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志编纂经验与体会之六:抓住重点环节,史料精准入志

时间:2021-08-25 作者:黄建兵 来源:江苏省淮海农场 点击次数:5426

军垦历史,是一部“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史。

编修农场志的每一天,先辈们艰苦奋斗,开荒建场的故事都感动着我们。那耐人回味的深长记忆档案,那丰富绵长的场域风情故事,无不让人深切感悟:生命的阅历,生活的多彩和故乡的情怀。然而,许多人、许多事因人的离逝而消失在历史的烟尘里。寻觅往昔的记忆,代代传承的场域文化,农场志承载着文明的历史使命。

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参与的。在回顾、梳理、总结、反思中深刻地了解历史,吸取智慧和营养,我为之惊叹。农场志是一部记述着农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能梳理出农垦发展脉络、发展成就、经验和路径和引领现代农业,服务振兴战略;能凸显军垦农场特色、农垦农耕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农垦精神,特别是在企业化改革大潮中,以及农场逐步改造成为农场公司的现代变革中。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先辈们的军垦精神谱写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顽强拼博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用生命和奋斗展现了农垦人的精神风范。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农场近七十年的沧桑巨变,风雨兼程,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乐章,给人奋进的力量。编史修志,感悟思想之伟力,使我们更有定力、更有信心。农场志承载历史,能够弘扬军垦文化,为后人提供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修志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中国农垦农场志技术手册”为规范,从农场实际出发,突出“军垦”和“农垦”特色,抓牢修志重点环节,纲举目张。经过十个月的努力,《淮海农场(1952-2020)》修纂成志。全文共23章174节, 54万字;附件3则,入志图表74帧,照片178幅。

 

一、领导重视是首要条件

农场党委高度重视修志工作,2015年专门成立了农场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2020年重组班子,一把手任组长,一名副场长任副组长。加强领导,把修志工作列入企业的主要议事日程,为修志工作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场领导和农场志编修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领导下,修志工作迅速开展:研究规划方案,经费列入预算,安排办公场所,购置用品,选拔人员。

(一)做到“四个统一”

1.统一思想。增强农场志编纂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修志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场志是连续历史文脉的纽带,具有存史、资政、教育的功用,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德政民心工程。

2.统一使命。农场一把手挂帅,下属部门、单位一把手主持,行业负责人担当,一级管一级,增强责任感。让历史发声,为时代留痕,是史志人的光荣使命。

3.统一领导。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懂的问题要虚心问——专业问题向专家问、民间问题民间问、个性问题个别问,不断完善自己,写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史志。

4.统一行动。修志工作涉及面广、纷繁复杂、耗时费力、单调枯燥,要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有舍我的担当和自信,要有“成功不必在我,开拓我必当先锋”的境界和决心,甘于坐冷板凳,一心写好农场志。

(二)从分工中明确任务

场领导和编修委统一领导,由德才兼备的干部担任领导和主编,配备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强的人员。在修志队伍中大力倡导“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敬业精神。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对中青年骨干进行培训,坚持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相结合的方针,吸收各行各业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参加农场志编纂工作。根据农场管理序列,对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科学分工。

由农场志办负责全场修志编纂工作。首先,制定《淮海农场志》(1952-2020)条目大纲和编纂工作制度。其次,督促全场各部门、单位,由经理、科长分门别类全面整理本部文字、图片、数据资料,查漏补缺。第三,收集、整理部门资料,建卡立档,编叙长编。第四,审看、修改、补充,完成农场志初稿。第五,精审、校对,提交初、终审,印刷出版。

(三)在培训中提高

农场采取以会代训和全员培训两种方式,培训到部门、单位主管,行业管理人员和修志人员三个层级。培训重在实用、实操。

1.以会代训。农场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集中,总结工作经验,提出问题,沟通业务,针对性地统一、及时、准确、切实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受训人员在会中学,在训中知,能达到更好的解难效果,增强实效。

2.全员培训。农场修志办举办了一期修志培训班,聘请县内专家授课,讲解《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修志专业知识,重点培训“场志编纂技术”,以部门或企业编纂史志格式十九章节作为实例,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以考核为推手

农场制定的“淮海农场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岗位职责和考核机制。

1.明确农场六大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其下部门主事,专业负责人担当,一级管一级,以农场岗位责任制和干部管理条令考核。

