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抓好香蕉产业升级项目,促进热区农民增收

时间:2005-05-09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965

广西区南亚办

      广西是全国主要热区省份,热区面积 1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热区总面积近1/4。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关怀支持下,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广西热作产业从小到大,从零星分散到规模经营,从单一的种植业到产加销产业链基本形成,成为广西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广西热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经历了入世后过渡期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形势下,广西热作和全国其他热区一样,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临着产业调整、优化和升级的决策与考验。许多问题需要热区上下统一思想,共同探索,群策群力。因此,这次全国南亚热作工作会议开得非常及时,是一次交流经验,鼓舞人心的会议,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必将促进广西和各兄弟省区热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借此机会,我将广西近年来在实施香蕉产业升级项目,促进热区农民增收方面的工作做一个汇报,以期抛砖引玉。

      广西热区 热量充足,雨水充沛, 而且受台风影响少,适宜于发展香蕉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香蕉生产突飞猛进。 从 1980年到2004年,种植面积从2.98万亩发展111万亩,产量从1.61万吨发展127. 6万吨,平均单产从332公斤/亩提高到1600.67公斤/亩 。面积、产量均名列全国第二 ,形成了规模化,基地化格局。 2004年,全区香蕉产量占水果总产量的26.01%,实现产值17.79亿元,占全区热作产业总产值的15%,全区水果总产值的18.57%。香蕉主产之一的浦北县, 香蕉人均收入96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收入的41.5%。实践证明,香蕉产业对推动广西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广西热作的主要优势产业。 但是 ,广西香蕉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布局不尽合理,部分蕉园受冻频率高,部分蕉园立地条件差,缺乏灌溉水源,耕层浅薄,抗旱能力差,产量质量均不稳定。二是农户分散经营所占的比重大,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新技术推广难度大,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不快,市场开拓困难.三是 香蕉的采后商品化处理环节薄弱 ,加工、保鲜、贮运等 “ 硬件 ” 设施不足,处理技术普及慢 ,包装粗糙,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低,影响产品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加入 WTO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后,香蕉进口逐年扩大,竞争加剧。如果不及时解决上述问题,势必造成广西香蕉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价格起伏不定或长期在低价位徘徊,损害蕉农利益。对此,我们通过组织专家进行认真分析,认为上述问题中最为关键的瓶颈因素是产业化水平低,导致其他生产要素难以有效组合,最终制约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抓好香蕉产业的升级优化,是广西热作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近两年来,我们在农业部南亚办和南亚中心的指导下,参与实施“香蕉产业升级项目”,并根据广西实际,按照“以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优化布局为基础,以商品化处理为突破口”的思路开展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和成效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科学规划 ,引导果农和各种经济实体向适宜区发展。 为了搞好规划 ,我们结合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工作,把香蕉作为广西南亚热带水果的一个重点进行规划,在与区划部门进行认真协商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编写了《广西香蕉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将原来的30多个生产基地县调整为27个,明确划定以左江流域和右江河谷为重点的10个县为最适宜产区,另17个光温条件较好但其他条件稍差的县区为次适宜产区,为全区果农和经营企业投入香蕉产业提供了依据和指南。规划出台后,吸引了大批农业企业和经营大户前往适宜产区投资,隆安县香蕉种植大户卢玉贞,第一次就投资建园1300多亩,仅一年过后,又增加面积3500多亩。

      二、搞好服务 ,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依托市场规律 ,但做好服务工作也是催生、转化和壮大龙头企业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从自身职能出发,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摸清全区主要香蕉生产经营大户的情况,确定了大热门香蕉有限公司、金穗 农工贸有限公司 作为首批香蕉产销龙头企业加以扶持,并筛选了一批有潜力的生产经营大户作为候选对象 ,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二是主动邀请龙头企业业主到与水果专家一起研讨产业发展大计,并将推举龙头企业的老板作为广西水果产业协会副会长候选人,使其有更加的机会了解产业发展的动态与信息;三是深入生产第一线具体指导,在金穗公司香蕉商品化处理线安装期间,我们的技术人员直接到工地蹲点指导安装,调试设备,与工人同吃同劳动,深得企业的信赖,促使了经营企业早成龙头。

      三、深入发动群众 ,共同组建产业化经营模式。 广西的香蕉产业升级工作 ,是以商品化处理为突破口而开展的。这对单家独户的蕉农而言,是一项很难掌握和操作的举措,而如果没有农民的配合,非自主性生产的业主也不容易介入。浦北县大成镇样板片的蕉园有300多户分散的蕉农。在采用商品化处理这一技术农民人心不齐,信心不足。为了打开局面,我们从抓样板入手,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与果农面对面交流,了解果农和业主的思想顾虑和根本愿望,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做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三大难题,一是千方百计寻找和扶持经营大户出面承办商品化处理厂,解决群龙无首的问题;二是动员组建香蕉协会,把数百户分散的蕉农组织起来,由协会统一技术和质量标准,解决了生产组织协调问题;三是设计了简易实用,价格低廉的商品化处理设备,解决了小规模经营户投入不足问题。三管齐下,终于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办成了一个成功的样板,实现全区香蕉产业升级的良好转折。

