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觉 建设文化强场

时间:2016-10-13作者:陈必春 来源:《中国农垦》2016年第3期

    近年来,在文化强场建设目标引领下,江苏农垦新洋农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区位优势,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增强新洋的创新力和凝聚力,实现了文化建设的大发展。
文化强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结合文化建设的规律和自身的特点,新洋农场提出了文化强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省市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发展特色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十二个“一”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和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外塑形象,内化实力,实现由文化大场向文化强场大步迈进,为建设经济强、职工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农场,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新洋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打造文化新洋、文明新洋、书香新洋,构筑江苏农垦文化高地。

文化强场的重点任务

    按照指导思想和目标,新洋农场确定了文化强场工作的4大类共12项重点工作。
    (一)培育和创新共同价值观
    未来的5-10年间,农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贯穿始终。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支部党课、职工大会及报纸、电视、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统领全场职工的思想灵魂。
    二是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围绕核心价值观,建立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行为准则、职工管理制度、场规民约、文明职工守则、志愿者协会章程、爱心积分实施办法等制度,使干部群众言行有章可循。
    三是选树典型。评比表彰在经济发展、道德文化、遵纪守法等方面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开展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活动,以点带面,促进经济发展大提升、文明程度大提高、社会风气大好转。
    传承新洋农场历史文化传统。新洋陈列馆既是展示新洋历史和企业形象的窗口,也是对新一代新洋人进行光荣传统教育的基地,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后来者,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江苏农垦精神和“求是、创新、和谐、发展”的新洋精神,向着经济强、职工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农场目标奋勇前行。同时,以老年大学、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书画艺术厅、摄影展示厅为载体,组织人员学习书法、绘画等艺术,实现文化艺术传承。
    (二)创新特色文化品牌
    创新新洋特色企业精神。60多年来,新洋农场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凸显文化精髓,提炼文化发展结晶,形成了80年代的“团结、拼搏、求是、爱场”以及演变后的“求是、创新、和谐、发展”企业精神。农场还结合新洋的文化理念,设计了场标、创作了场歌,使新洋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今后可对新洋精神继续完善,加入更多新洋特色元素和令人震撼的具体典型,如把亏损帽子甩进太平洋的拼搏精神,率先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创新精神,建设经济强、职工富、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社会主义新农场的和谐精神等。
    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品牌。农场作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一个地域,外界对农场还不是很了解。农场要在强化文化建设的同时,深度挖掘农场特有文化,强化载体建设。依托医养护理中心打造孝老爱亲文化点,依托活动中心打造中心文化点,利用机关、社区打造服务文化点,借助农场四支志愿者队伍打造“绿叶子”奉献文化点,利用农业打造现代农业文化点和特色农业文化点,打造二三产企业文化点,依托驻场部队打造军旅文化点,并借助军警民密切关系打造军警民和谐文化点等,从而打出新洋文化牌。创新多种特色,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吸纳现代科技,打造具有新洋特色文化,形成新洋品牌,提升农场内外形象。
    融入创意产业。发展新兴旅游产业,根据射阳县政府“把新洋农场作为大城区现代农业观光园来打造”的区域规划定位,将农业观光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重点依托场内特色,将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一并统筹规划,进一步发挥农场现代农业优势,打造城镇观光带、新洋文化带、农林业观光带以及蕴含知青文化的知青文化点,从而进一步壮大传统农业产业,同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三)强化文化平台建设
    创建省市文明单位。农场要严格对照省、市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健全创建组织网络,建立创建长效机制,以活动为载体,持之以恒地开展创建和保持省、市文明单位称号,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以此促进农场经济发展和文明水准的提高。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在继续办好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老年大学、生态文化园、电视、新洋人报、农场网站、文化长廊、户外广告牌等阵地的基础上,积极运用QQ、微信等新兴媒体,增强宣传效果。提升报纸、电视、网站的编排质量。重点建设好场史陈列馆、书画艺术厅、摄影展示厅、文化一条街、文化长廊、新洋公园、职工书屋及策应农垦旅游的景观工程等,将农场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强化企业文化研究。在农场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同时在社区、企业成立相应文化活动工作小组,架构“农场—社区—企业”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对农场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素质、企业愿景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形成文化建设事业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的工作格局。从制度、行为、物质多角度、全方面规范行为,制定文化建设规章制度,继续做好十二个“一”文化工程建设,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组织体系和行动纲领。
    做好评先树优评比。除坚持一年一度的举办评先创优表彰活动外,又分阶段、分界别、分系统组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从忆场史、看发展,到学习雷锋、焦裕禄;从志愿者和“爱心积分”活动的开展,到“文明标兵”、“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最美新洋人”、“十佳文明新事”等一系列评比表彰活动,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提振新洋精气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在组织开展一系列评先创优活动的同时,大力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模范先进人物,使先进走出新洋,辉映农垦,照耀周边。在先进典型的影响和带动下,新洋农场“树创”活动蓬勃开展,争先创优蔚然成风。
    创新开展文化活动。继续组建好文化宣讲团、读书写作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象棋协会、乒乓协会等群众性文化组织,常态化开展“忠、孝、义”等知识文化宣讲、读书学习、普法教育、文艺表演、书画摄影创作及演讲、智力竞赛和各种文体竞赛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标准、公共文化机构考核评估标准。建立以争取集团公司项目资金为主的可持续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农场公共文化活动资金。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模式。重视和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职工居民等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不断提升农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四)人才保障
    农场坚持分级培训负责制,力求在人才培训理念上求新、渠道上求宽、内容上求全、方法上求活、管理上求严,突出重点、分级覆盖,实施全员培训,以加强人才培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保持企业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继续选派管理人员挂职锻炼,打造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保持企业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常抓各类专业人员技能业务培训,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推动企业文化发展。通过大规模地培训员工,有效地改善了员工的知识结构,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发展壮大提供了人才保障。深化人事改革,建立择优选才的企业文化。用活管理人员机制,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使干事人有舞台、有才华者施展有平台,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栋梁。

(作者单位:江苏农垦新洋农场)
责任编辑:张 韧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