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文化凝聚回龙圩发展精神伟力

时间:2020-01-06作者:易俊良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7期

湖南省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位于湘南边陲,属湘桂交界区、革命老区,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湖南省国营回龙圩农场。2001年设立回龙圩管理区,总人口3.52万人,面积107平方公里,下辖1个建制镇、6个办事处和1个国有林场。拥有全国农垦系统中最大的柑橘无公害示范基地,有“湘桂边界柑橘之乡”的美誉。1996年回龙圩镇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16年回龙圩镇入选“全国重点镇”。

回龙圩农垦人在开荒拓土年代共同孕育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农垦精神,定格了回龙圩文化体系主派的特质。昔日茅草丛生、人烟稀少之荒地,如今“变脸换装”成四季果香浓浓、收获满满之福地。特别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破解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走准了乡村振兴特色路。

一、溯文化之根

“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古文化、瑶文化和农垦文化合力承载了回龙圩久远、丰富、厚重与绵长的文化根脉,并透射出回龙圩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是走进历史回龙圩。据文献记载,回龙圩古文化最早可溯源至秦代,坐落于湘桂古道重要节点,广西交界地带的永济亭始建于秦始皇设零陵县时期,见证了湘桂两地各民族之间交流交融的历史足印。古村、古井、古亭阁,古道、古树、古战场正散发着浓郁的地域历史文化气息,聚说着背后耐人寻味的一段漫长历史故事。

二是走进民俗回龙圩。回龙圩距瑶族始居地千家峒仅25公里,其中瑶族同胞占全区人口的68.3%,是一个民风淳朴、生态优越的著名瑶族聚居地,代代传承着瑶民族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热情好客、彬彬有礼的民俗风情,逢年过节,汉、瑶、回等民族欢聚一堂,人潮涌动,载歌载舞,风情万种。

三是走进农垦回龙圩。农垦文化,是农垦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在一定历史阶段集体表现出来的,建设美好家园中形成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要素在内的主导性精神文化风貌。当年回龙圩农场职工来自大江南北,有的是南下干部,有的是院校毕业生,有的是城市知青。1962年到1965年间,先后有1100多名知识青年下放农场。回龙圩农垦人在开荒拓土年代共同孕育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农垦文化,不仅定格了回龙圩文化体系主派的特质,更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凝聚着回龙圩万象更新、开拓前行的精神文化伟力。

二、铸发展之魂

农垦文化融入这方水土,代代赓续,铸就回龙圩大步发展的精神之魂。

(一)艰苦创业,扛起发展“一面大旗”

回龙圩管理区前身为湖南省十三大国营农场中唯一的山区农场,农垦人扛起发展“一面大旗”,凭借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回龙圩每方角落及邻近地区,以独特的慧眼和努力,精心绘制出发展柑橘产业的宏伟蓝图。在一堆堆杂碎废墟中,一处处荒山野岭上,农垦人用责任和信念、担当和实干,起早贪黑,肩挑手扛,修筑了十多座水库,开建了万亩橘园,创造了永州市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试种出永州市第一片柑橘园,创办永州市第一个良种牛场,修建江永县至回龙圩的第一条公路等。王震将军、田纪云副总理曾先后亲临回龙圩农场调研考察,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农场各项建设成就。

回龙圩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每株果树的根下最肥沃的养分永远是老一辈农垦技术人员不朽的艰苦奋斗精神,花果之乡洒满了几代农垦人的汗水。

(二)奋发图强,铆足发展“一股大劲”