2.建立考核绩效。将场志工作列为农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定期检查、督导、评分,并纳入各部门、单位的工作年终责任制考核范围。

 

二、资料是成志的重要基础

农场修志,完整的资料是成志重要基础,资料全,成志就完成了一半。农场制定了修志的总流程,即:起草修志方案和志书篇目→收集资料→编纂资料长编→初稿→通稿成志。我们就资料→资料长编→初稿这条重点链展开:

(一)收集整理资料

根据志编通则和技术规范,结合农场实际,从范围、内容、方式上制定全面、系统、真实、准确、新颖的资料收集程序。

1、收集范围

农场志,是记录农场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入志资料主要包括档案材料、图表材料、文字材料、音像资料、实业材料、基建资料、口碑信息、实物资料等;存储包括纸质、光盘、录音、录像、数码储存、微信、直播产品、电子文件介质和实物形式。资料来源途径:一是档案室资料,二是补充资料信息,三是互联网挖掘的媒体报道等。查漏补缺,提高备用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尽可能地做到信息收集与材料整理同步。

2、收集内容

农场历来对档案工作高度重视,存史资料来源广泛,渠道线索众多,据统计:农场室存档案39109卷8345件,案卷排架长度683.5米。其中:照片档案2868张,实物档案215件。室内长期档案16468卷5250件;室存统计资料汇编80余册,史料书籍1000多部。我们建立基础资料任务清单,分解到相关部门进行收集和梳理,范围内的资料应收尽收,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料库”。具体收集内容是:

(1)综合文档和各项专业技术文档;(2)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文件、当事人的记忆和回忆、会议记录、工作信息、简报、新闻报道,以及相关图书、报刊资料;(3)涉及农场各业的专题资料、各年度总结和统计数据;(4)各类档案资料汇编、文件汇编、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物;(5)与农场有关的工作和发展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6)有关重要人物的专门记述材料,有关领导、著名人士重要活动记录及相关图片资料和获奖情况、证书等;(7)口述资料记录;(8)农场发展的有关图表、照片、地图,音像资料;(9)承载历史的信息,具有社会功用不好替代的载体,易于保存的实物等;(10)农场以外与农场有关的关联资料。

3、照片收集

照片,是农场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经典照片会成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之一。用之,可使志书图文相映,史料性强、可读性强、收藏性强,同时具有文物的功能。我们收集整理原始照片1000余幅,选用178幅,包括六个方面:

(1)反映农场某一时期生产或重大事项的场景式的工作照;(2)反映农场物证的照片。按时间顺序主要有自然地理、地貌;(3)农场重大活动的会议照、活动照;(4)不同时期农场产生的历史实物。如生产工具、产品、垦荒战士照片、知青物品、企业荣誉牌匾等;(5)典型人物照片。主管部门以上领导视察照片;外国友人、科学家、文化名人、专家来访的照片;人物史照,战斗英雄、全国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的照片;(6)不属于独立宣传个人的群体性人物合影等。

4、收集方式

我们按志书资料收集原则广征博采,全面系统,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对重点事件要查准、查全、查实。重要资料为主体,一般性资料、常规性内容的资料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采取:先内后外,先近后远,先古后今,先活后死,先面后点的“五先五后”收集方式。

对从各单位报送收集的材料,或是其他方式搜集到的资料,先进行初步的分类、比选和备用,建立资料卡片。抄录资料做到一事一卡,避免盲目、重复和遗漏。注明建卡人、建卡时间、页序、卡片编号和类别以及资料来源和出处,包括卷宗号、文件名称、发文单位、时间和著书名、作者、版本。同时,将与主题相关材料进行汇集和初步归类、排比,将反映不同方面、不同阶段的材料进行初步排序,

(二)纲目精准

1、拟订章节

农场志章目的设计,是布局谋篇,取材成书的结构蓝图,也是整部志的整体设计,对志书起着重要作用。经过“篇目初型,篇目成型,篇目定型”这样三个重要环节,编纂时才能重点突出,科学合理,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农垦特点和行业特点。

