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农垦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4-10-16作者:闵 祺 来源:《中国农垦》2014年第4期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有效融合,依靠信息化手段不断改进、提升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是实现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发展,不断增强农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集团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

    近几年,集团公司通过实施江苏农垦信息化建设(2009—2013年)五年规划,实现了网站门户化、办公自动化(OA),财务资金管理系统化、社保信息查询窗口化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正大天晴药业集团、金象传动设备公司等企业实现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化(ERP),苏垦米业集团、云台农场等单位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发挥了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
    但总体上来看,当前江苏农垦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实现垦区新的发展、提升农垦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集团公司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化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和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江苏农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

二、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集团科学决策的基础。完备的信息是经营决策的基础。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决策者对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掌握更加完备、及时和准确。通过各种决策工具,如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增强决策的理性、科学性及快速反应,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2.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集团管控能力的关键。长期以来,集团各企业由于地域分散等原因无法有效联手,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而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等各环节的覆盖,整合集团及所属子企业信息化管理资源,构建集团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但可以帮助集团各企业进行快捷有效的沟通,而且可以帮助集团统一管理和配置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共享经济利益。
    3.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促进集团创新发展的前提。未来,随着集团公司“五大中心”职能的定位和规模的迅速扩张,要进一步扩大江苏农垦的龙头示范作用,就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集团资源整合,改进和提升集团经营管理方式,使集团管控机制规范高效、市场运营机制灵活快速,发挥集团公司综合优势,实现规模化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当前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集团总部大楼智能化
    集团公司总部大楼智能化建设,需结合江苏农垦办公业务和各类信息系统的综合需求,从楼宇设备自动化管理系统(BA)、安全监控自动化系统(SA)、火灾自动化处理系统(F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OA)和综合布线系统(PDS)等六个方面来设计规划。集团公司要与大楼设计施工单位充分沟通与衔接,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使集团公司总部大楼通过智能化建设,在通信方面,具备集声音、文字、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具有可召开电视会议,自动化办公及方便地调用各种资料、数据的条件;在管理方面,具备对大楼各种设施进行自动化控制的功能。
    (二)垦区现代农业信息化
    现代农业信息化是集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领域,是对农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经济结构和商业模式等进行全面改造与产业升级的过程。
江苏农垦发展现代农业信息化,要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首先,以大宗种植业为主体,打造江苏农垦农业生产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其次,各农场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特色和定位,在全面推广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农业物联网”、“智能化养殖”等智能农业项目;第三,适时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流通方式的根本变革;第四,通过信息化手段发展高效、优质、优势农业,建立“精准农业”、“精益管理”、绿色高附加值的农产品销售及服务体系,依托信息化技术,着力建成从田间到客户的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化。
    (三)集团管控模式信息化
    在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竞争环境下,集团公司需要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变革,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集团公司架构上的“扁平化”,逐步建立起新型的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统一业务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在确保各项业务系统相关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加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辅助分析决策模块等一系列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升级,并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有效互通、共享。在充分做好集团总部与企业成员之间的共性与个性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嵌入集团公司内控制度等,搭建基于集团总部且覆盖各个企业成员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集团总部与企业成员的互联互通,强化集团内外部信息交流通道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全集团公司信息实时化、网络化管理,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控能力。
    (四)信息体系保障安全化
    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防范与保障机制。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系统开发和硬件选择,对关键信息系统实施等级保护,完善信息防护、修复备份、数字认证等安全措施。
    建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检查教育,全方位监控信息安全,定期进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并及时整改,消除隐患,防止发生信息系统安全事故。
    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重特大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提高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把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结合起来,强化网络运行和场地安全,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四、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
    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协调指导等工作。
加强信息化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工作制度,建立垦区年度信息化工作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考核机制,要研究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考核指标,将信息化建设成效列入企业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定期考核评价信息化建设情况,确保江苏农垦信息化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推进集团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推进集团内部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人才资源和部门职能的整合,盘活和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和协调各部门信息化工作,承担集团公司总部信息化系统、设备的运维管理工作,指导和推进成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信息系统互通、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把信息化建设纳入集团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政策支持
    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总体战略制定信息化总体规划,并纳入集团公司发展规划,确立信息化在江苏农垦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根据集团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编制信息化预算,并纳入年度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确保信息化工作推进到位、资金到位。集团所属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经费预算,专项投入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加强投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积极拓宽信息化建设投入渠道。努力将集团公司各项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农村信息化重点项目等。积极向农业部农垦局、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国资委等争取项目资金和补助,加大政策扶持,拓宽投融资渠道,保证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的持续投入。
    (四)加强垦区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全员信息化素质和水平
要将人才培养与推进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制订企业全员信息化培训计划,定期开展针对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信息化宣传教育,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昝莹莹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