回龙圩人高扬农垦文化风帆,铆足发展“一股大劲”,共绘富美画卷,小柑橘成就了大产业,老农场焕发出新气象。

小柑橘成就了大产业。当地一首传唱民谣道出了本地特色:“娃娃上学堂,小伙娶婆娘,老乡盖楼房,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靠柑橘来帮忙。”全区有集中连片的柑橘基地10万亩,年产柑橘25万吨,年创产值13亿元。回龙圩柑橘产业风生水起,最远销至俄罗斯、越南等市场,关键是探索出了“五化五转”的产业发展路径:抓品种市场化,种什么围着市场转;抓生产标准化,怎么种围着技术转;抓产品品牌化,卖什么围着牌子转;抓经营主体化,怎么卖围着能人转;抓产业多元化,怎么调围着链条转。回龙圩柑橘已成功创建“一县一特”,并荣获全国“十佳优质农产品”和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建成农业部柑橘标准示范园1个、柑橘出口注册基地3万亩;区农垦集团公司获“中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称号,认证绿色食品2个。加快申报柑橘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积极注册中国·永州富硒柑橘商标和马德里国际商标。目前,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柑橘协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20亩以上家庭农场202户、年轻电商经纪人60余人、水果初加工厂33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

据统计,2018年果农户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最高年收入达2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

老农场焕发出新气象。

一是聚焦规划引领,美丽城乡建设展“新蓝图”。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以柑橘产业“桥接”城乡建设。城镇定位“城区、景区、园区”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乡村发展重点争创国家农垦乡村振兴示范区,集中连片打造一批乡村振兴试点村。2017年神仙洞村荣获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城乡建筑统一规划“飞檐翘角马头墙”式瑶乡风格。

二是聚焦基础先行,镇容村貌改观创“新天地”。全面提质改造城乡基础设施,新建了学校、医院、健身休闲广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批配套设施,完成了城区主次干道扩容及立面亮化改造。乡村通达公路全部铺装成水泥(炒砂)路。太阳能杀虫灯村村通,机耕道和节水设备“园园通”。农垦危房统一改造,2011年起,全区累计完成农垦危房改造12266户。

三是聚焦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塑“新形象”。实施“增绿工程”,广泛动员城乡群众复耕复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2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80.45%。2018年来,全区累计拆除空心房1500余平方米。实施“洁地工程”,环卫市场一体化管理,生活垃圾一条龙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实施“净水工程”,全力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2.8%;建设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85%以上。2018年改水改厕718家。实施“治气工程”,防治餐饮油烟和工业废气,街道路面实施全天候保洁,粉尘企业100%安装除尘设备。  

(三)开拓创新,织密发展“一张大网”

作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新时代回龙圩人就地取材,务实图变,织密发展“一张大网”,刷新了“今日回龙圩”这个大课题。

一是创新了高效种养模式。依托集中连片橘园,开展果禽生态种养,走“兴橘香鸡”之路。试点了1000余亩果禽生态种养示范基地,规范化养殖“橘下鸡”、“橘下鸭”、“橘下鹅”等禽类5万羽,形成橘园迎客、橘上结果、橘下养禽、橘禽共生的高效种养模式。同时,在回峰林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种植了2000余亩草珊瑚,正洽谈从广西引进一条草珊瑚加工包装线。

二是创新了农旅融合模式。充分利用连片10万亩橘园及生态优势,全力打造了回龙湖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园、高尚湖森林公园、八仙洞现代农业示范园、永济亭高端茶园为主体的“两湖两园”旅游发展格局。回龙湖景区2017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高尚湖景区建造的斗牛场,是全国最大的斗牛场之一,填补了周边数十个城市无专门斗牛场的空白。回龙圩还创新党建载体,打造首个“党建橘园”,将党建文化长廊、党建地标、党员先锋站等搬进橘园,让支部建在橘园里,党员聚在橘树下,群众富在橘子上,打造“党建+柑橘+旅游”新模式。

三是创新了城乡治理模式。一方面拉“硬件”框架,建设11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智慧回龙圩”政务平台,并全部对接市级平台,实现城乡社会网格治(管)理全覆盖。“雪亮工程”140个视频监控点重点区域全监控。另一方面创“软件”新样,推进城乡扫黑除恶,农村辅警城区快警“落地见效”。村规民约实行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每个村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月例会,打造阳光村务。挂牌入户,实行“党员亮身份”制度。近五年来,全区安全生产零事故,刑事案件零发生,网络负面零舆情,赴省进京零上访,综治民调稳居全市前列。