      四、针对生产实际 ,研究和改进实用技术。 任何先进技术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我们在实施香蕉产业升级项目中,一个重要的体会中就是在引进推广先进技术的同时因地制宜,边试验边推广边完善。如香蕉无伤采摘和商品化处理最初是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 使用无伤运输索道,省工省力,效率高。但这主要是对大面积连片种植的蕉区,对分散经营的蕉园不适用。对此,我们通过认真的研究和探索,设计了移动式流水生产线,这种小型流水生产线投资少,灵活机动,便于操作,可搬到田间地头,就近就地采收,落梳、清洗、分级、过磅、喷保鲜剂、风干、包装等一系列商品化处理在蕉园就可完成,之后再运回保鲜库预冷待运。从而减少远距离蕉果运输的机械损伤,又方便群众。这一技术在国内尚属首创,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此外,我们还在综合治旱、肥料施用、断蕾套袋、无伤采摘等方面作了许多的改进,使之更加适用于广西的生产实际.

      由于我们在思路上抓住了关键 ,措施上统筹兼顾,工作上落实到位,从而使香蕉产业升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有效地引导了布局。 由于龙头企业的扩张和带动 ,使得我们在优化香蕉布局的过程中摆脱了过去那种政府号召甚至行政命令的传统做法,香蕉布局调整得以按市场规律有序进行。我们所扶持的两家龙头企业,香蕉种植面积从两年前的2300亩扩张到22000亩,从两个场扩展到15个分场。其他上百亩的香蕉种植大户层出不穷,带动了广大蕉农的行动,便香蕉产业健康有序地向优势产区转移。从2003年到2005年,右江河谷和左江流域10个香蕉最适宜产区的香蕉种植面积从占全区香蕉面积的35%增加到46%,17个次适宜区面积比从60%降低到53%,几个非适宜的香蕉基本上调减下来。

      二是促进了技术推广。 由于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大 ,经济实力相对雄厚,业主学技术用技术的内在驱动力强,技术推广影响面大。示范带动作用非常明显。在香蕉产业升级项目实施初期,金穗公司的业主自费到台湾学习香蕉生产技术,在许多农户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目前,我们所扶持的两家公司均在香蕉种植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采取一系列标准化的栽培措施。蕉园采用配方施肥,重施有机肥,确保香蕉风味品质。普遍采用疏果技术,每个花穗只保留 8 梭香蕉,每亩定产商品蕉2500—3000左右,确保蕉果大小均匀。在科学用药的同时,全部采用套袋技术,减少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蕉果色泽好。搞好基本建设,蕉园内安装低头微喷设备,确保了旱涝保收和质量稳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广大蕉农看到了香蕉产业升级的希望所在,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三是极大地提高了果品的竞争力 ,拓宽了市场,打出了品牌。 在实施香蕉产业升级项目以前 ,广西香蕉由于商品质量和营销能力的限制主要在国内销售,而且价格低廉。近两年在项目支持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项目实施区在高标准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推行采后商品化处理,使香蕉的品质、价位和市场档次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目前全区先后在香蕉产区建设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1条,其中固定式4条,移动式7条,经处理的香蕉损伤率一般仅10%左右,形态美观,而且不易早熟腐烂,延长了保鲜时间,降低了经营风险,吸引了大批老板。大热门的香蕉每年销售量达到3000多万公斤,产品进入长江以北所有大城市超级市场。金穗公司的香蕉首度代表广西出口到日本。浦北县香蕉经过商品化处理后打响了“通天牌”品牌,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主要城市,并分别在北京、大连、哈尔滨、天津、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60多个,实现了产销两旺。

      四是促进了企业增效 , 农民增收。 大热门香蕉公司在参与实施产业升级项目前,年香蕉经营量只有 3800多吨,经营利润83万元。近两年经过生产扩张和产品升级,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经营量突飞猛进,2003年产量达12000吨,销售额达2900万元,经营利润达390多万元。浦北县香蕉协会收购的香蕉经过商品化处理后,每公斤平均售价提高0.53元,扣除新增成本0.13元,每公斤增加纯利0.4元。金穗公司的香蕉出口日本,每公斤可增值0.6元左右,一年之内基本收回了投资。企业增效,从两个方面带动了农民增收。一是收购价格的提高.浦北香蕉协会的果品售价每公斤提高了0.4元,当即给农民的收购价就提高了0.1-0.3元.并随行情逐步提高。 该协会在大成镇的10000多亩香蕉,按 每公斤收购价格高出普通采收的 0.2元,每亩香蕉增加纯收入500元左右,大成镇农民仅此一项就增加纯收入5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85元;二是企业租地和招收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两大香蕉龙头企业种植园的土地主要来自农民租地,其中金穗公司的土地来自 500户农户的承包的甘蔗地和果园地,大热门公司的土地有10000亩由近2000户农户提供,5000亩来自农场原有的蔗地。两家公司以每亩每年400—600元的租金,实际上已高于种粮种蔗的纯收入,农民乐意接受。与此同时,企业与农民在签约地协定优先雇用租地农民,可常年接纳1/3左右的租地农民,加上临时聘用工,人次总量超过一半以上,每天工资20元,年工资性收入可达6000—8000元。大热门公司实行岗位承包,联产计酬,每个农民可承包20亩蕉园,按每生产1公斤0.18—0.2元计取工资,不少农民工年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另一方面打工农民在创收过程中学到了技术,为日后自我创业打下了基础。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