(1)反映农场时代特点

时代特点,是指农场志断限内各个历史时期所独有的人和事,记载闪耀时代光辉的事物,反映时代发展的规律,体现时代的鲜明特征。在拟订篇目时,把握三个方面:一,突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如政治工作、体制改革,基本建设、土地开发、绿色仓储、绿色无公害、现代农业、全面小康、场乡共建等;二,在拟订篇目时,突出了 “新”字,突出反映记载农场的新人、新事、新道德、新风尚,设置“五张文化牌”小节,充分反映农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三,对农场区域发生的历史事实,采取尊重历史,秉笔直书的态度。如“华警九旅”“誓师北上”“三大战役”“农建四师历史陈列馆”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的,用科学的、发展的观点予以记述。

(2)重点反映农垦特点

农场特点是指农场所独有的事物,或占有优势的事物。编修时,把“军”字特色予以完整的、详尽的记述,以充分的展现农场特色。如,农场有“江苏农垦摇篮”之称。1952年4月20日,奉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命令,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从江海防线移师北上,进驻黄海之滨、苏北灌溉总渠尾闸两岸,屯垦戍边、开荒建场,揭开了新中国成立后江苏大规模开发国土资源、发展农垦事业的序幕。因此,在制订篇目时,突出农场前史。一是突出“军垦”之源;二是突出“农垦”特色。拟订《农场志》章、节、目、子时,认真考虑农业种植、农业机械和花卉生产,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水平。屯垦戍边、开荒建场,充分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真抓实干、无私奉献”的农垦精神,抢抓机遇,艰苦奋斗;三是全面反映农场功能和作用的城区建设、农场经济等。

(3)适当反映行业特点

行业特点,一是行业与别的地域相比占有一定优势的行业,如“淮海米业”,在农场志篇目的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记述,突出反映农场工业经济特色。二是对分析反映行业特点的内容详写,对共性的东西简述。三是在篇目设计过程中,深入挖掘历史古韵和文化内涵,重点反映红色教育基地等。

2、资料长编

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卡片,将有实质性内容的材料厘清关系,发掘出反映主题的典型材料,雷同的舍弃,保证事件的酝酿、发生、发展到结束过程的完整性。此外,将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材料、雷同的材料,集中存放。

(1)资料的甄别考证。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筛选出对阐明某一特定主题所需的信息,是整个农场志资料编纂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决定志质量的关键。

(2)编纂资料长编。长编是从原始资料到编写志稿的过渡,资料为修志服务。资料长编要具备三个要素:标题、内容、出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获取原始资料后,要注重每个资料长编审查要点。

(3)长编校核成志。初稿校核时,严格把好入选材料质量关,决不能凑数,不采用内容材料广度、深度不够或重要事项头尾不完整、不匹配等的材料。对确需采用的材料进行重新补齐。按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要求,充分利用农场档案馆的资源,进一步对各板块材料查漏补缺。辨别处理好“六个关系”:因果关系、主从关系、点面关系、相补关系、互证关系、重复关系等,把握好一份材料的特定角度和对阐明主题的特定作用。

3.自查自审

自查自审是保证质量的关键之一,关系到成志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采取三级自审:一级是农场编委;二级是主管部门;三级是企业、单位。方法:打印初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自查自审。同时,通过有关编辑单位,提初审要求。自审从三个方面把关:

首先,把好甄别关。成志资料多,时间跨度长,去伪存真,准确甄别至关重要。我们以会代训,由农场志主编统一口径。使收集资料部门和人员明确目标、方法和标准,人人心中有数。对收集上来的基础资料进行甄别,有异议、表述不准确的,去伪存真。

其次,把好逻辑关。合理使用资料,遵循撰写规范的要求,把握好章法、结构、层次、逻辑关系。重要事件不漏、不重,尽量照顾到点、线、面。在详和略的关系上,要“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对文件、文征、图片、表格使用,不串位、越位,做到细编、细审。

第三,把好史实关。对使用的资料必须有法律依据,字字有出处。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必须有部门负责人签字。重要的资料,主要领导要签字,单位盖章。使用文征、图片等个人提供的资料时要注明作者,要征求本人意见,明确法律关系。多个部门提供同类别的资料时要统一,以有法律依据的为准。对无原件、无原文而又需要写的事件,应采用多数人的认同。有争议的,以资历老者和当事人为准,也可多种说法并列。

 

(文字编校:殷甦雪)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