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国人从“吃饱”开始追求“吃好”、“吃精”,绿色、有机这些概念的走红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发展有机农业,又是转变产业结构、提升效益的重要途径。为切实做好有机产业,海拉尔农垦集团从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开始,通过举办有机产业建设生态美丽农垦暨海拉尔农垦有机主题日等系列活动,为集团有机农牧产业的进一步提档升级造势。
海拉尔垦区董事长李洪斌在主题日活动上指出,发展有机农业是人们健康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垦打造农牧业产业化航母、新时期打造新增长极的需要。海拉尔垦区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利用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提升土壤有机质,发挥土壤潜在肥力,生产有机农畜产品,从而占领农业制高点。
做“有机”,有底气
近年来,海拉尔农垦认真贯彻农业部提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三位一体战略要求、“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农业工作重点,推进“三品一标”及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坚持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按照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的要求,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初见成效。2009年,垦区百万亩绿色油菜生产基地获得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并被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为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现已完成了两个百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
海拉尔农垦以绿色为先导,主打有机牌,生产的高品级芥花油、有机小杂粮、有机蔬菜纷纷抢滩各大中城市的超市,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华丽变身。
垦区工业龙头企业合适佳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菜籽油生产企业,每年为国家储存国储菜籽油(芥花油)10万吨。公司以垦区绿色基地的“双低”油菜籽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高品级芥花油,各项指标均优于国际标准,不饱和脂肪酸90%,赢得了“东方橄榄油”的美誉,已打入北京、上海、呼伦贝尔等地市场,受到广泛赞誉。
地处海拉尔垦区岭东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那吉屯农场,经过8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拥有机耕地5万亩,投资建设的小米、玉米、豆类3条自动加工有机杂粮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投入经营的有机蔬菜大棚234栋,在建和拟建的逾5000栋;适度规模养殖有机笨猪和家禽,还建立了3条屠宰流水加工作业线,有冷藏能力3000吨。这个场生产的有机产品包括有机大米、小米、大黄米、大麦米、燕麦米、高粱米、白玉米碴、白玉米糁、黄玉米碴、黄玉米糁、黄豆、绿豆、红小豆、黑小豆、白芸豆、花芸豆等,自2011年起连续三年被内蒙古绿色食品交易会评为优秀产品,并荣获2011年上海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牌奖和畅销产品奖,2013年青岛绿色食品博览会荣获畅销产品奖。他们还根据集团公司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增加了柿子、豆角、提子等果蔬品种的认证,形成了一条有机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从2007年第一次“吃螃蟹”,尝试施用农家肥,到陆续完成无公害、绿色到有机的转换和跨越,那吉屯农场有机耕作面积逐年扩大,不仅使这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农场实现了结构调整,带动了职工就业,促进了企业增产增效,还为海拉尔垦区下步试验示范、适度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海拉尔垦区共建成特泥河、哈达图4座有机肥厂,满足了垦区内部生产需要。自有机肥厂建成投产以来,职工群众家的牛羊粪便有了更好的去处,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海拉尔垦区始终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安全可靠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无论垦区规模、境内资源,还是组织化程度、农机装备、科技实力、产品质量等均居全国前列。可以说,海拉尔垦区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最有基础、最有特色、最有潜力、最具优势、后劲十足。
“有机”之路如何走?
李洪斌在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农机推广人员第一期重点培训班上,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他说,要搞有机,前三年的成本必然要高;但后三年开始,成本下降30%,产量上升15%,因为所使用的化肥全部是生物肥,微生物活跃,利用价值高。垦区60年来施用化肥,当年的利用率有多少?磷肥当年利用率不足15%,氮肥不足50%,钾肥20%,土壤中潜在的肥料得不到有效利用。发展有机农业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为子孙留下财富,为人们提供健康和安全,实现减排和低碳农业,利国利民。
为此,垦区将着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筹划与大北农集团等公司的合作,通过招商引资建立生物有机肥厂,实现100万头(匹)牲畜粪便就地转化,节本增效,达到土地治理和修复的目的,助推垦区及呼伦贝尔市生态有机绿色农业的发展。种植有机油菜,加工有机饲料,饲料有机牛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建立植物蛋白饲料厂,将年产10余万吨的菜粕加工成高蛋白的植物饲料,预计年底前试车生产。
三是开发特泥河农牧场天然弱碱冷泉。
四是未来两年内完成100万亩小麦、100万亩大麦的认证工作,最终达到400万亩绿色食品全部完成认证。在现有20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的基础上,以那吉屯有机食品第一场为典范,积极创建“生态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区”,做好项目规划,争取进入国际级示范区序列。通过招商引资寻求合作伙伴,选择生态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农场,扩大有机、绿色食品的认证和生产,使海拉尔垦区步入有机、绿色食品生产的快车道;叫响“呼伦贝尔品生态”品牌,肩负起农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任,满足人们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提高农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在临近市区的城郊农场适度规模发展设施农业,并制定合理的经营机制,以生产有机、绿色和反季节果蔬、花卉、采摘、观光、休闲农业为重点,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城郊型经济。
六是转变奶牛饲养方式,在谢尔塔拉、上库力、拉布大林、三河等场建立现代化牧场,将15万头奶牛逐步形成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模式,产出来自呼伦贝尔、来自海拉尔农垦、来自北纬49度高寒地区的液态奶,并实现机械化可控挤奶,加工成有机奶粉、有机液态奶。为国人送上一杯安全奶、放心奶。
七是整合本地区面粉加工资源,共同培育小麦面粉加工企业,使小麦就地转化增值;积极与北京、黑龙江等外省面粉加工企业合作进行小麦订单生产,探索并培育有机面粉加工、销售产业化龙头企业。
现在,有机农牧产业的转型与变革大戏,正在海拉尔垦区精彩上演中。
(作者单位:内蒙古海拉尔农垦集团公司)
责任编辑:张?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