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实施精准扶贫

时间:2017-10-16作者:段景田 杨书斌 李峥 来源:《中国农垦》2017年第6期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贫困农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受经济总量小、土地资源少、职工人数多,农场承担社保费包袱重等各种因素影响,全局扶贫开发任务仍很艰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按照中央和省委、省农垦总局党委的要求,齐齐哈尔管理局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有力推动了全局脱贫攻坚进程。

一、精准扶贫工作主要做法   

    (一)落实各项责任,实现高标准起步。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管理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局脱贫攻坚工作。各农牧场相应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抽调24名同志专门负责该项工作。

    二是科学制定方案,周密安排部署。管理局制定了《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和《扶贫开发工作分工方案》,明确了扶贫思路、目标、举措。各农牧场根据管局《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适合本场特点的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确保全局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三是深入开展调研,规划脱贫步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到2017年底,1个贫困农场摘掉贫困场帽子,3个农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8年底,1个贫困农场摘帽,剩余农牧场实现贫困人口60%以上脱贫;到2019年底,2个贫困农场摘帽,所有农牧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四是加大整合力度,提供资金保障。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和涉农项目资金的争取和整合力度。统筹整合各方面资金资源,明确资金投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精准实施。

    五是建立督办考核机制,推进工作落实。管理局与各场和帮扶部门签订了脱贫责任状,建立对农牧场、帮扶部门、帮扶干部脱贫攻坚工作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评价办法,形成以精准扶贫为重要导向的奖惩机制。同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定点与不定点、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有效推进了工作任务的深入落实。

    (二)摸清贫困底数,确保措施得力。

    一是坚持瞄准靶位,精准识别。在公正、公开、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出“四步两公示一公告”识别方法和路径。第一步:先由作业区或社区群众会议初评和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相结合确定贫困对象名单,并上报管理区(社区)。第二步:管理区(社区)初审公示。将初选名单在管理区(社区)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农牧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第三步:农牧场审核公示。农牧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会审核,审核后将入选名单在农牧场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管理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第四步:管理局审定公告。管理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审定,确定贫困户名单,审定结束后反馈于各农牧场进行公告。

    二是坚持精确规划,精准“滴灌”。管理局制定了“四个规划”,即:管理局扶贫攻坚推进总体规划、贫困农牧场十三五发展规划、贫困农牧场脱贫规划、贫困户脱贫致富规划。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因户施策,一户一计,建立台账,落实帮扶措施,确立了“强化基础、产业增收、技能培训、助学助医、社会保障”五个方面的扶持发展内容,统筹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三是结对认亲,精准帮扶。管理局制定了《局机关和局直单位精准结对帮扶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对农牧场54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各部门都按照文件要求与贫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把帮扶的贫困户当亲人,根据他们实际情况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农牧场也根据实际情况对每户贫困户确定了帮扶责任人,做到了真结对、真帮扶、真扶贫。

    (三)坚持产业拉动,落实扶贫项目。

    一是发展主导产业。围绕水稻、玉米、大豆、两牛一猪、苜蓿草、中草药、食用茵、果菜种植,林下经济,确定各场主导产业。发展优质水稻102.87万亩,玉米(含青贮)64.01万亩,大豆20.34万亩,经济作物25.01万亩。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实施“一场一品”产业谋划。查哈阳农场、泰来农场绿色有机水稻,克山农场马铃薯产业,大山种羊场“十三叶”水稻产品、“荒坡羊”产品,依安农场陶瓷产业,绿色草原牧场苜蓿草产业,繁荣种畜场、巨浪牧场食用菌产业,齐齐哈尔种畜场果菜种植,三花猪、安格斯牛、狮籽鹅养殖产业成为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牵动。

    二是实施农业科技项目。继续开展粮食绿色增产增效模式攻关和高产创建活动。推广水稻“三化两管”、玉米“四精两管”、大豆“大垄密”、马铃薯“四优一管”等栽培模式,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覆盖发展种植业的贫困户。

    三是引导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向被帮扶低收入户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167个;大力开展定向式培训,培训致富带头人52人;实用技术培训1273人次(含贫困人口108人次),组织劳务输出98人。

