张。但是,牛奶制品好不好,奶源是关键。在利益诱惑面前,首农坚持自建牧场为主的“笨办法”——只有打牢了奶源“地基”,奶业的“万丈高楼”才能拔地而起。2008年,在引起全行业“地震”的三聚氰胺冲击波中,三元因这份执着经受住了考验。

  靠实力。好种出好牛,好牛产好奶。首农斥巨资引进世界“名牛”后裔,建立了自己的种公牛基地,并下大力气建立养殖中心。为从源头保证奶源质量,首农从“牛嘴”开始做起。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奶牛实行分群饲养,科学调配每日的“食谱”,保证奶牛的健康、高产。进入加工环节,每一滴原料奶都要经过至少28项指标检验。同时,三元还建立了严格的生产人员品尝制度,“只有自己喝得好,才能给消费者喝!”

  相关数据显示,三元生乳体细胞数低于每毫升20万个,细菌总数低于每毫升5万个,这些指标都远远高出国家标准,达到了欧盟标准,真正做到了与国外优质原料奶的质量标准同步。

  三元的成功是首农集团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首农不做则已,要做就瞄准一流,绝不会因为单纯追求速度而牺牲质量。”张福平说。眼下,无论是养殖业、食品加工业还是物流业,质量都被首农放在优先位置来考量。“农业发展新阶段,质量安全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生长剂和通行证。”

  都市农业还要抢占高平台。强强联合强更强:2011年,三元食品与台湾食品巨头爱之味公司牵手,联合组建了新的健康饮料公司,瞄准了更为广阔的饮品消费市场,这对三元食品的产业结构起到了很好的完善与补充作用。开拓新领域:在农产品进京重要的物流节点,首农规划约5000亩土地资源,构建环北京的四大安全农产品交易中心、五大物流配送中心、研发中心等,打造首农安全农产品现代流通及保障体系。

  高科技——

  要抓就抓最精尖的,有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

  如果把农业企业比做一辆赛车,那么科技实力就是它的发动机,只有真正掌握了高精尖技术,才能持续不断地为赛车注入强劲动力。

  2010年,首农集团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29个核心牧场2.5万头成母牛,平均每头年产奶达到10278公斤,刷新了我国大群体奶牛单产新纪录。

  靠什么实现了新突破?“关键在于我们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科技手段。”三元种业董事长范学珊说,三元种业自创了一套现代奶牛管理体系,包括奶牛环境控制、奶牛生产数字化系统、奶牛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各项关键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奶牛生产全过程。三元种业独创了全混日粮技术,合理搭配精料和粗料比例,并根据电脑提供的奶牛产奶数量确定饲料的投放量,保证了每头奶牛能吃到最适量的饲料。

  近年来,首农始终把占领技术高端,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集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显著提高了畜禽良种生产和乳制品加工的科技含量,促进了产业技术升级。

  人无我有。为应对猪病多发频发的局面,首农通过引进消化再吸收,拥有了国内唯一的SPF猪生产技术。小猪在无菌条件下人工饲养21天后,转入恒温、恒湿、无菌的环境适应间饲养,从而保证了出场的种猪不带任何病源,135天体重即可达到100公斤,比正常饲养方式提前了15天左右。先进技术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如今每年可出栏种猪近4万头、优质安全商品猪近10万头。

  人有我优。可以控制鸭子的成长吗?首农的三元金星鸭业做到了。北京鸭的品种中有3个属于大型体系,其它为中小型体系,最大长到5公斤,小的可以控制在1.5公斤左右。金星鸭业在品种选育时有针对性地培育不同大小的品种,有效满足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如今,首农年出栏优质北京鸭1300余万只,产品行销香港及东南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

  立足当下,储备未来。首农通过与未名凯拓合资,推进以“智能不育”为核心的生物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是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粮食新品种。“这项工作虽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投入,不过一旦育种成功,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凯拓三元生物农业技术公司副总经理王昭亮说。

  高辐射——

  跑得再快,“龙头”也不能把农民甩下

  高水平、高技术,首农发展进入“高铁时代”。可是,跑得再快,“龙头”也不能把农民甩下。目前,首农在畜禽领域逐步形成了“种—养—加—销”完整的产业链条。携手千家万户,出手广阔市场,企业与农户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首农集团峪口禽业研发的蛋鸡品种“京红”、“京粉”三年推广10亿只,使国产蛋鸡比例首次与国外持平,打破了国外育种公司对我国蛋种鸡业的长期垄断。峪口禽业副总经理周宝贵说,以标准化养殖基地做纽带,依托“产权式”农业经营模式,峪口禽业不仅为农民手中的“闲钱”找到了“生钱”的途径,更有效盘活了山区土地,带领农民从底端的商品蛋鸡养殖走向产业升级之路。目前,峪口禽业在北京地区建立标准化基地11个,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428个,实现户均收益2.9万元。

  其实,改变的远不只农民收入,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广泛推广,也大大提升了产业的发展水平。峪口禽业2010年、2011年在山东、湖北等地建立两个50万套蛋种鸡园区,通过对全国养殖户的引领,推动我国蛋种鸡饲养向着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园区的2个育雏育成基地、6个蛋鸡养殖基地和1个孵化单元已经建成投产,每年推广优质雏鸡2000万只,显著提高了地方良种覆盖率。

  产业转型升级中,首农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合作发展从内部向外部延伸。随着北京城市规划的调整,农牧业发展受到环境与资源的更多制约,首农集团迫切需要调整布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首农与河北承德合作,共同成立了承德三元公司。依托承德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在承德发展奶牛及乳品加工、种公牛、生猪饲养等项目。今年1月启动了定州循环农业项目,将重点建设3个马铃薯种植、高产奶牛养殖、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和1个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成后,可带来年产值8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还可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示范带动从广度向深度转变。2011年,首农集团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全力打造首农标准。“十二五”期间,首农将建设信息平台和检测中心,初步形成首都安全食品检测屏障。到2015年,通过首农集团“安全农产品流通平台”加工检测配送的食品可满足首都食用社会消费品的30%。 (《人民日报》2012年05月06日  05版)

责任编辑:姚远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