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黑龙江垦区在高标准农田、农业航空、水利化、规模化畜牧养殖、产业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建设,充分体现省委提出的“发挥农垦体制机制优势,在发展改革中走在前列,做出表率”的精神,加快构建垦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把垦区建设成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和“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区。
一、推进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建设做法
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上科技、优结构、重民生等主线,垦区不断完善以种植业为主的基础产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并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13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322.4亿元、农场人均纯收入22950元。
(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垦区实施情况,投资48.8亿元建设与垦区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793.2万亩,重点建设建三江管理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农业水稻生产示范基地,使高标准农田达到1102万亩,占耕地面积25.5%,实现水稻、玉米、大豆亩产650公斤、600公斤和195公斤,土壤基础地力提高1个等级,有机肥施用率20%,中等旱灾年份粮食减产风险控制在8%以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为今年粮食总产实现433.6亿斤、粮食生产“十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垦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19.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4205.1万亩,其中水稻2350.7万亩,玉米1336.3万亩,水稻、玉米产量279.7亿斤和138.1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64.5%和31.8%,成为支撑垦区粮食产业的核心支柱产业。种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3850.6万亩、绿色食品面积2815万亩,垦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绿色食品基地。
(二)增强农业航空作业能力,提升现代农机装备水平
农业航空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延伸,也是农业现代化显著特征和重点标志之一。今年垦区启动建设肇东农业飞机场一期工程,形成东西联动快速反应农用机场建设布局,购置农用飞机32架,使农用飞机保有量达到84架,飞机航化施肥面积2112万亩、防治病虫害面积2345万亩、防雹增雨作业245小时。农业航化技术的大面积应用使粮食亩产提高10%以上,形成农业飞机与地面农业机械立体式高效率作业体系,同时与现有地面防雹增雨设施组成立体式防灾减灾体系,实现人工防雹增雨全面积防控。
同时,投资35亿元更新装备大马力拖拉机及大型收获机械等农业机械设备5万台件,新增农机动力50.3万千瓦,农机总动力达到859.5万千瓦,平均每万亩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990千瓦,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三)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2013年集聚资金20.9亿元,继续在垦区东部三江平原水稻主产区建设大型灌区,完善现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进行节水灌溉水田。在西部松嫩平原旱作粮食主产区重点实施节水增粮工程,有效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小河流治理及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发展旱作粮食、设施农业节水喷灌。针对今年的洪涝灾害严峻形势,启动建设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堤防达标工程。
新增改善水田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防洪除涝面积1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万亩、旱田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水田节水控灌技术推广面积205万亩。累计建成水田灌溉面积2350.7万亩、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4万亩、堤防保护耕地1367万亩、除涝面积215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9万亩,推广应用水田节水控灌技术300万亩,年节水资源2.21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率达到62%,水土流失治理率58%。大规模较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为垦区粮食持续增长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速推进标准化规模饲养进度
2013年,重点在九三管理局投资8.9亿元,新建奶牛存栏24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个,引进澳大利业优质奶牛1.96万头,使九三管理局奶牛存栏达到8.4万头,力争在2015年内将九三管理局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区。
同时在其他管理局新建及改扩建奶牛存栏1000头以上、饲养肉牛1000头以上、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牧场37个,新建及改扩建规模家庭牧场0.89万个,使规模牧场达到754个、规模家庭牧场达到3.06万个,奶牛、肉牛、生猪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71.9%、55%和65%,规模牧场及家庭牧场已成为垦区“两牛一猪”产业主要经营主体,特别是规模家庭牧场发展势头明显呈上升趋势,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预计2013年末奶牛存栏30.2万头,肉牛、生猪存栏20.6万头和157.8万头,年产肉、蛋、奶分别为62.7万吨、7万吨和130.9万吨。
(五)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过创新龙头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力整合打造垦区产业体系新优势,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540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255.8亿元。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收购年加工大豆能力45万吨的长春金隆豆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并对其进行改扩建使能力达到120万吨。完达山乳业利用国家提高乳粉质量契机,制定多套乳粉整合方案,并与雀巢、恒天然等公司积极洽商,拟引入战略投资者,整合国内乳粉行业。对垦区酿酒企业进行重组和股权整合,引入战略投资者,打造垦区白酒行业龙头企业。
目前,入驻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及总局级重点工业园区企业达到350户,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34家,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27个,培育出“北大荒”、“九三”、“完达山”、“丰缘”等6个中国驰名商标,其中“北大荒”品牌价值365.36亿元,位居“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38位。龙头企业与基地产业、服务产业构成整体有效的全产业链,对农业生产基地形成较强的牵动能力。
二、推进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建设下一步思路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工收入为目标,形成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走上生产与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道路。到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17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50亿元,农场人均纯收入28000元。
加快建设优质安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1422万亩,使高标准农田达到2524万亩。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通过秸秆还田42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4320万亩,提高耕地地力。继续在建三江管理局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农业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年种植水稻1020万亩,亩产达到650公斤以上。垦区粮食种植面积4200万亩,粮食总产450亿斤以上,实现全面积无公害化种植,绿色食品产地认证面积达到2900万亩。
加速发展农业航空事业,提升综合抗灾减灾能力。完善增雨防雹网络建设、生物灾害预警机制,科学实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购置农用飞机38架,淘汰陈旧落后农用飞机22架,使农用飞机保有量达到100架,年航化作业面积5000万亩以上。同时补齐配套380个水旱田现代农机装备区、100个设施农业园区,新建、改建、扩建150个现代农机管理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机械化率98%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率100%。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支撑条件。重点推进三江平原大型灌区建设,加快中小河流及江河主要支流治理、涝区治理、水库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力争完成松花江、嫩江、黑龙江干流堤防达标工程建设,使其达到50年一遇标准。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80万亩,地表水灌区置换井灌面积300万亩,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应用推广节水灌溉面积1030万亩。
加快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在九三管理局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区,奶牛单产达到8.5吨以上,奶牛存栏10万头。新建及改扩建规模牧场及家庭牧场,使规模牧场达到771个、家庭牧场3.2万个,奶牛、肉牛、生猪规模化养殖率分别为85%、70%和80%。奶牛存栏45万头,肉牛、生猪存栏56万头和302万头,年产肉、蛋、奶分别为80万吨、9万吨和150万吨。
完善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龙头企业+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紧密型利益联结体系和运作机制。全面提升米、面、油、乳、肉、禽、薯、种、药、酒十大主导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800万吨,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为30%。
(作者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局长)
责任编辑:贡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