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两美”战略 建设美丽农场

时间:2015-02-11作者:方丽槐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10期

    中共浙江省委第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部署,为我省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发出了动员令。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是建设美丽中国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是尽快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农场是建设美丽浙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场职工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是农场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赋予国有农场的重要使命。

一、推进美丽农场建设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全省国有农场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为建设美丽农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农场建设。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国有农场改革发展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国有农林渔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国有农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优化了外部环境,对国有农场的改革发展、民生保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工业反哺农业意识强、氛围浓,省委省政府又十分重视浙商回归,大力支持农业招商引资工作,这使国有农场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推进美丽农场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增强了农场发展活力。浙江国有农场改革起步较早,产权制度和用人制度改革较为彻底,产权清晰,用工规范。社会职能已经彻底剥离,农场办社会负担根本性解除。按照体制融入地方、经济融入市场、管理融入社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体制,落实地方政府在农场改革发展中的主体责任;按照合并重组一批、发展提升一批、退出撤销一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全省农场布局;推广“余杭经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民间资本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激活农场经营机制,增强盈利能力和农场经济实力。制约农场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也相对较少,历史包袱相对较轻,美丽农场建设可以轻装上阵。
    三是农场产业转型发展呈现新局面。突破农场单一农业产业的局限,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全面发展。树立“借力发展”、“集聚发展”的理念,利用农场土地、区位优势,创造条件鼓励民间工商资本大举投资农场开发,打造国有农场产业发展新优势。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即“两区”建设为抓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已有25家国有农场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创建点,园区规划建设面积达57000多亩,占全省国有农场耕地总面积的78%。同时,充分发挥国有农场核心优势吸引力,聚集周边农村生产要素,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为促进农场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是基础设施和民生问题已得到进一步改善。多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场的道路、河道、沟渠、住房等基础设施,以及供水、供电、通迅等管网建设均得到了很大改善,普遍比周边农村条件好。通过危旧房改造等项目推动,采取安居房、经适房、廉租房等多种方式,解决了99家农场的职工住房,新建改建住房面积达73万平方米,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近万户职工家庭告别危旧房,喜迁新居,职工居住条件和农场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国有农场职工养老、医疗已经全部纳入统筹,实现全覆盖;部分家属、遗属、精简人员等的社会保障问题已基本解决,困难家庭基本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场社区和谐稳定。

二、推进美丽农场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是体制机制障碍未能根本解决,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浙江农场均为市、县地方所属,并实行属地管理。省级主管部门只担负指导与服务的职能,难于实现统一规划与指挥,不利于资源整合。农场主体责任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农场未能完全纳入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范畴,一些地方政府对农场的改革发展和民生不够重视,没有建立政策惠及的长效机制和有效办法,应该享受的政策也没有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二是产业集聚不明显,转型升级困难较大。虽然近几年加大农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品牌农业和新兴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看产业主导和优势集聚不明显。农场原有的组织、技术等优势逐渐弱化,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集聚能力不强,产业发展、转型、提升较难。
    三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扶持仍需进一步加强。现阶段农垦定位的模糊带来地方及部门理解上产生偏差、公共财政服务不到位。浙江垦区是一个小垦区,中央投入少,省内各级财政的投入也是严重不足,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政策无法向农场延伸,农场被边缘化。目前,生活生产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一些农场饮水、用电、出行等条件还很差,与周边农村反差较大。
    四是民生问题欠账较多,维稳仍需进一步重视。国有农场带有一定的时代特色,一个农场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小社会,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主体,因而历史遗留的民生问题较多,如住房、职工及其子女就业、长期临时工和家属工的社保医保、困难职工救助及土地承包问题等等。特别是农场转制后职工再就业渠道少、难度大,家庭收入普遍不高,生活困难,引发群体性上访增多,已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推进美丽农场建设的重点工作

    省委作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策部署,为我省农场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农垦系统要紧紧把握“两美”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结合农场实际,坚持生态建设方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现代农场建设全过程,继续分类推进农场改革,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提升农场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场转型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和谐新社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场民生,为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作出应有的贡献。 
    建设美丽农场是一项具有系统性、长期性、艰巨性的历史任务,需要有步骤分阶段推进。现阶段推进美丽农场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在深化农场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为建设美丽农场创造良好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和省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场建设促进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分类分层指导农场改革。按照合并重组一批、发展提升一批、退出撤销一批的原则,创新编制美丽农场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农场布局优化调整。继续指导国有农场数量较多的市、县组建总场或者企业集团,整合资源,集聚发展。进一步剥离农场办社会的职能,稳步有序地将农场社区纳入地方统一管理体系,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继续推广余杭经验,指导农场创新经营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引导优质要素向农场集聚。指导农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鼓励通过多种途径盘活农场资产资源,引导工商资本到国有农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资源开发和产业提升,维护农场发展权益。
    二是在推进水环境治理上下功夫,倒逼国有农场转型发展。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国有农场水环境治理。一是要以农场主要河道、沟渠、山塘水库为重点,开展河面、库面漂浮物打捞和河道疏浚清淤等工作,建立清淤常态机制,形成治水长效机制。高度重视国有农场山塘水库的安全工作,确保山塘水库的防洪供水功能。二是要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调整和优化农场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畜禽生态养殖,推广农牧结合、沼气化资源循环利用等养殖污染生态化治理模式,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种植业污染防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努力减少化肥施用强度。进一步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高效农药替代,减少农药用量。开展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建立完善废弃农药包装物和农膜回收处理机制。三是以治水倒逼农场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场辖区内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推进落后企业关停、提升、转型、搬迁、并购重组,积极引导和服务企业推行绿色制造,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水平。同时,要严把农场招商引资项目环保准入关,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农场资源,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上,放在引进无污染、少污染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放在引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高端项目上,引导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建设农场农田水利、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等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农场资源开发和产业提升。
    三是在强化危旧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改善农场人居环境。利用“三改一拆”深入推进有利时机,摸底排查农场危旧房,加快实施农场危旧房改造项目,尽快改善农场困难职工的居住条件。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切实加强国有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将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体系,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场延伸,着力改善农场的生产设施、交通设施和职工生活设施。积极争取强塘固房、万里河道整治、安全饮用水、电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扶持,完善水、电、路、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农场行路难、用电难、喝水难等问题,切实改善农场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农场社区、沿路、沿河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的投入,积极争取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城镇统一截污纳管工程,建立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定时收集、定期转运、集中处理、日产日清的模式,健全农场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切实优化农场人居环境。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合力推进美丽农场建设。各级农场和农场主管部门要把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和理解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有力的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全社会共同投身美丽农场行动。加强对“两美”浙江和美丽农场建设的宣传,在单位、社区、家庭等各种场合采取合适方式,运用群众语言,生动解读省委《决定》的丰富内涵和实践途径,大力宣传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的灿烂前景,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增强农场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使建设“两美”浙江的蓝图家喻户晓,大力营造建设美丽农场的良好氛围。农场党员干部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特点,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投身“节俭养德全民节约”活动,在节水节电节能、低碳环保等方面身体力行,践行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把节俭节约落实到工作生产各领域、体现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为推进美丽农场建设努力奋斗。

(作者系浙江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局长)
责任编辑:贡蓄民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