    四是落实好扶贫资金和项目。积极争取扶贫、农发等项目资金4.22亿元,其中:国投资金4.04亿元,企业自筹0.18亿元。通过国家扶贫开发资金及政策支持,确保贫困农场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贫困农场职工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得到相应改善。

    (四)坚持帮扶脱贫,多渠道开展贫困救助。

    全局参加帮扶各级领导干部339人,参加帮扶单位193个,投入资金总计437万元,帮扶人借助137万元。帮扶239户低收入和困难职工家庭。查哈阳农场贫困户于俊在局场两级的帮扶下,种植杂粮收入近1万元,克山农场对无住房的贫困户,安排免费居住廉租房;依安农场与辽金源日用陶瓷有限公司联系解决贫困户李广超夫妇无工作问题;富裕牧场贫困户朱逢宏的帮扶责任人拿出2000元为他购买鹅雏,帮助他早日脱贫;泰来农场为贫困户联系就业岗位得到贫困户的好评;巨浪牧场为贫困户协调无息借款从事养殖,帮助贫困户脱贫;齐齐哈尔种畜场在本场和铁锋区周边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问题,成效显著,引介20人就业。繁荣种畜场为贫困户储福锦协调贷款从事种养殖,农业、畜牧部门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垫付农药资金,当年家庭收入达到2.4万元;大山种羊场为贫困户唐艳萍在饭店协调就业岗位,帮助其脱贫。

    (五)完善社会保障,确保政策兜底。

    一是用好社会保障政策扶贫。将现有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中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实现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在落实6151人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2016年低保保障标准从500元/月提高到560元/月,月人均补差从335元提高到375元。

    二是强化医疗救助扶贫。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成员纳入医疗救助,2016年救助标准达到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费部分的95%。对216户贫困户开展了医疗救助,合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84万元,对85户贫困户开展了临时救助,合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1万元。对于重残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给予发放困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分别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进行发放,发放困难生活补贴464人,护理补贴385人。

    三是推进教育扶贫。对符合标准的贫困学生建立贫困生档案,并全部纳入资助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初中每年每人1250元,小学每年每人1000元;对高中阶段家庭困难、品学兼优学生平均每年每人2000元助学金,共发放补助资金209万元;管局投入资金5100多万元,用于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

    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2016年齐齐哈尔管理局贫困户退出208户、321人(其中:脱贫189户、300人,自然死亡18户、20人,户口迁出1户、1人)。未脱贫贫困户713户、1089人,未脱贫贫困户100%低保全覆盖。通过精准扶贫,各场扶持和培育了一批产业项目,使更多的干部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间,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齐齐哈尔管理局精准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创新思维不强。有的单位“坐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还比较重,对新的政策要求研究不够,激发自身活力抓好扶贫开发的意识不强,招法不多。

    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单位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进展不平衡。

    三是资金压力较大。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耕地资源匮乏,积累能力低下,扶贫资金不足制约工作深入开展。

    四是兜底对象多。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达92.7%,大多数人劳动能力差,部分贫困人口智力或精神状况不正常,难以靠发展生产脱贫,需要靠社会保障政策兜底。

三、下一步做好精准扶贫的几点建议

    一是积极开展产业扶贫。认真制定产业及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一场一策”“一地一品”,宜种则种、宜牧则牧、宜游则游。重点是以推进农耕文化进都市为抓手,推进旅游、农业、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农用地,开展趣味种植、养殖活动,设置相关服务设施,建设休闲娱乐和农产品展示销售场所,安排贫困职工就业,增加收入。

    二是落实落靠责任。对贫困人口确定帮扶责任人,严格对贫困户实行“一帮一”对接程序,加大对“一帮一”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用脱贫成果检验工作。

    三是加强贫困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项目,加快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推进贫困场的交通、水利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加强科教扶贫。加大劳动技能和政策培训力度,统筹培训教育资源,以创新创业、就业服务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实现靠劳动技术脱贫。

    五是创新帮扶方式。发掘和树立一批脱贫攻坚典型,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促进脱贫。

    六是实施医疗和社会最低保障“兜底”脱贫。继续开展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服务、保险和救助活动,依靠社会最低保障实现脱贫。

    七是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好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资金支持,利用好国家金融扶贫支持政策,重点支持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优先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

责任编辑:蔡基松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