(四)乐于奉献,凝聚发展“一腔大爱”

一粒奉献的种子播撒大地,四季便会收获爱的果实。回龙圩人凝聚发展“一腔大爱”,同建着互助互爱的幸福家园。乐于奉献的爱,爱在瑶山,爱在城乡,爱在人间。

爱在瑶山。张国安,土生土长的农场人,八仙洞办事处八仙洞村主任,进过大城市,做过大买卖,当过大老板。富贵犹记故乡恩,痴心不改富瑶山。2009年回返瑶山,引领民众办工厂、搞品改,推技术,做旅游,带富了一大批瑶山人。为通畅柑橘销售,个人出资建了一条年产3000吨的柑橘加工处理生产线,不仅提供农村剩余劳力和下岗职工就业,还提价收购本村和周边群众的果品,荣称瑶山致富带头人,管理区经济能人。

爱在城乡。政府主动引导,群众积极投资投劳参与城乡发展。2017年,神仙洞办事处引导村民自筹四百余万元建设机耕道、喷管,以及改良品种、推广种植技术等。机耕道的修建上,办事处负责雇车购沙石运至工地,全村人倾巢出动干得热火朝天,修建了20公里的进园机耕道。徜徉在神仙洞古村落,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花果飘香,游乐场、文化墙、休闲小广场及健身器材门类齐全,应有尽有,这只是爱在城乡的一个缩影。

爱在人间。回龙圩活跃着60余支约600人的柑橘生产技术服务队,每年农忙时节,奔赴江西、广西等省份和周边县区扶技兴业,造福于人,每位“受渔果农”的致富笑脸里充盈着回龙圩人一腔大爱留人间的奉献情怀。

三、觅经验之道

回龙圩植根农垦文化“沃土”,秉持城乡融合发展,绝不只是图纸上的“圈连”,关键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破解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走准了乡村振兴特色路,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

定实盘子,科学规划寄乡愁。城乡建设是篇大文章,堵点在乡村,乡村的发展应科学定位,分类推进,“一盘旗”谋划,“成体系”规划。注重城与乡有机捆绑,地域生态与乡村有机融合,彰显原有肌理风貌,不大拆大建,不推山削坡,就地取材,就势造景。“一张蓝图”干到底,把“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厚实底子,因地制宜强主业。产业是支撑、是底子,更是乡村振兴实实在在的红利。农民就地城镇化、就近就业化须以产业根基为底,架起连接城乡的桥梁纽带。产业的培育发展须因地制宜,不能一蹴而就,回龙圩50年代建农场后,就咬定青山种橘子,种对了路子,种响了牌子,更种出了“真金白银”。新时代“擦亮”柑橘底色,创新园景游一条线,走农旅产业融合路,发展立体高效生态种养,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做实面子,精雕细刻展新颜。生态宜居是关键。回龙圩坚持城乡同频共振,重点聚焦基础设施,镇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三大抓手。提质改造了所有城乡道路连接线;统筹城乡建筑和文化定位有机融合,采用“飞檐翘角马头墙”式瑶乡建筑造型,成为展示回龙圩特色文化风貌的新窗口;城区垃圾处理、公共服务和绿化亮化净化等举措延伸乡村,处处是景,时时见景,全面打造了一个“白天看绿化、夜晚看亮化、全天看净化”的“富春山居图”。

充实里子,凝心聚力促发展。乡村治理,育新风,让民众安全感更实,幸福感更强,既富口袋,更富脑袋,提振建设美好家园的精气神。回龙圩以农垦文化引领道德风尚,农垦文化“浸蕴”村规民约,乡贤能人带动脱贫致富,选准配强基层班子,凝聚乡村发展合力,激发乡村内在动力,让广大村民群众热爱美丽家乡,共建美好家园。


(作者系湖南省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农场)副主任(副场长))

责任编辑:成德波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