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宛不小,问题不少!
位于甘肃省瓜州县的小宛农场,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和“穷、乱、差”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的。穷,是因为企业多年亏损,职工群众收入低,甚至有了“有女不嫁小宛郎,破土屋里度光阴”的顺口溜;乱,是因为农场时有群访事件发生,加之外来人口多而复杂,管理混乱,甚至有些干部不知道自己管的土地到底谁在种;差,是因为房屋破旧、道路不平、垃圾成堆……在当地的社会形象差。
面对长期的“穷、乱、差”,农场干部职工深感困惑与迷惘。“变、变、变”成为农场摆脱贫困与落后的最迫切要求。
2020年初,甘肃农垦集团及时调整了农场领导班子,新班子通过几十次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打破各种利益藩篱,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防范重大风险,逐步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员工活力,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民生,全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经营新格局,依托科技创新培育主导产业,推动传统小农业走向现代大农业,让小宛有了大变化。
强党建,转作风,稳基础
长期以来,农场主要靠收取土地租金过日子,管理人员思维陈旧,缺乏真抓实干精神和创新服务意识,和职工群众的关系非常紧张。面对如此窘境,农场党委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突出党建引领,从强党建、转作风入手,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始终在一线飘扬,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2021年,农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编印了《便民服务手册》。手册上民生政策及办事指南、畜牧生产技术、主导作物栽培技术、有关法律法规等一应俱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群众对如何办事更明白了。农场还将各分场破旧的办公场所翻新,设立了4个“党群服务中心”,分场党员管理干部吃住都在这里,职工群众办事方便了,矛盾也就化解在了基层。
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主动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拉家常,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宣传农场的新政策和倾听群众的心声。及时调整了基层领导班子和部室负责人,对于那些墨守成规、不改“陋习”的干部坚决不用。一个个措施犹如往平静的池塘放入一条生龙活虎的鲶鱼,使管理干部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不良习气,真正做到了扎根一线。
一年多来,新班子踏遍了农场的每一块土地,走访农户500余家,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筹集生产资金、协调孩子上学、办理社保医保等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200余件,让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
强改革,破陈规,兴产业
针对农场管理体制不顺、主导产业不强等问题,农场党委下大力气革除因循守旧的思路和做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树立“一切围着市场转,一切为了营销干”的经营理念,使干部职工初步尝到了改革创新的甜头。
对农场及下属的棉花公司、酒厂进行公司制改造,成立经营部门,重组管理部室,取消了18个队级建制,管理层级由3级压缩为2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对土地、库存物资等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盘点,建立了资产管理台账和土地数据库,清理规范各类土地承包(租赁)合同1115份,整改土地租赁存在的问题29个,真正理清了家底。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完成了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实施了农垦社区供水改造工程,企业的社会负担得以减轻,治理结构更加合理。
农场地块形状不规则,种植品种杂,机械化程度低,加之乱打药施肥,种植管理费用高不说,还带来严重的土地污染。要突出重围,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项目建设,两年来农场自筹600余万元,修建4.5万立方米蓄水池1座,通过反租倒包等形式,建成农场统一经营的水肥一体化大条田1.7万亩,每块条田面积在100-1200亩之间,全部架设了滴灌设备,2021年,作物产量比改造前增加15%以上,节本增效20%以上。看到大条田的庄稼丰收了,原来和农场对着干的租地农民服了,争着抢着要求农场进行农田高标准建设,开始主动学习农场的种植技术规程。
大条田初步建成了,种什么?通过多次的论证,农场决定着力培育棉花、玉米主导产业和辣椒、哈密瓜特色产业。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安装北斗卫星导航的大型拖拉机2台、配套先进农机具11台件,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农场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积极落实土地统一经营、农产品统一经营、农资统一经营、农业技术规程标准化的“三统一化”方针,全面与市场接轨,统一经营的1.1万亩土地亩利润均达800元以上,尝到了“一切围着市场转,一切为了营销干”的甜头。
强法制,保民生,美环境
小宛农场历史遗留问题很多,人员土地涉及面广、时间长,化解难度较大,群众持续增收压力逐年增大……纷繁复杂的问题背后,更多的是职工群众对农场发展现状的不满。
近年来,农场专门聘请了律师团队,连续多次开展普法教育,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帮助群众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班子成员甚至主要领导带队入户解释清楚;对于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利益。同时,农场大力实施民生项目,美化居住环境,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长期以来,土地租金收取和历年欠费追缴是农场的两大难题。2021年初,农场对拒签土地租赁合同、多年拖欠租金的36户租地户依法起诉,挽回经济损失156.5万元,当年租金收取同比增加160%。同时,农场通过依法清查土地、机井等资产资源,增加耕地7900亩,收回25口机井的水权。对农场管理不规范造成的问题进行彻底清理,共支付群众各类款项96万元,办结历史遗留事项23件。一件件问题的解决,不仅仅为企业发展铺平了道路,更是给全体干部职工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
让职工群众增收是最大的民生。缺乏生产技术,农场就从大专院校聘请教授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生产重要季节技术员时刻在一线提供技术指导,还投资10万元建立养分速测实验室,专门为农户提供土壤养分速测和配方施肥服务。田间灌水排水出现了问题,农场投资27万元维修清淤渠道10公里、清挖排碱渠2.6公里。住房不安全,公共设施不完善,农场通过争取地方项目、自筹资金680万元等方式修建通村公路12.18公里,修建安全住房43套、维修住房110套,建设了文化广场,解决了居民区住宅管理、安全饮水、环境卫生等问题。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更是自筹资金结对帮扶困难户22户75人,帮助他们寻找脱贫致富的方法。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农场董事长王刚说:“昨天我们已经落后于兄弟农场一大截,今天我们必须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拼搏到底,才能在明天迈进甘肃农垦的前列,和兄弟农场一起实现幸福美好新农垦的农垦梦”。
(作者单位:甘肃省农垦集团)
责任编辑:张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