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场办大米加工企业蜕变为行业标杆,苏垦米业淮海公司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渠星”大米获得中国“十大金奖大米”、江苏省及盐城市名牌产品、盐城市知名商标、长三角优质品牌大米,让人刮目相看。正是苏垦米业淮海有限公司从细微处着手的产品质量意识,使得“渠星”品牌大米成为市场的“宠儿”。
365天“绿储”
“无论是在哪个季节,市民们都能吃到口感纯正、味道甜美的‘渠星’大米,回头客有了,我们的品牌就成功了。”该公司总经理姜国平感言。
站在淮海农场职教中心的楼上向北望去,淮海有限公司9个万吨级的国家标准粮食仓储库尽收眼底,只见转运车辆拖运着稻谷,在仓储库和粮食加工车间投料口间往返。
距公司10公里外的临海高等级公路旁,坐落着近年来新建的一条日烘干400吨低温干燥线和8个1万吨保温筒智能化粮食存储仓,以及1万吨低温保鲜仓库。冷凝化的空调降温方式,让稻谷即时存入“保鲜库”。
在仓储库前,一位转运稻谷的驾驶员对笔者说:“稻谷在这里存放,口感可以媲美新稻谷,这也是公司与其他市场上稻谷不一样的地方。”
这个粮食转运工的自信从哪里来?请随我从一粒稻谷收购入库的流程开始进行实地勘察。
“我们大队的稻谷收割后,顶多把稻谷晒到十八九的水分,就出售给米厂烘干。”淮海农场三十九大队队长黄建平说,“这样,稻谷不会因翻晒过度辗破颖壳,更不会因风雨造成黄粒米现象。”
该公司拥有每天1500吨粮食烘干能力,有万吨智能化保温筒仓的循环通风降水能力,足以抗御粮食收购旺季或风雨来临时的自然风险,足以保障基地农场的粮食品质。
绿色储粮,妙招频频。仓储库底部铺设弧形的物理通风管道,机械抽湿拔风降温降水;在粮食表层铺设一层薄膜,隔绝来自屋顶部的热气;在库外加装大功率的空调系统,在炎炎夏秋时节通过开启空调除湿调节仓温,让稻谷休眠储存;智能化粮食测温监控系统、二氧化碳窒息杀虫技术,所有这些,从源头上堵住了稻谷陈化变质的途径。
30多项“标准”
好大米是种出来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稻谷生产环节我们交给绿色生产基地的管理者来做,我们专注选优稻谷品种、稻谷储藏、稻谷加工和市场销售管理,保鲜是公司近几年来抓的重点。”谈及大米质量管理,今年刚获得江苏农垦劳动模范称号的姜国平说,“我们就有30多项检测大米质量的标准,就是要倾力打造‘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强’的‘渠星’品牌。”
“从做产品到做标准,再到做品牌,让‘渠星’声誉越做越响。”姜国平说,“在今后的品牌建设中,我们将继续做好标准化引领,重点做好绿色种植、科技收储、精准加工等标准统一的稻米全产业链条。”
“渠星”大米推行全程可溯源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原粮生产实行统一作物品种布局、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农艺栽培措施、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购销的“六统一”管理措施;大米生产实施了流向明确、定位准确、责任可追溯的标准和质量控制程序。消费者依据产品身份标签,可以上网搜索到所有质量追溯信息,每一袋米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
渠星大米执行“中国好粮油大米”标准,严格稻谷品种选育、种植、收购、贮存,大米加工、大米食味值、大米新鲜度及销售等品质指标,调优“渠星”大米的适口性,迎合消费“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的大米品质需求。
24小时“静默”
吃得新鲜,是每个人都渴求的。而淮海公司却规划“刚从生产流水线下来的大米不得对外销售”,让人不禁感到疑惑。
走进渠星大米生产包装车间,只见全自动和半自动大米加工流水线上一袋袋包装好的大米,被机械手一包包地抓上通透的托盘里,随即运送到1000平方米的空调仓库暂存,并按包件决定堆高。
经询问得知,稻米在砻谷加工过程中因为摩擦产生热量,在夏秋时节,刚包装好的大米仍有35-38度的高温,如果这时装车销售,会因散热不畅,导致大米受焐,色相和口感差。
与户外炎热的温度相比,产品仓储库中充满凉意。“你们瞧,库内有24台大功率空调和30顶吊扇通风除湿降温,米温很快就能散去。”该公司副总经理程爱华说,“来这里的大米必须散热缓舒24小时,方可装车发售,这样有助于大米保鲜。”
我们注意到,仓储库内呈队列状排列的粮堆都留有方便铲车运送大米的通道,货垛间均保持一定档距,既有利于包装袋间的空气对流,也方便存取粮食。这就是渠星大米在“出嫁”前先行“梳妆打扮”、制胜市场的奥秘所在。
难怪“渠星”品牌享誉长三角、畅销全中国,因为淮海有限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是他们自信的底气。
(作者单位:江苏农垦淮海农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