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技术与标准

苎麻产业核心技术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时间:2004-11-10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248

    经过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努力,目前制约苎麻产业发展的相关技术难题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只要抓住机遇,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支持,加快推广应用的进度,我国苎麻产业必将健康快速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麻类研究室是全国麻类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课题“七五”、“八五”、“九五”的主持单位,先后育成了5个苎麻新品种。今年5月,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农业厅等单位联合攻关的“优质苎麻种植与麻绒纺织技术及设备研究”课题,经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这个课题以工业生产的要求指导农业生产,以面料质量要求为目标,对品种、种植、加工技术进行一条龙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已研制出的新品种、种植新技术及加工新工艺,可大幅度提高苎麻的种植效益及附加值,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新品种将大幅提高产量和质量。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培育的“华苎四号”、“华苎五号”新品种,其品质产量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现有纺织加工水平,纺36支纱,需苎麻纤维细度1800支左右,纺48支纱需2100支左右,纺60支纱需2300支左右。“华苎四号、五号”品种的纤维细度,基本达到纺60支左右高支纱的要求。据阳新县试种检测,三龄麻园,一年三季麻平均亩产213公斤,与同龄麻园“细叶绿”品种相比,亩产高一倍;纤维细度2280支,高出630支,比湖南省主推品种“湘苎三号”高200支以上;含胶率26%,比“湘苎三号”低7个百分点,纤维制成率高3个百分点以上。据远东苎麻纺织有限公司汪烈发副总经理介绍,利用现有的纺织加工水平,“华苎四号、五号”品种的纤维细度,基本达到纺60支左右高支纱的要求。

  2、种植与收获新技术有利于全面提高原麻的工效与品质。一是转基因技术:在苎麻育种时,将抗衰老基因和木质素抑止基因转入苎麻中,有效的延缓苎麻纤维的木质化和衰老进程,降低脱胶难度,改善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刚性和刺痒感等问题,为收获质量均一的原麻创造条件。二是活性生物肥料:利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加工成的活性生物肥料,既可以促进苎麻的快速生长,又可以增加苎麻的抗性,降低病虫害和风害的发生,减少农业生产的肥料投入成本,还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苎麻的产量和品质,活性生物肥料的使用也不会造成土地污染。三是带杆收获技术:通过集约式种植生产方式,根据量化的收割指标进行适时收割,保证原料的高品质。四是机械剥麻技术: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彭定祥教授主持研制的直喂式动力剥麻机填补了我国空白,其工效是人工剥麻的10倍,节约成本1/3,每亩比以前增收30%。短期内可望投入生产。这将彻底改变当前手工生产的现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将麻农从剥皮和打麻的繁重工作中解脱出来,增加农民种植苎麻的积极性。

  3、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苎麻产业可持续发展。华中农业大学与武汉科技学院首次提出了鲜麻生物-化学脱胶与水处理的联合工艺:从苎麻脱胶废水的厌氧污泥中选育出高效脱胶菌株,进行生物脱胶;将处理后的水再用于补充化学脱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他们应用可控的一体化生物技术,使鲜麻剥麻打麻脱胶一次性完成,大量减少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所制成毛型、绢型、棉型等不同长度的麻纤维,满足高支产品的要求,同时处理后的麻纤维柔软、蓬松,具有良好的丝光感,改善纤维的纺纱支数、可纺性和染色性能,提高了麻类纤维的附加值。这项技术实现了清洁生产和资源化利用,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此外,武汉理工大学李朝康教授主持研制的苎麻脱胶梳理联合机工艺与设备,采用物理的方法,使苎麻脱皮脱胶率达85%以上,比化学脱胶节约水、电、气、化工原料等70%以上,且大大降低了化学脱胶对环境的污染。

  4、高支纱纺织技术全面提高产品附加值。武汉科技学院曾庆福教授主持研究出了用于高支苎麻纱的双组份纺纱技术,该技术突破了目前传统纺纱的限制,在常规苎麻生产设备上加工出了70公支高支优质苎麻纱线,采用这种技术加工的高支麻纱,毛羽指数与常规纺纱工艺比平均下降了60%-70%。国际上麻纱支数多在36支,增加到60支其成本至少提高5-10倍。该技术使麻纱支数首次达到70支,与36支的相比,成本大致相当,每吨售价至少高出1万元。采用这项技术,在现有苎麻纺纱设备上附加一种专利产品,可纺织70支以上的高支纱。这项技术再配合麻纺织品印染后整理技术,可提高麻织物色牢度,鲜艳度,改善穿着舒适性,扩大麻制品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开发出手感柔软、细腻挺爽、抗皱性强的新型面料,并用苎麻高支纱设计生产多种轻薄型高支苎麻针织品与机织品,目前试制的男女T恤、女裙,试穿效果非常好。苎麻产品能制“内衣”,这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突破,将极大拓展苎麻制品的市场空间。

  专家认为,以上这些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正处于市场开发和推广的阶段,这些成果将彻底解决制约苎麻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对我国苎麻生产的发展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