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农垦淮海农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农场转型升级、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宣传教育活动,将诚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诚信文化成为助推农场和谐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强化教育引导,让诚信文化根植农场
淮海农场紧紧抓住信用体系建设和贯标管理这根弦,加强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广泛汇集群众智慧,让诚信文化融入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突出主题宣传育文化。农场领导带头在职工群众中开展诚信教育,使“学法规、讲诚信、守合同”成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力争使形成人人争当“诚信职工”的局面。宣传部门利用场报、网络、橱窗、文化墙等平台,大力宣传农场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诚信典型,从思想上引导职工群众向他们学习,提高职工群众的诚信意识。同时,农场深入开展“诚信宣传”道德讲堂活动,向职工群众开展讲政策,讲法律,讲诚信教育等,邀请诚信淮海人分享感人故事,让大家从中深切感悟到诚信的力量,让诚信文化撒满农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个角落。
(二)树立诚信理念育文化。树立诚信文化理念,是提高农场社会信任和市场信任程度的前提和基础。农场注重增强农场领导班子的政治素养,使其树立起崇高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自觉、产业自觉,成为农场职工和当地社会的道德模范。农场把“诚实守信”作为文化农场的核心理念纳入到农场远景和战略发展目标中。通过对全场干部职工的培训、宣传和引导,使每个干部职工都树立诚信意识,并且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带到生产、生活等各个环节。
(三)推进典型示范育文化。把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作为培育诚信文化的重要载体。2011年以来,农场实施了两年一届的“文明新事”评选活动,评选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形成了大家评、大家学的浓厚氛围,促进了淮海人文明素质的提升。农场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讲堂活动,以学身边人、做“最美淮海人”为要求,按照学模范、见行动的要求,学习了爱岗敬业省农垦劳动模范周保兵、舍身救人获得省农垦第二届文明标兵的曹兵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给广大群众居民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大家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朴素的道理共勉、共进。
二、健全规章制度,让诚信文化成为追求
淮海农场紧扣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这个总任务,坚持不懈在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建机制、立规矩、抓创建,使诚信成为各行业、各单位的工作要求和自觉行动。
(一)健全机制立诚信。坚持以加强建章立制为牵引,着力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自2015年1月起,淮海农场全部实行内控管理制度。每年制定经济目标责任制,印发《淮海农场公民道德纲要》和《居民手册》。组织召开诚信建设座谈会。场文明办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出台诚信建设规章,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在全场构建起共同发力的诚信建设格局。农场的水生花卉园“爱莲苑”每年都有大笔对外贸易,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订单要求,他们始终坚持做到按期保质保量供货,有时还在外商没有打来货款的情况也正常发货。诚信打动了外商,带来了效益。爱莲苑目前已经发展到有几百个水生花卉品种,创下了每年订单销售各类水生花卉品种1000多万枝(芽)的业绩。
(二)构建体系立诚信。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纳入农场年度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并进行专项督查,明确由宣传部门牵头负责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机关各有关部门配合持续推进该项工作开展。苏垦米业淮海有限公司以确保粮食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从水稻的选种到产品上市,中间的30多道质量标准关,均实施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和质量控制程序,真正实现了“渠星”大米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控,使产品在短短几年间就跻身江苏名牌产品行列。
(三)抓好创建立诚信。淮海农场深入开展各类诚信主题创建活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农场以“共铸诚信”为主题,以打造“诚信淮海”为目标,深入开展了“知荣辱、讲道德、铸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机关、社区开展了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服务于职工居民的“三优一满意”为主题的文明诚信单位创建活动。各农业单位广泛开展了“学科学文化、讲诚信文明、促生产增收”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幼儿园开展了创建诚信校园、培育诚信师生,评选诚信学校、诚信班级、诚信学生等活动,着力培育青少年诚实守信的品质,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取信于学生和家长,取信于社会;医院、供电公司等服务单位采取公开承诺等方式,教育干部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职工、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引导干部职工诚实友善待人,工作认真负责,全面推进全场的诚信建设。
三、狠抓全员共创,让诚信文化开花结果
通过一系列诚信文化教育活动,淮海农场的各部门、行业都涌现了大批模范践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典范,诚信文化在淮海大地已经遍地开花。
(一)领导班子争做诚信的表率。近几年,农场先后完善和细化了“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各单位班子和管理人员的年度考评、选人用人和评先奖优等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在选人用人上,遵循“按岗位需求,定准入门槛,凭工作实绩”的三条原则,既看年龄学历,又看工作能力,尤其注重工作实绩,从而增强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增强了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也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在年终评先奖优工作中,形成“不看资历看工作、不看关系看实绩、不看印象看效益”的共识。一律按照考核得分高低来确定,该一票否决的就一票否决,评选条件清清楚楚,评选过程明明白白,评选结果公公正正,真正把那些表现突出、效益突出、成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评选出来,弘扬了正气,激励了先进。
(二)干部队伍争做诚信的示范。作为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只有讲诚信,时时处处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取信于职工群众,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职工群众。淮海农场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紧紧围绕“树全新形象,创全新局面”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素质建设,提高了农场的向心力、凝聚力。各级班子都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干一流工作,创一流成绩”为目标,大力加强班子建设,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符合客观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职工群众的检验。农场四分场社区管理人员黄燕青,在上夜班的路上捡到一个装有5万元支票、两部手机以及银行卡、身份证等物品的皮包,他立刻在第一时间告知失主,让处于慌乱无助的失主夫妻感动的直流眼泪。黄燕青捡到巨款不动心的事迹,在职工中树立了诚信的示范。2016年6月23日,射阳县阜宁受特大风灾后,淮海农场干部职工在第一时间捐款16.68万元支援灾区重建。受灾群众王有好一张5万多元存单被龙卷风吹到75公里外的淮海农场田头,农场管理人员黄建斌捡到后立即送还灾民家中。
(三)职工群众争做诚信的典范。诚信是做人之本,是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则。淮海农场坚持把以人为本、建设诚信职工队伍作为农场发展之基,贯穿于农场发展过程之中。近年来,农场新成立了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结合党员冬训和平时职工业务培训,提升职工的全面素质。农场出台各项政策时,也都要经过反复论证,充分考虑各个群体的利益,实现了农场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同时也希望全场职工坚持良好学习习惯,不断加强自主学习,积极适应农场发展新要求,在工作中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积极培养对农场及各自岗位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为农场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2014年农历腊月廿三上午9点多钟,淮海农场三分场社区职工王众华出去办事,在通往滨海港镇的路上,他发现有一个骑摩托车的人,搭在摩托车后座上的一个袋子没有扎好,百元现钞一叠一叠地从里边往外掉。他赶紧使劲地按摩托车喇叭、并大声呼喊失主。两人同时停下车,他又帮着失主捡拾散落在路面上的钞票。几分钟后,差点随风而去的4.2万多元钱全部物归原主。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时代,我们更应该注重培育诚信文化,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让社会处处都充满着人间的真爱。
(作者系江苏农垦淮海农场场长)
责任编辑:张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