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农业产业 建设幸福美丽农垦

时间:2013-05-07作者:雷勇健 来源:《中国农垦》2013年第1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农业国家队”的广东农垦,就是要在致力于国内外热带农业资源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同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核心,努力在垦区构建良好的生态农业体系、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城镇体系,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垦区。

着力抓好绿色产品基地建设 构建生态农业体系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广东农垦已经建立一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培育了绿色农产品产业体系。下一步重点建设好四大绿色产品基地:
  打造绿色蔗糖产业基地:以现有的1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和7家地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加工为纽带,在垦区农场和周边农村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有机肥、生物覆盖等生态措施,种植甘蔗150万亩以上。同时,要向周边省区发展,做大绿色蔗糖业生产基地。力争到2015年使垦区以“三环”、“蜂泉” 、“三丰”等绿色食品品牌为主的白砂糖年产达100万吨以上,成为国内重要的绿色蔗糖业基地。
  着力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在完善中美合资沃尔多种猪繁育体系和生态防疫体系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30个规模化猪场的标准化养殖,力争到2015年年出栏肉猪200万头以上。把垦区养猪产业建设成港澳及珠三角大城市安全肉品供应基地。
  做强燕塘乳业:在完善广州、阳江牧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铜锣湖牧场、湛江和茂名牧场的建设,将自有养殖基地的奶牛数增加到3万头以上。推进广州萝岗新厂建设,扩大湛江、汕头加工厂生产能力,争取到2015年年供应绿色乳品能力达到20万吨,增加燕塘牛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力争股改上市。
  大力发展油茶业:垦区规划种植10万亩,带动周边农村种植5~10万亩,力争打造成育种、种植、综合加工、旅游观赏为一体的生态油茶产业示范区。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农业产业综合效益
  广东农垦与省经信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在垦区共建我省首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下一步继续重点抓好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即四条纵向绿色生态经济链和一条横向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共同特点是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废物废水零排放。
  四条纵向绿色生态经济链:第一条是蔗糖绿色生态产业链。将甘蔗制糖生产绿色食品白砂糖后的副产品——蔗渣用于制造碎粒板或燃烧发电;糖蜜生产酒精;酒精废液发酵生产沼气;沼液和滤泥制造有机肥,重新回到蔗田,基本实现全产业废物零排放。第二条是剑麻绿色生态链。在利用剑麻加工生产纤维地毯、麻绳等主打产品的基础上,从麻渣中提炼价值极高的剑麻皂素进行深加工,提高剑麻的附加值;废渣废水生产有机肥,回到麻田。第三条是菠萝产业链。将优质菠萝鲜果加工绿色食品菠萝罐头;菠萝的果皮、果渣、废水生产有机肥,回到菠萝种植地。第四条是橡胶绿色生态链。将橡胶加工后产生的废水生产沼气,再利用沼气发电,沼液回到胶园做液肥。
  一条横向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将生猪养殖业中的猪粪和奶牛场中的牛粪,经过发酵后生产沼气再发电,沼液经处理后达到无害标准施用到种植地,给甘蔗、橡胶、剑麻、菠萝等作物做肥料,做到循环利用,实现绿色环保。几大主导产业形成的生态经济链,不仅解决了农用产品加工的污染问题,同时变废为宝,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实现了多赢。

着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生态农业的内生力
  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包括农业科技、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社会化服务、市场流通、信息咨询等为农服务的二、三产业,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建设橡胶、甘蔗、剑麻、水产和生猪等良种繁育中心和糖业、橡胶、剑麻、乳业、南亚热作等省部级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和完善垦区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和生物有机肥。深化与广东省农科研究所合作研发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在总结生物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增加赤眼蜂防治所(站)数量,进一步扩大生物防治面积,不仅让农垦受益,也让垦区周围农村受益。抓好湛江丰收、茂名名富、阳江绿茵三家生物有机肥厂达产达效和新建汕尾生物厂,加快有机肥的推广。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三品一标”认证统领品牌建设,继续加强产品与体系认证,品牌创建和标准化实施示范,全面推广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抓好有机及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在丰收菠萝、华海茶叶、梅陇有机稻建立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推行有机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做好示范带动。
  提高现代生态农业装备水平。一是抓好25万亩甘蔗节水灌溉与配方施肥建设。二是加快农业工程机械在橡胶园的应用,实现橡胶开荒、更新、修筑梯田、挖穴、三保一护环节的机械化和胶园抚管作业的小型机械化。三是实现垦区畜牧养殖业的工厂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四是对垦区5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完善配套排灌设施,建设水产健康养殖基地。

着力抓好生态民生工程,建设幸福美丽农垦
  围绕把农场小城镇打造成“城市后花园”、建设生态美丽农垦目标,全力抓好“三个扎实”:
  扎实抓好农场社区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完善落实,大力提升农场安居工程的建设水平。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考虑农场所在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展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风貌,提升小城镇的空间品质和文化品位。坚持突出重点、搞好配套,完善农场生产生活的各项基础设施。
  扎实推进农垦特色的生态城镇建设工作,大力提升职工群众宜居宜业水平。要充分利用农场周边原有果树、橡胶树、山塘水库、坡地等自然景观,顺境而建。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房前屋后多种树、种好树。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搞好周边生活环境卫生,实现净化、绿化和美化。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要在广大职工中弘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尊重自然的文化传统,引领他们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会,从而不断提高农垦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广东省农垦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