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 构建和谐文明新农垦

时间:2012-06-08作者:黄群 曾志强 来源:《中国农垦》2012年第1期

【按】近年来,农垦系统大力开展民生工程建设,特别是2011年以来,全国范围的农垦危房改造工程全面铺开,计划任务、中央投资规模均超过前三年的总量。民生工程建设让农垦千家万户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迅速改善,广大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安居乐业,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景,必将成为农垦“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 构建和谐文明新农垦

——广西农垦“民生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

文/黄    群 曾志强 

  “以前住小瓦房,现在住140平方米的新楼房,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和城里人一样住进高楼。”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内,泡着功夫茶的朱永生激动地说。

  今年44岁的朱永生是广西农垦王灵农场第五分场的职工。在广西农垦系统,像朱永生一样从小瓦房住进新楼的还有数千户,他们成为农垦危房改造工程的直接受益者。

  经过60年的发展,广西农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垦区部分农场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简易混砖房是几十年来垦区职工群众居所的真实写照。

  2008 ~ 2009年,国家发改委以中央投资及地方配套的方式,对全国归难侨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下达给广西农垦14个归难侨安置农场危旧房改造任务为3873户。垦区高度重视这项关乎归难侨职工福祉的民心工程,成立专门机构和组织专门人员,扎实有序地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到2010年10月底归难侨安置农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共完成建筑面积270846平方米,完成投资12321.7万元,受益人口16000多人。

  归难侨危房改造工作开启了广西农垦民生工程建设的序幕。乘势而上,广西农垦全面对垦区单位职工住房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决定以危房改造民生建设工程为切入点,加速推进农垦民生工程建设,让农垦千家万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经调查摸底,广西农垦系统共有居民住户79745户,按照农业部农垦局确定的危旧房条件口径,48家农场共有51537户属于危旧房。根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广西相关政策,此次危房改造工程广西农垦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2.376亿元,每户9000元;广西地方配套投资1.584亿元,每户6000元。两者相加,每户补贴15000元。另在用地指标、行政费用减免、手续审批等方面给足了政策,这对广西农垦来说,实在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为此,广西农垦把2010、2011、2012三年定位为“民生建设年”,在三年内对管区5万多户职工危旧房进行改造,吹响了民生工程建设攻坚战的集结号和冲锋号:

  一是结合推进园区开发建设,以人为本抓项目,把园区建设成为宜工、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新城;二是把实施民生安居工程与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推动危旧房改造顺利实施;三是对边远山区农场实施“强坡”、“治窝”计划,在加大扶持发展林果生产的同时,着重抓人居环境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管齐下”的民生建设年工程自2010年在垦区全面铺开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谱写出“保民生、筑和谐”的农垦新篇章。

  ——作为广西农垦在南宁兴建的重要经济园区,明阳工业园区统筹兼顾推进园区开发和民生工程建设。该园区注重项目建设与土地被征用的职工安置工作的协调统一,促进场部旧城改造及职工住宅建设,实现工业园区的良性循环发展。由管委会自筹资金5225.55万元、按照城市商品住宅小区标准建设的钻石商住小区一期工程5栋住宅楼348套已全面完工,总建筑面积40557.50平方米,已安置90户拆迁职工。同时,园区污水处理厂实现对园区生产废水及混合废水的环保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废水排放问题,保证了咫尺之隔的大王滩水库水质,更为园区企业和职工营造了优质安全的生活环境。目前,园区计划启动1500亩旧城改造工作,开发钻石小区二期项目、东湖高尚住宅项目、空港经济圈综合服务组团配套项目等,提升工业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实现园区基础设施经营性项目投资多元化,带旺人气、财气,实现工业区的土地升值和工业区的良性循环发展,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宜工、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空港新城,让农场职工充分享受工业区开发建设的成果。

  ——位居南宁市郊宾阳县的王灵农场,是农垦着力打造的广西最大的优质胡萝卜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该场以改善住房条件为抓手,以提升职工的归宿感和幸福感为目标,致力把危旧房改造做成民心工程、阳光工程、满意工程。在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方案时,农场毅然亮出“底牌”,让职工吃下三颗“定心丸”:一是房屋建设招标价660元/平方米,而农场周边地区的房价是760元/平方米,职工购房价与招标价一样;二是职工所购房产有独立的产权证;三是农场组织职工到外地学习取经、借鉴经验,促进本场危房改造建设项目。农场投资7500万元规划建设的33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计划安置756户职工,至今已有15栋楼封顶建成,其中8栋300套住宅职工已装修入住。小区楼房林立,整洁有序,亭台楼阁,花香四溢。该场铆足了劲,陆续启动余下17栋楼的建设,争取早日让职工群众全面告别泥砖瓦房,都住上城市般的好房子,吸着田野清新空气,品着新鲜瓜果蔬菜,置身于田园风光之中。

