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四两拨千斤

时间:2012-10-09作者:桑 静 来源:《中国农垦》2012年第4期

  现代农业是科技型农业,科学技术是海拉尔垦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垦区通过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以提升科技支撑和引领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垦”战略,在新型肥料、农药、生物制剂筛选,新品种引进选育推广,保护性耕作综合应用,高产攻关田典型引路,油菜田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大小麦、油菜模式化栽培技术规程补充完善和农业科研人员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程度的突破。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海拉尔垦区育种技术不断拓展,推进了新品种选育进程,使垦区良种覆盖率达100%,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垦区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近5年累计推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耕地达540余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地块粮油作物增产近6万吨。小麦、油菜万亩攻关田,平均亩产达509.7公斤和220公斤,平均高于对照田116.9公斤和30公斤,创造了我国北方高寒旱作单产新纪录。经过实践检验的良种和新农业技术,不仅在垦区大面积推广和应用,还辐射到周边农村,农垦的带动引领作用得到极大发挥。
  ——垦区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农业生产损失,保护生态环境,趋利避害。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垦区总结出第一年深松整地休闲,第二年播种小麦、收获留茬、秸秆抛撒覆盖,第三年免耕播种油菜,第四年地表处理(耙茬)播种或直接免耕播种大麦的4年一个循环的大型机械深松、喷药、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地表处理等技术综合配套使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目前,海拉尔垦区保护性耕作率已达到90%。
  ——大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发展避灾型农业的有效途径。“我驾驶的这个机车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210多马力,每天的工  作量能达到4500亩。”海拉尔垦区上库力农场职工杜鹏飞站在价值百万的农机前骄傲地说。过去的海拉尔垦区机械水平落后,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而现在,每年农业生产时节,由凯斯、约翰迪尔等世界最先进的农业机械组成的现代农业机群,如金戈铁马般奔驰在海拉尔广阔的土地上,整个垦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5%,集中耕种土地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9.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农业机械标准化作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在海拉尔垦区的秋收收获现场,常会看到大型联合收割机将小麦割倒在麦田里不直接收获,而是一个星期后再进行收获。因为秋季常会刮起四五级大风,麦穗粒容易掉在地上,如果直接收割会损失10%左右,而通过分解收获,田间损失率可以降到2%,按亩产500斤计算,每亩可以减少损失40斤,垦区一年播种370多万亩地,则可减少近7000万斤的田间损失。先进农业机械在收获作业中的应用,保证了每粒粮食 “颗粒归仓”。垦区400万亩集中连片耕种,播种作业只需7天,收获作业仅用25天即可完成。垦区职工驾驶着这些“天价”机车,准确地完成生产作业,实现了作业的精确定位、快速播种、良好收获。“十一五”期间,海拉尔垦区农机更新总投资6亿多元,购进机械5000多台件,农机作业综合能耗为64.2瓦/亩。随着垦区农业机械化的完善和发展,扩大了农业发展规模,提升了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降低了农作物生产成本,提升了粮食作物的产出率,保障了粮食的稳产增收。先进农机具在实施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中,真正做到了“以一顶百”。
  ——滴灌设施建设应对高寒干旱天气。“零下42℃、零下46℃,呼伦贝尔地区遭遇百年极寒”,当呼伦贝尔的极寒天气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时,海拉尔垦区谢尔塔拉种牛场滴灌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地处高寒旱作农业区的海垦区如何打破“靠天吃饭”这个发展瓶颈,使农业焕发新的生机?解决干旱难题,必须畅通水利这条农业发展命脉。2011年,海拉尔垦区争取到国家农业发展银行5.3亿元贴息贷款,在15个农场全面开展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当年垦区虽然遭遇大旱,但率先实施节水灌溉项目的三河马场的小麦滴灌田比常规田亩产高了近900斤。今年,垦区将利用政策性贷款再建设4万亩节水灌溉田,5年内节水灌溉田将达到100万亩,粮油总产将实现翻番。
  ——建立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和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增强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垦区与地方气象部门联手,建设农业气象站23个,根据气象条件分析墒情、旱情、苗情等,特别是在遇到自然灾害时,迅速作出应急反应,进一步提高了抗灾夺丰收的能力,保障了粮食的高产稳产。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和开放型人才流动机制。多年来,海拉尔垦区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进一步提高了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同时,垦区还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多层次人才梯队结构。通过内培外训,为科研人员搭建良好平台,使其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垦区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垦区每年还吸纳许多大学毕业生,为垦区农业科研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目前,垦区共有农业科技实验站10个,其中,具有省级以上规模的2个,农业科研从业人员153人,平均每年承担国家、自治区与呼伦贝尔市试验项目10余项。同时,垦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培训和讲座,向职工宣传和教授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使新技术在垦区“落地生根”。
  “十一五”期间,海拉尔垦区取得科技创新成果73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1.38%,高于同期全国农业科技贡献率52%近20个百分点,实现了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内蒙古海拉尔农垦集团公司)
责任编辑:昝莹莹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