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时间:2019-05-07作者:孙法军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1期

当前,各垦区正按照中央33号文件的统一部署,抓紧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两个3年”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国农垦土地确权率已达88.7%,发证率达82.3%;超过80%的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和社区建设已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专项试点也进展顺利,不少垦区探索了新的体制机制,完善了工作打法,促进了垦区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农垦时,对农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农垦人,我们为中国农垦这些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农垦的短板和不足还是比较明显的,部分垦区政企不分、行政色彩过浓、企业发展偏慢;部分垦区把国有土地都租给了职工或外来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集体产业,更没有培育大的龙头企业,距离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还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垦区产业链过短,还是就一产抓一产,二产、三产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低;部分垦区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缺乏激励机制,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多干少一个样;部分垦区产品品牌市场影响率低,好东西卖不出去,更卖不上好价钱,等等。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笔者结合工作体会,认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五种意识。

——第一,在推进农垦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农垦作为农业国家队,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更要强化创新意识。中央33号文件对农垦改革只是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如何贯彻好、落实好,还需要各垦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这些年,各垦区也涌现了一批创新的好典型。比如,在推动土地确权和土地资本化运作方面,宁夏农垦、安徽农垦做的比较好,农垦土地经确权和评估作价后,注入农垦集团,盘活了土地资源,增加了集团实力。在推进办社会改革方面,海南农垦做的比较好,在农场设立了“居”,代表地方政府履行办社会职能。在推进垦区集团化方面,江西农垦做的比较好,已组建12家区域性农垦集团、18家专业化农业产业公司,其中,上饶市、新余市正在组建地市级农垦集团。

——第二,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有产业链意识。农业的产业链条很长,不仅仅限于传统的种养业,从一产到二产、三产,从产前到产中、产后,都与农业息息相关。以水稻为例,种出稻谷属于一产;加工成大米和各种米制品属于二产;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把大米及大米加工品卖出去,再引导城市居民到田间游玩、休闲、体验则属于三产。产业链条延伸得越长,产品附加值越高,为垦区、企业、职工带来的收益就越高。农垦规模大,组织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高,搞一产是我们的传统和优势,但二产发展总体滞后,三产严重不足,高附加值的东西,包括产业链前端的种业、农业投入品等,很多都被别人拿走了,我们农垦人只是守着一产,挣点辛苦钱。垦区、农场的同志一定要强化产业链意识。我们在农业产业链上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我们能做产业链的哪部分?是全产业链,还是产业链一个环节?高附加值那部分我们能不能做一点?有了这种意识,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据了解,盘锦农垦的“一目惚”大米卖到了日本,价格高,效益好。盘锦还在大力推广“认养农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方向非常正确,要坚持做下去。

——第三,在促进产品营销过程中要有品牌意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作为农业国家队的中国农垦,由于自身的天然优势,其产品品质一直都比较好。在计划经济时代,皇帝女儿不愁嫁,农垦生产的农产品国家都包销了,不用发愁市场销售问题。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我们和其他生产经营主体是平等的,都要面对共同的国际国内市场,既要比品质,更要比品牌。特别是近几年电商呈井喷式发展,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产品一看价格,二看品牌。好东西,不会做营销,不擅长提升品牌影响力,是很难销出去的。品牌包括区域公共品牌(集团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部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总体谋划,深入推进。近年来,在推进品牌建设方面,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等垦区思路清晰,打法灵活,效果很好。黑龙江的北大荒、九三、完达山等几个主要品牌的市场价值已超过六百亿元,仅“九三”一个品牌的市场价值就达317.98亿元。我们不少垦区还没有公共品牌,有的即使有了,也基本没有宣传和使用。有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也做得一般,需要花大力气,下狠功夫。这种品牌建设的投入是值得的,要坚信是一定会有回报的。

——第四,在实现跨越发展过程中要有金融意识。农垦在完成“两个3年”改革任务之后,必将迎来一轮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要加快发展特别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支撑。钱从哪里来?无非几个渠道:一是自有资金,二是政府支持,三是社会投资,四是金融资本。靠自有资金可以慢慢发展,但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很难的,况且当下农垦企业自有资金普遍都比较困难。政府的项目资金要积极争取,但农垦的项目实在太少。中央提出的“一个统筹,两个覆盖”的目标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很多惠农政策和民生项目还没有涵盖到农垦。这轮机构改革,农业领域的投资管理职能基本都划归农业农村部了,省里农垦行政管理职能大部分也都划归农业农村厅了,今后沟通起来会更顺畅,各垦区要加大政策沟通和争取力度。但是,财政的钱主要是用来养人和保民生的,用来“打仗”是远远不够的。“打仗”的钱,尤其“打硬仗”钱,要靠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我们不要怕融资,不要怕负债,只要企业经营正常,项目可行,风险可控,适当负点债没有太大问题。国外优秀企业,一般都会负一部分债,这属于正常经营策略。

——第五,在狠抓自身建设过程中要有人才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农垦要落实总书记关于建设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航母的指示要求,必须培养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无论是抓生产、促销售、搞融资都需要专业人才。没有几把“硬刷子”,很难做好工作。人才来自哪里?既可以从外面招录、引进,也可以自己培养。要不拘一格用人才。特别是对那些有本领,同时又有个性的,要用其所长,拟制所短。要特别注意引导和培养年轻人加入农垦事业中来。2018年第十六届农交会农垦展团里,就涌现了一批很有特点的农垦新人。像湖北农垦龙感湖农场的李萌,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回国后跟随父亲在农场种植、经营优质稻米,无论是生产理念,还是产品包装、营销策略都非常先进,具有国际视野,迎合了90后、00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年轻人是农垦的希望和未来!对在外打工的优秀人才,也要想办法吸引他们回来发展现代农业、领办合作社、做电商、搞农家乐。如果垦区、农场这样的人才多了,发展就有希望了。

常言道,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当前是中国农垦加快发展的最佳时机,希望各垦区、各农场、各企业带领干部职工,抢抓历史机遇,乘乡村振兴之大势,加快发展,为建设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原副主任)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