  “安居”带来了“乐业”,和谐促进了发展。 2010年,王灵农场全年蔬菜复种面积达1万亩,总产量近5万吨,总产值6500多万元,亩产值超万元,职工岗位收入45000元以上,纯收入约25000元。蔬菜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发展蔬菜生产达10万亩,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场被列为2010年至2011年度广西千万亩秋冬种生产示范基地,被自治区政府授予 “广西胡萝卜之乡”称号。

  ——山圩农场是享誉国内外的剑麻生产基地,在抢抓危房改造机遇、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方面同样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呈现出了一番新的景象:在场部新建公寓楼8幢160套,平均每套面积90平方米;在分场新建住房24户,平均每户200平方米;加固扩建90户,平均每户增加面积30平方米;完成维修加固92户,每户都贴瓷砖,天花板吊顶,墙面刮双飞粉,全面完成了危旧房改造任务。同时,农场加大投入,在场部投入380万元建设了文化广场、道路、绿化、健身器材、给排水等工程,使场部职工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虽然国家补贴资金只有276万元,却带动了2700万元的居住建设投入。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国家惠民政策在引领着农垦危房改造建设工作,从而推进了农场的小城镇建设。

  广西农垦对边远山区农场实施“强坡”、“治窝”计划,在加大扶持发展林果生产同时,重抓人居环境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山区农场职工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治,老有所养,提升农垦和谐社会的幸福感。地处贺州偏远的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立新农场,大多数职工住的是建场初期建的砖瓦平房。近两年该场全力落实旧房改建及职工拆迁安置工作,规划建设的商住房、公寓房等已全部竣工使用。退休职工朱老汉以前全家6口人挤在28平方米的平房里,狭窄不堪,现在有了一幢二层280平方米的漂亮楼房,儿子还买了小汽车,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该场还与地产公司合作开发300亩土地,规划建设职工安置小区“立新家园”和配套设施,内设超市、人工湖、休闲广场等。此项目建设分四期完成,第一期建15幢230套职工住宅。整个项目完成后,将成为富川县最大、最好的花园小区。

  随着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大力实施,垦区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各农场场部基本具备小城镇规模,已成为地方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广西农垦局局长刘刚论及农垦民生工程建设时,一番话令人动容:GDP的增长不会直接给职工带来幸福感。给职工带来幸福感的是什么呢?是实实在在的收入,是他们“衣食住行”水平能达到或超过当地居民的水平,这样他们才有幸福感和优越感。

  为此,广西农垦工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把职工群众的利益“画”在了大地上。2010年,农垦在加强生活基础设施、危旧房改造、饮水工程、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民生项目建设方面全面开花,全年建设项目178项,完成投资10.2亿元,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管区职工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2.15万元,比2009年增长了9.3%。

  2011年,广西农垦的“民生建设年”活动继续高歌猛进,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截至2011年9月30日,广西农垦2.64万户职工危旧房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实现开工,其他民生工程也有条不紊地扎实深入推进;

  ——循序渐进推进农场交通工程建设。在垦区48个农场内规划建设1002公里的四级水泥公路。目前,有38个农场共858公里的公路建设规划列入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1年开展17个农场66公里的四级水泥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2672万元,得到中央补助投资2000万元。

  ——抓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彻底消除饮水安全隐患。2010年,国家和广西发改委及水利部门下达了1475万元的投资建设计划,解决了垦区34个农场分场、惠及2739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将垦区41个农场1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统筹列入了2010 ~ 2013年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并报请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列入“十二五”建设规划。垦区余下11.46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问题,计划继续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帮助下,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全部解决。

  ——大力推进沼气工程建设,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2011年,全面开工建设15个农场共2399座户用沼气池,让广大职工用上安全节能高效的沼气能源。一座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能为职工节省燃煤约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开支400元。同时,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使职工增收节支800元,职工每年每座8立方米的沼气池能增收节支达1200元。

  ——多管齐下抓好移民安置工程建设。2011年11月,北部湾总场十七分场移民房屋改造工作已顺利完成,全分场40户移民住进了整齐划一、宽敞明亮的新房;三合口农场规划70户、每户80平方米的移民新村项目已经破土动工;加快推进岩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外迁三合口农场、原星星农场遗留问题处理规划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开展安置在12个农场的大中型水库1.7万多名移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扶持项目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岩滩水电站水库移民外迁三合口农场的新湖桥建设工程项目通过规划评审,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当中。

(作者单位:广西农垦报社)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