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强化垦区农产品质量监管
文/邹积慧
一、强化垦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农产品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食品工业基地,黑龙江垦区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是垦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具有竞争力,就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工夫,走以质取胜之路。就黑龙江垦区而言,一方面,从所承担的职能看,垦区发挥作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作用,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安全、优质、放心的粮食和产品,是垦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北大荒出产的粮食及产品,必须让国家和人民放心。另一方面,从所从事的行业看,垦区主导产业是农业,多年来,垦区建立健全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的质量安全体系,在逐年提高粮食产能的同时,也确保了原粮产品安全。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目前,垦区年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已达到2000万吨。特别是近年来,垦区围绕“米、面、油、乳、肉”等十大支柱产业,先后培育起九三粮油、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丰缘麦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北大荒”、“九三”、“完达山”、“丰缘”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可以说,质量是垦区的生命,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垦区的经营性质决定,必须以优质求生存,以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获取地位,加快发展。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强调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好”就是质量。就垦区而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在宏观上优化战略布局,推动经济发展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由经验支撑型向创新推动型转变,由低效益向高效益转变,由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变,加快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垦区。在微观上,关键是要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构建以智能化、低碳化、功能多元化为特征的绿色农业体系,实现粮食增产、农业提质、产业延伸。更要适应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新趋势,坚持走垦区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能够担当保障安全食品有效供给任务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由此可见,垦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结果,主要还是体现在粮食及食品的安全供给上。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使垦区发展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潜力得到更大释放,发展速度和效益得到更快提升。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面向未来,黑龙江垦区提出要加快向世界500强迈进,着力打造“世界级超大型绿色现代农业产业集团”。随着垦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垦区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客观上对垦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要实现垦区的国际化,提高北大荒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从基础抓起,加强质量监管,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质量监管是北大荒品牌战略的核心,是促进垦区国际化的灵魂,是垦区今后能够巩固国内市场和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
二、垦区农产品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北大荒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诚信、务实、创新、卓越”。“诚信”就包涵了北大荒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精益求精。近年来,垦区上下全力实施“质量兴垦”战略,积极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促进了质量管理事业快速发展。目前,垦区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存在监管不到位问题。由于受传统生产观念影响,部分生产者缺少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如个别农户大剂量、高浓度、多种农药混用。同时,一些企业及不法经营者制假、售假,造成诸多涉农产品质量问题。垦区每年开展“查农资、保春耕”、“查食品、保健康”等专项整治行动时,都发现很多问题,这暴露出垦区质量监管工作明显滞后,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存在机构不健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需要农业、工商、经贸、卫生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监督。但在实践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多部门繁多无序低效的交叉管理现象。为保障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垦区设立有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但该机构主要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起作用,对加工、流通、消费终端几乎没有直接作用。
三是存在技术不过硬问题。当前垦区农产品监测和执法手段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基层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检测设备不配套、检测队伍不健全、检测水平较低、建设经费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另外质量监测人才制约比较明显,缺乏专业化或复合型技术人才。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意识不强,预警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和缺乏第一主体责任意识,内部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产品出厂把关不严;另一方面,部分监管人员对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缺乏安全预警。
第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思路不清,工作重点时常跑偏。质监部门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就是负责生产环节,主要是管好企业、看好厂门、保证安全、做好服务。但是目前,有些地方重收入、轻管理,重罚款、轻整改,以收代罚、以罚代管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这样很容易发生工作错位和越位,也很容易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第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巡查不够,监管方式尚需改进。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巡查明显不够到位,监管责任制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质监部门行政执法的技术优势发挥得还不够突出,比如乳品监管仍靠人海战术,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科学的模式和方法。
第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基层监测基础薄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垦区农产品监管人员与企业的监管比例仅为1:10。许多基层质检机构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有很多检测能力甚至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质检机构时期的水平,基层熟悉食品检验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不多。
三、强化垦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际国内及垦区实际,下一步,要继续深化“质量兴垦”活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争创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要重点抓好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质量安全意识,以及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鉴别能力。
(二)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为改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存在的多部门无序低效管理问题,建议明确农业行政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行政执法和监管主体。同时要加强各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化资源配置,改变农、工、商多部门交叉管理带来的“齐抓疏管”或“齐抓不管”局面。要加大投入力度,科学整合检测资源,高起点建设技术机构,逐步健全和完善垦区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力争在各管理局建成高于地方县级技术机构水平的检测机构。要加强管理规范化建设。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实现质监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转变,逐渐与世界通用质量管理标准接轨。着重抓好信息化体系建设,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效能化、科技化,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强化质量监管措施
坚持从源头抓监管,从基层抓落实,切实转变工作理念,构建有力的垦区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制度,完善普查建档、监督抽查、证后监督、巡查、回访等日常监管措施,落实责任,加强监管。继续积极推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把必备生产条件审查、出厂强制检验和加印(贴)市场准入标志三关,进一步严格发证程序、严格监督管理,加大对无证生产的查处力度。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在社区和城乡结合部出现较多的现实情况,将监管的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大小作坊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继续强化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四)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建立强有力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联合队伍,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这是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键措施之一。要严格执法队伍管理,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执法水平,打造一流的农产品质量行政执法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内部管理,以规范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质监。以提升系统软实力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全力推进质监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垦区质监技术机构建设晚、底子薄,要积极开展检测人员培训,快速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为垦区的产品检测和计量检定服务。
(五)强化法律约束手段
农产品违法案件的犯罪主体是相关生产经营者。很多案件不是自然事故性的,而是人为的,需要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打击农产品安全犯罪行为。特别是一些监管的死角,如大多数食品生产经营家庭或小作坊,农场自由市场或集贸市场等;还有一些监管真空地带,比如那些因实行分段管理而造成的责任交叉或责任空白地方。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靠法律、监管的不断完善,生产水平的不断改进,以及人民群众遵法守法意识的不断提高。另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少数地方过分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产品安全,少数监管单位或个人存在监管不作为和监管与利益挂钩的行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依法行政能力和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行阳光作业,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六)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保障农产品安全,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更离不开企业自律和媒体的监督。垦区农产品安全监管的目标就是要形成“总局主导、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长效监管机制。要构建有效的农产品安全行业自律体系,通过宣传教育和诚信创建活动引导经营者自律,通过建立农产品安全信用档案和实行分类监管督促经营者自律,通过建立食品流通行业协会监督经营者自律。要构建严密的农产品安全行政监管体系,高频次监测农产品质量,重拳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行为。构建广泛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畅通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对消费者举报和媒体公布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实行快速处理;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只要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将实施举报奖励。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和全民性问题,凭企业或个人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提高民众认识,整合全社会的可用力量,共同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作者系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常务副局长)
责任编辑: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